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的写法
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主要是:一、熟悉调查报告的结构特点;二、把握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
首先,我们来看调查报告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根据这些内容所形成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
(一)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其中又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标题为“事由+文种”构成,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式标题,如《××市的校办企业》;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 策 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 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查报告》。?
(二)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 ,为正文写作作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一、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 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二、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 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三、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 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三)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作出的分析、综合 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一)根据逻辑 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 为人们采用。(二)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 ”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 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 “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 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 报告。
(四)结尾
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调查 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
(五)落款
调查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 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 其次,我们要把握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调查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
(一)确定主题
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 :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主题宜小,且 宜集中;要尽量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
(二)取舍材料
首先,要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舍弃与主题无关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其次 ,要经过鉴别,精选材料,不仅使每一材料都能有用,而且能以一当十。
(三)拟定提纲
这是调查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调查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 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 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 纲。
(四)起草报告
这是调查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 地行文。在写的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标点符号和表达方法,还要注意灵活 地划分段落。
(五)修改报告
报告起草好以后,要认真修改。主要是对报告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进 行检查,加以增、删、改、调。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才能定稿向上报送或发表。
这是范例,网上找来的一篇
对2004届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调查报告
上海市洵阳中学 濮正堂
一、 报告来由
为便于我校的语文教学改革,针对2004届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便于开展语文“目标预习法”的教学实践,特作此调查。
2004届学生***有308人,分7个教学班。此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本届学生的语文实际能力,以便于语文“目标预习法”能有针对性地展开;同时也为配合学校的“分层递进”教学能更有效地达到“分层教学,整体提高”的目标。
此次语文基础能力的调查以摸底考试为主要形式。试卷由语文组统一设计、出题,统一时间考核,统一教师批改。试卷难度以5:5平衡。考试完成后,由笔者进行分析,交学校校长室、教导处、语文教研组、年级备课组教师参考。
二、 试卷设计解释
本试卷***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三个部分。基础知识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拼音、词语(成语)、修辞三个基本能力掌握与运用;阅读理解主要是考核学生的对简单记叙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能力提高主要是考核学生的课外文学常识和写作(片段)能力。各部分考核的要求和设计的得分要求如下:
考核层次
分值设计
目标分
设计(考核)目的
应得分
基础知识
注音:20分
8~10分
正确读写;重点:平(翘)舌音、轻声、多音字。
25~32分
错别字:24分
10~12分
发现并订正常见的错别字。
成语:8分
3~4分
文学语言中成语的运用。
修辞:8分
4~6分
常用修辞方法的识别。
阅读理解
理解:14分
7~9分
能读懂四年级的记叙文并掌握常用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2~16分
概括:11分
5~7分
能概括文章的层意和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
能力提高
常识:11分
3~5分
考察学生课外阅读的知识面。
5~9分
写作:4分
2~4分
考察运用标点、描写的能力。
一般学生考核估计分值:42~57分
一般学生及格分值界定:47.7+/-2
