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字繁体草书如下:
1、欲学草书,应先识草书。草书分章草、今草、狂草。今草是从章草演变而成的。章草和今草各有着自身的规律。
2、背草帖。草书特点是笔意连绵,一气呵成,使干、湿、浓、淡合理分布,揖让有度,顾盼生情,萦绕盘旋,气韵贯通,下笔果断,才能神生纸上。前人法帖往往如是,我们临写时宜得如是安排,才能达到入帖手段。
3、写草书要乍徐忽疾,骤提即顿的互换用笔。草书要先立大调子,强调韵律和节奏感。在一幅字内,其跃动现象,时而如大海波涛,时而如平湖微波,因而在用笔上就不能像其它书体用力均匀。
4、掌握写草书的执笔高低与运力。一般说写草书执笔要高一些,手掌要空虚,长锋笔的笔杆相应的也较长,能执到三分之二处为适应,这样易于灵活表达草书的使转,从物理上讲如执笔过低,上部重力大,不易驾驭,执于顶端,则力不易贯注于笔锋。
“从”字形演变及解释:
“从”,常用汉字,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甲骨文和金文“从”与“比”同字,后分化为二。甲骨文的“从”字,由两个面朝左侧立的“人”构成,是“从(繁体)”的初文。一个“人”在前,一个“人”紧随其后,像两人前后相从之形。
金文左边加“彳”,下部加“止”表示行动;或从“辵(chuò)”,二“人”大多数向左,向右只有一例,古文字左右无别。小篆统一向左,“彳”和“止”合成“辵”放“从”字左边,仍表示行走。
隶书、楷书笔画化。现代汉语中的简体字“从”,其实是借用了古文字。“从(繁体)”就是“从”加“辵”部(彳+止)而成。“从”字的本义是“随行”“相随”“跟随”,而“从(繁体)”则强调相随于路途之上,故从“辵”。
由本义“随行”“相随”“跟随”引申为“顺从”“听从”,又可以引申为“追赶”。可以作介词用,表示“起于”“经过”“根据”等意思;可以用作副词,加在否定前,表示“从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