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掌上电脑的GPS校正
为了保证实测剖面的精度,到达工作区,首先要对掌机GPS参数进行校正,其校正原理同传统手持GPS一样,这里不做赘述。得到校正参数以后,进入掌机剖面系统,第一个界面就有GPS设置,点击进入,输入相应的校正参数即可,例如:X=-25,Y=18,串口COM2,波特率4800(其中X和Y的参数根据野外实际工作地点确定,串口和波特率一般由掌机生产商指定)。
2.野外数字地质剖面资料采集流程与方法
(1)创建新剖面
在掌机中打开剖面系统中的“创建新剖面”,点击进入,输入要创建的剖面号,例如:PM303,其中“PM”要求为半角大写英文字母,并且中间不能有空格,此项操作较为重要,否则会引起后续工作中剖面信息与小结一项的内容无法正常入库、野外记录无法保存等问题的产生。
(2)地质剖面工程中各项数据的充填
GPS起点采集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一个精确可靠的起点坐标,后续所有操作都是失真的。野外在剖面起始位置处,打开掌机进入工程找到GPS起点,待卫星数据稳定后采集即可。
运用野外掌上电脑,对剖面导线测量库、分层数据库、产状库、采样库、化石库、照片库、素描库以及剖面小结等剖面实际数据进行现场采集。回到室内后,运用DGSS数字填图桌面系统数字剖面版块进行系统整理与编辑。要充分利用桌面系统中的INSERT(插入)、ADD(增加)、DEL(删除)、EDIT(编辑)这四个按钮进行库中资料的编辑,利用“保存写库”进行保存(图11-4)。
图11-4 数字剖面桌面系统编辑与计算库
在剖面资料入库的过程中,要按照导线测量库在先分层数据库在后的原则,新录入数据时,仅需在相应数据库下点击“ADD”录入即可。其中,在导线测量库和分层数据库的录入中存在以下技巧,在导线测量库的录入时,新增导线的导线号会自动与当前选定的导线号对应增加,例如:当前选定导线号为“1—2”在导线测量库下点击“ADD”时,系统会默认新增导线号为“2—3”(图11-5);在录入分层数据库时,新增分层数据的导线号会默认的与导线测量库中当前选定的导线号一致,在当前选定的分层号基础上对应增加,例如:当前选定的导线号为“0—1”,当前选定的分层数据中分层号为2,在分层数据库下点击“ADD”时,系统会默认分层线号为“0—1”分层号为“3”。
图11-5 新增导线测量库的录入技巧
图11-6 新增分层数据库的录入技巧
当出现野外分层跨导线情况时,被跨导线其分层位置应为0m处(图11-7中24—25第21层);与分层数据库相关联的是分层描述,值得注意的是,系统中分层描述一栏是以野外分层(一层可能跨了几条导线)为单位进行记录的(图11-8),把薄片鉴定报告或者野外现象的最新认识等涉及批注原始记录的内容应充填到剖面分层批注中。同样在录入产状、化石、采样、照片以及素描等资料时,系统会自动与导线测量库和分层数据库相结合(图11-9)。
图11-7 野外分层跨导时录入方式(24—25导21层)
图11-8 分层描述与分层批注的录入
图11-9 产状数据库的录入技巧及其相应的编号
需要注意的是,照片库中“编号”和“数码编号”是不同的(图11-10),照片入库之前需要根据其“数码编号”进行重命名,照片的导入会自动与其“数码编号”相关联。为了防止数据的错乱、丢失和重复,要求各项内容以层为单位进行编号(例如图11-9中产状编号1—2表示第1层第2个产状,图11-10中照片编号2—1表示第2层第1张照片),并且编号唯一。剖面测制完成后,需要把最终校正过的导线方位角、坡角等参数在导线测量库中进行修改替换,然后导入剖面小结、照片及素描等内容,剖面信息与小结中有剖面工作量统计功能,可以自动统计出各项内容的具体数量(图11-11),查看是否有个别数据漏掉的情况。为了避免因数据录入错误而导致后期剖面图的返工重做,建议再次细致的检查一下剖面编辑与计算库中的各项信息数据是否准确无误,因为剖面图生成时,系统会自动与导线、分层、样品、产状等各项数据(包括位置、编号、数量等)严格对应,确保无误后,进行系统厚度计算生成数字剖面图。
图11-10 照片库的录入及其相应的编号
图11-11 剖面工作量统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