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字的意思和含义:在......之上,介词。于物无不陷也:(刺)在物体上没有刺不透的。
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字形、字义关系不明。“于”作介词,古代通於。现代的于多用来介绍动作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表示在、从、到、对、给、向等义。
于用在被动句中,引出主动者,用在形容词后,引出比较的对象。另外于还可作动词后缀。于和於多数情况相通,现代白话文於并入于,需要注意的是,于和於不属于简繁字的关系,《简化字总表》《通用规范汉字表》都没有规定於简化为于。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於(yú)的解释是同于,但是“于”并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义。于作为姓氏,不同于於姓。
说文解字注
(亏/于)於也。於者,古文乌也。乌下云:孔子曰:乌,亏呼也。取其助气故以为乌呼。然则以於释亏,亦取其助气。《释诂》、毛传皆曰:亏,於也。凡《诗》《书》用亏字,凡《论语》用於字。盖于、於二字,在周时为古今字,故《释诂》、毛传以今字释古字也。
凡言於,皆自此之彼之?,其气舒于。《檀弓》:“易则易,于则于。”《论语》:“有是哉,子之于也。”于皆广大之义。《左传》“于民生之不易”,杜云:“于,曰也。”此谓假于为曰,与《释诂》于曰也合。
象气之舒亏。从丂,从一。一者,其气平也。气出而平,则舒于矣。羽俱切,五部。按,今音于羽俱切,於央居切,乌哀都切,古无是分别也。自周时已分别於为属辞之用,见於群经、《尔雅》。故许仍之。
康熙字典
《唐韵》羽俱切。《集韵》《韵会》《正韵》云俱切,并音迂。《尔雅·释诂》:于,曰也。
又往也。《书·大诰》: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诗·小雅》:王于出征。
又《仪礼·士冠礼》:宜之于假。注:于,犹为也。宜之见为大矣。又《聘礼》:贿在聘于贿。注:于读曰为。言当视宾之礼,而为之财也。
又司马相如《长门赋·叙》:因于解悲愁之辞。
又未定之辞。《公羊传·僖二十八年》:归于者何。归于者,罪未定也。
又行貌。韩愈《上宰相书》:于于焉而来矣。
又于于,自足貌。《庄子·应帝王》:其卧徐徐,其觉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