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经穴名·五处 4.1 五处穴的别名 4.2 出处 4.3 穴名解 4.4 所属部位 4.5 五处穴的定位 4.6 五处穴的取法 4.7 五处穴穴位解剖 4.7.1 层次解剖 4.7.2 穴区神经、血管 4.8 五处穴的功效与作用 4.9 五处穴主治病证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4.10.2 灸法 4.11 五处穴的配伍 4.12 特效 *** 4.13 文献摘要 5 经外奇穴名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五处 1 拼音
wǔ chù
2 英文参考Five Stop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Wuchu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Wǔchù BL5 [中国针灸学词典]
wǔchù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五处:1.经穴名;2.经外奇穴名。[1]
4 经穴名·五处 穴位 五处 汉语拼音 Wuchu 罗马拼音 Wuchu 美国英译名 Five Locations 各国
代
号 中国 BL5 日本 5 法
国 莫兰特氏 V5 富耶氏 德国 B5 英国 B5 美国 BI5
五处为经穴名(Wǔchù BL5)[1]。出《针灸甲乙经》。《医学入门》作巨处[2]。属足太阳膀胱经[1]。五即第五,处指处所,此处为足太阳第五穴所在之处,故名五处[1]。五处穴主治头痛,目眩,目视不明,惊风,癫痫,半身不遂,脊强反折,抽搐,目不明,现代又多用五处穴治疗面神经麻痹,鼻炎,视力减退,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衄血,鼻息肉,感冒等。
4.1 五处穴的别名巨处(《医学入门》)。
4.2 出处《针灸甲乙经》:痉,脊强反折,瘛疭,癫疾,头重,五处主之。
4.3 穴名解五即第五,处指处所,此处为足太阳第五穴所在之处,故名五处[1]。
五,乃数名。处,有位置、处所之义。足太阳膀胱经脉气所发腧穴,起自睛明,历攒竹、眉冲、曲差,至此处正为第5穴,其所治症,均以目病为主[3]。其通关窍,解郁热,则小异而大同,似有五处同功之意,而本穴居四者之中,故名五处[3]。《会元针灸学》载:“五处者,足太阳经始于睛明…,,至此五穴,皆能愈目暴赤热痛也,故名五处。”
穴居前额,犹如诸星所居之处也。前头部在道经中称为天庭(两眉之间也称天庭),穴居其间,正有天上诸星(五星)罗列之象,且在本经序次亦为第五,或因此而得名[3]。
4.4 所属部位头部[4]>?前头[5]
4.5 五处穴的定位标准定位:五处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4][1]。
五处穴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1寸,再旁开1.5寸处[2]。
五处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五处穴在头部的位置
五处穴在头部的位置
五处穴的位置(血管)
五处穴的位置(肌肉)
4.6 五处穴的取法正坐仰靠,从曲差直上,入发际1寸处取穴。
正坐仰靠位,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与神庭和头维连线的内1/3与外2/3处垂线的交点上取穴[6]。
快速取穴:前发际正中直上1横指,再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五处穴[7]。
4.7 五处穴穴位解剖五处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腱膜下结缔组织、骨膜。皮肤由额神经的眶上神经和滑车上神经分布。
4.7.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1]。
4.7.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眶上神经和动脉的分支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眶上动脉分支分布[8]。
布有额神经外侧支和额动、静脉[2]。
4.8 五处穴的功效与作用五处穴有清热散风,明目镇痉的功效。
五处穴有疏风明目的作用[1]。
五处穴主目疾,有通关窍,解郁热作用[3]。
4.9 五处穴主治病证五处穴主治头痛,目眩,目视不明,惊风,癫痫,半身不遂,脊强反折,抽搐,目不明,现代又多用五处穴治疗面神经麻痹,鼻炎,视力减退,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衄血,鼻息肉,感冒等。
五处穴主治头痛、目眩、目视不明[8]。
五处穴主治神志和局部病。如头痛目眩,惊风癫痫,半身不遂,脊强反折,抽搐等[1]。
五处穴主治头痛,目眩,目不明,癫痫等[2]。
五处穴主治头痛,目眩,目视不明;癫痫[6]。
现代又多用五处穴治疗面神经麻痹、鼻炎、视力减退等[1]。
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
2. 五官科系统疾病:视力减退,衄血,鼻炎,鼻息肉;
3. 其它:感冒等。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一般沿皮刺0.3~0.5寸[1][2]。
平刺0.3~0.5寸,局部酸痛。
平刺0.5~0.8寸[8][6],局部有重胀感[6]。
4.10.2 灸法可灸[1][8]。
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2]。
艾条温灸5~10分钟。
本穴少用或禁用灸法[6]。
4.11 五处穴的配伍五处配率谷、行间,有清利头目平肝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
五处配合谷、上星,治鼻衄[6]。
五处配百会、上星、风池、合谷、后溪,治头痛[6]。
五处配心俞、巨阙、合谷、太冲,治癫痫[6]。
4.12 特效 ***遇到小儿惊风时,用食指指腹按压五处穴,左右同时按压3分钟,能迅速缓解小儿惊风症状,使孩子及时得到救治[7]。
4.13 文献摘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头风,目眩。
《针灸大成》:主脊强反折,瘛疭癫疾,头风热,目眩,目不明,目上戴不识人。
《太平圣惠方》:主目不明,头眩风闷。
5 经外奇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