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汉语词典 - Dx003、佛性、常及无常

Dx003、佛性、常及无常

在《佛友禅宗论坛》中,有篇置顶的文章,题目为: 六祖云:“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

此题的原文来出自 《六祖坛经》 (宗宝本)顿渐品第八: …… ,(志彻)曰:昨蒙和尚舍罪,今虽出家苦行,终难报德,其惟传法度生乎。弟子常览《涅槃经》,未晓 常无常义 。乞和尚慈悲,略为解说。师(慧能)曰: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

但法海版本的《六祖坛经》中却没有 “ 无常者,即佛性也 。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的记载。

本文不讨论《六祖坛经》内容的对错,也不讨论慧能和尚是否说过“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只讨论对“佛性、常与无常”的理解。

一、佛性、常、无常的定义

在《佛学大词典》中 “佛性”的解释是:即佛陀之本性,或指成佛之可能性、因性、种子、佛之菩提之本来性质。又作如来性、觉性。为如来藏之异名。

在 《佛学大词典》 中,是没有“常”的解释,但有个 “常住”的解释 ,二者相通。因此我取“常住”的解释。常住:略称常。为‘无常’之对称。意指绵亘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恒常存在,永不生灭变易。一般是指如来法身常住不变。但在《大乘庄严经论》(卷三菩提品)则认为不单是如来法身,即报、应二身亦常住不变。而以法身为本性常(本质上永远不变),报身为无间常(受乐不绝),应身为相续常(为教化众生而变现,生灭无限相续)。

在《佛学大词典》中“无常”的解释是:为‘常住’之对称。即谓一切有为法生灭迁流而不常住。

在《佛学大词典》中“本性”的解释是:指固有之性德。即常住不变之绝对真实性。那么佛陀的本性又是什么?是否不同的佛陀其“本性”会相同?我觉得佛陀的本性就是他们的初发心,他们应该是不同的。例如: 法藏比丘的四十八愿,地藏菩萨的“地狱不空”本愿,观音菩萨的“救苦救难”的心愿,…… 。

二、志彻所读的 《 涅槃经 》

在《佛学大词典》 和《中华佛教百科全书》是没 有“涅槃经”词条 的,但 在《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有“涅槃经”词条。

在《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中:《涅槃经》有小乘、大乘二部。其中:

小乘的《涅槃经》:有西晋白法祖译《佛般泥洹经》二卷,东晋法显译《大般涅槃经三卷》,失译(者)《般泥洹经》三卷,都是为同本异译。说八相成道化身之释迦,于拘尸那城入涅槃前法之状者。是化身佛之实录也。其他中阿含中有涅槃经。说可得涅槃之观行。

大乘的《涅槃经》:有北凉昙无谶译 《大般涅槃经》 四十卷,称为北本涅槃;后刘宋慧观等再整理《大般涅槃经》,变成三十六卷,称为南本涅槃。

在《佛学大词典》的解释中: 《大般涅槃经》 ***四十卷。北凉昙无谶译。又作大涅槃经、涅槃经、大经。主要是宣说如来常住、众生悉有佛性、阐提成佛等之教义。属大乘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以阿含、法句经为始,并援引首楞严经、瞿师罗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法华经、城经、杂华经等,所受般若经之影响不小。

《大般涅槃经》 ***分十三品:1、寿命品;2、金刚身品;3、名字功德品;4、如来性品;5、一切大众所问品;6、现病品;7、圣行品;8、梵行品;9、婴儿行品;10、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11、师子吼菩萨品;12、迦叶菩萨品;13、憍陈如品。

根据 志彻和尚 所在的时代与环境,以及他对“常、无常义”的疑惑,可知志彻和尚读的应该是《大般涅槃经》。

三、对慧能和尚所说的理解

我对“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的理解是:众生的佛性是各自不同的,没有常住不变(或统一)的佛性,众生的***性(或常住不变)是他那个善恶分别心(或选择心)。

就“佛陀的本性”来说,佛陀本性(或初心)是不变的,是“常住”的,但不同的佛陀在救赎众生时,他们是有“分别”或“选择”的。站在这个角度(整体众生立场)上来说,慧能和尚说 “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 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