注:及格分值的界定以目标分最大、最小分值的差乘以0.618,再用最大分值减去。其误差为正(负)2。(0.618为数值分析中的黄金分割点)。
本试卷的另一功能是为了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分层。设定学生成绩超一般学生考核估计分值的最小值的1/3以上的为C层组(优良学生组),学生成绩低一般学生考核估计分值最大值的1/3以上的为A层组(困难学生组),其余为B层组(中等学生组)。其分值界定如下:
学生分组
A层组
B层组
C层组
设定分值
小于或等于:38分
介于:39~55分
大于或等于:56分
注:为激励学生今后的学习,此分层指标数值从宽掌握,非理论分层方法。
试卷分析各项目之间的关系如下:
考核层次
细目设计
设计(考核)分析
关 系
基础知识
注音:(1)
不认识;不会注音;注错音;读错音。
各项得分率小于30%为基础差。超70%为此强项。
错字:(2)
能找出但不能改;不认识也不会改。
成语:(3)
知道但写错;不知道。
修辞:(4)
不懂;写错。
阅读理解
理解:(5)
词、句、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概括:(6)
句段的概括;词语的概括;自我表达的概括。
能力提高
常识:(7)
识与记(知道但记不清、写不出)
写作:(8)
不能写;能写但表达有错;不恰当的写。
三、 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测验应参加人数为308人,实际受到有效试卷295份。其中最高分是72分,最低分是3分。由于本次测验是在晚托班时,监考教师的严格度有所不同,所反映的成绩有不准确性,但也能基本反映全年级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以下分析仅分析各班基础知识的不足,并不以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为主要依据。各班平均成绩如下:
班级
拼音
字词
成语
修辞
理解
概括
常识
写作
总分
排名
年级
5.8
10.6
1.6
3.7
8.2
5.4
5.0
1.8
42.1
七班
6.1
11.7
2.1
3.7
10.0
7.1
5.4
2.0
48.1
1
三班
6.6
11.0
1.6
3.2
8.4
6.1
5.2
2.2
44.2
2
一班
5.5
10.9
2.0
4.6
8.6
4.7
5.6
1.5
43.2
3
四班
6.2
10.4
1.9
3.1
8.3
4.3
5.3
1.9
41.8
4
六班
5.6
11.2
1.4
3.4
7.5
5.4
4.6
2.0
41.0
5
五班
5.4
10.4
1.5
3.5
8.1
5.8
4.2
2.0
40.8
6
二班
6.0
8.7
1.4
4.2
7.0
4.9
5.1
1.4
38.4
7
从年级的整体情况看,本次考试学生的成绩未能达到原先设计的最低要求,说明(1)学生的思想意识并没有对此次考试引起重视,(2)学生的实际能力与教师的期望值之间有一定的距离,(3)各班之间有较大的差距(七班和二班平均分值相差10分是不正常的现象)。从细目分析看,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呈明显的弱势,实际得分率与设计得分率最低相差15.21%,最高相差32.19%;阅读理解方面则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实际得分率与设计得分率最低相差113.33%,最高相差15%;能力提高部分,实际得分率与设计得分率最低相差136%,最高相差24.44%。从各班的具体情况看,一、五、六班的拼音运用;二班的错别字识别、订正;二、五、六班的文学作品的课外阅读;二、六班的理解能力;一、二、四班的概括能力;五、六班的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等方面则有待进一步加强。
假如我们除去总分小于32分的学生人数,再来分析年级的学生语文基础考试能力,我们发现实际情况如下:
测验项目
设计分值
实际得分
实际平均
基础知识
25~32
24.8
47.7
阅读理解
12~16
15.35
能力提高
5~9
7.53
上表分析表明,在预备年级中,学习特别困难学生严重拖拉了年级整体成绩的后腿,这些学生***65人,其具体分布情况如下(不含未参加考试的不明情况学生):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五班
六班
七班
人数
8
10
7
13
11
10
6
比例%
18.18
22.73
16.67
28.89
22.45
22.73
13.95
在撇除了特别困难学生后的年级细目分析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注音得分(6.7)要低于设计的最低要求(8分),这也符合年级学生整体的实际情况;订正、发现错别字得分(12)则高于设计的最低要求(10分);成语运用得分(1.9分)就低于设计要求,说明学生的课外文学作品阅读有明显的缺陷;其他部分的得分基本符合设计要求。特别是总体均分与设计一致,表明此试卷设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各班分层人数比例情况如下表:
学生分组
A层组
B层组
C层组
年级人数
111人;37.63%
129人;43.73%
55人;18.64%
一班人数
16人;37.21%
20人;46.51%
7人;16.28%
二班人数
17人;41.46%
20人;48.78%
4人;9.30%
三班人数
14人;33.33%
19人;45.24%
9人;21.43%
四班人数
16人;39.02%
14人;34.15%
11人;26.83%
五班人数
17人;40.48%
18人;42.86%
7人;16.67%
六班人数
20人;47.62%
14人;33.33%
8人;19.05%
七班人数
11 人;25%
24人;54.55%
9人;20.45%
从各班的分层人数(A组)学生看,二班、四班、五班的特别困难学生较多,在教学上较大的困难。教学任务艰巨。特别困难学生的主要问题在基础知识(拼音、修辞)的不扎实,课外文学书籍的阅读,概括能力的欠缺表现尤其突出。
值得注意的一个倾向是:本次测验,***有13人未交试卷;各班均出现了学生不交试卷的现象。这个现象在二班、四班尤其严重,各有4人缺交。占缺交总数的61.54%。
四、 解决方案
针对本届学生基础薄弱、课外纯文学作品阅读少、疏于识记、学习特别困难(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特点,计划利用二年的时间来逐步加以解决。具体操作计划如下:
1. 年级在整体上要重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训练。在教学中,要把对生字的抄写、识记、拼音的正确书写作为教学的主攻方向;要充分利用“目标预习法”中“基础知识”条目中的自习方法,鼓励、强化学生的查阅字、词典习惯;各班在教学之余,可适当增加一些基础知识方法的训练(教材另编)。
2. 要重视对学生的课外纯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计划之中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阅读指导要做到及时有效;学生课外阅读计划提前到10月中旬开始(具体要求另附)。
3. 为帮助学生的识记能力的提高,从10月中旬起,计划在早自修时,对学生进行“每日一句”、“每日一诗”的识记训练。识记内容拟用《增广贤文》(节选)、《唐宋诗词选读》[教材另编]。结合课前的二分钟演讲训练,检查学生的识记效果。
4. 利用分层教学,将年级中A、B、C三层学生的作业进行分层。为激励A层学生的学习态度,建议先将作业、测验分为二层:A层为甲组,B、C层为乙组。甲组以训练考核基础知识、概括能力为主,乙组以训练识记、写作能力为主。
5. 进行动态的分层。学生分层以学生在年级中的学习情况为依据。拟每二月进行一次。预备年级、初一年级以显形分层为主要形式,以后进行隐性分层。
6. 对学习优秀学生,要进行特别的辅导。建议年级能利用每周一次的晚自修(或双休日的半天)时间,对这些学生进行写作、阅读的强化训练辅导。优秀学生(各班学生稍有调整)具体分布如下:
学生分组
语文学习优秀学生姓名(C组)
年级人数
30人
一班人数
4人;叶灏、张蓉、李倩、陈欣如
二班人数
3人;陈芸、陈裕文、韩毅
三班人数
6人;李萍、杨莹、邰燕飞、姚倩、顾 闻、斯文
四班人数
7人;许锐、许思逸、李佳仪、杨骏青、仝晨程、胡巍巍、桂奇峰
五班人数
3人;仲惠、肖卓伟、祝轶辰
六班人数
3人;顾思思、张伯俊、戚迪
七班人数
4人;林俪捷、唐之威、唐丽雯、戚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