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第一作者,2004年11月)
(2)北京市教工委高校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优秀论文一等奖——“树立良好学风是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保障”(独著,2004年8月)。
(3)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 第五届获奖优秀科研论文三等奖——“如何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一流大学”(独著, 2001年12月)
(4)获北京市高教学会引进国外智力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文科高校引智工作的定位 和效益原则”(与刘雨霖合著,1999.12)。
(5)北京市优秀课程二等奖——“西方哲学史课程” (与张志伟,李秋零三人一起合得,1997年)。
(6)国家教委 “优秀教材二等奖”——《西方哲学史新编》)(集体奖中主要参加者,1995年)。
(7)1988年合译的《解释学和人文科学》(里科尔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一书, 获第三届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 1.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作者,西方哲学问题研究,与张志伟、李秋零、 欧阳谦合作)(2001)。
2.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0.12. 1,人民大学—香港大学双城交流计划)。
3.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0.12. 1,《西方哲学问题研究》(教材)。
4.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优秀班主任”奖。(1997年)。
5.中国人民大学1992-1997间“优秀论文奖”(1997,论勒维纳斯的伦理学〕。
(三)学术传记被收入下列名人录和工具书:
1.《世界名人录》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出版。
2.《国际知识界名人录》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出版。
3.《当代成就名人录》美国传记研究所出版。
4.《中国100所高校中青年社科教授概览》国家教委社科中心组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
5.《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大词典》,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
6.《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7.《中国专家》,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
8.《中国高等教育专家名典》,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
9.《中国哲学年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10.《前线》杂志社,1998,7。
11.《惠泉》“冯俊教授访谈录” 1999年
12.《中华读书报》2001,1,8。
13.《〈求是〉副刊——中华锦绣画报》——“人生华章” ,2001年10月。
14.Cementing Satre’s World on Campus---Professor and Vice President Feng Tune up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China Daily, Feb. 27, 2003
15.中华学术重镇,两岸交流先锋——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俊,《台声》2003,5。
16.与时俱进,开创国际交流新局面——访冯俊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校报》2004.6.15第一版)。
17.哲学,乃无用之大用——访著名西方哲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俊教授(《中国 人民大学校报》2004,11,5第四版)。 1.《开启理性之门——笛卡尔哲学研究》(25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2版。
2.《世界名人人大演讲录》(27.7万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版。
3.《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58万字),主笔,商务印书馆2003.8版。
4.《法国近代哲学》(50万字), 台湾远流出版公司2000年3月版。
5.《当代法国伦理思想概论》(22万字), 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4年。
6.《笛卡尔第一哲学研究》(19万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11月。
(二)教材
1.《西方哲学史》,张志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承担12万字。
2.《当代外国伦理思想研究》,宋希仁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承担“当 代法国伦理思想”部分约10万字。
3.《西方哲学问题研究》,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承担10万字。
4.《西方哲学史新编》, 苗力田, 李毓章主编, 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承担 “英国经验论” 部分,约7万字。获1995年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
译著
1.《马勒伯朗士的“神”的观念和朱熹的“理”的观念》,商务印书馆,2004年12月版。
2.《劳特利奇哲学史》第二卷《从亚里士多德到奥古斯丁》(56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4.11出版。
3.《人文科学的逻辑》(14万字),校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
4.《劳特利奇哲学史》第一卷《从开端到柏拉图》(58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 出版。
5.《笛卡尔》(8万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6.《人文科学的逻辑》(14万字),校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
7.“价值尺度的一般理论”, 校译2万字, 载《价值与评价》一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8.《解释学和人文科学》, 承担中两章约3万余字,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988年获第三届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
主要学术论文
1.中国人民大学与法国哲学的研究与教学,《中国人民大学校报》2004.11.5第4版。
2.大学的永恒精神,《辽宁大学学报》2004第5 期。
3.大学之灵,《中国人民大学校报》2004年4月5日第四版。
4.推动学科范式创新,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3.25第4版。
5.大学的永恒精神,《中国人民大学校报》2004.3.5第4版。
6.大学的永恒精神(笔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7.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转向, 《中华读书报》,2003年12月31日第15版。
8.《儒藏》应该成为世界性的文化遗产,《光明日报》2003年4月1日B4版。
9.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1期。
10.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素质教育》(中学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02年第7期
11.树立良好学风是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保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12.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的挑战,《出国留学工作研究》, 2002年第1期。
13.研究与教学、为学与为人的双统一,《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14.一种可以借鉴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学位与研究生培养》2001年第10期。
15.我给苗先生做外事,《苗力田教授纪念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
16.以德治国就要以代表最先进文化的道德去治国, 《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第3期。
17.如何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一流大学, 《专家工作通讯》2001年第1期。
18.反思历史,关注文化,《哲学动态》2000年第11期。
19.“精神论运动”哲学思想述评,载《思辨之幸福》一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版
20.加强国际交流,逼近世界前沿,《光明日报》2000年10月25日B1版,署名“任实”。
21.误解的智慧,《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9月12日第6版。
22.中外文化交融中的方法论走向,《江海学刊》1999年第2期。
23.人文社会科学引智工作的定位及其效益原则,《外国专家工作通讯》1998年10月。
24.欲望的流动——德勒泽,《走向新世纪的西方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5.描绘后现代状况——利奥塔, 《走向新世纪的西方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6.中外文化交融中的方法论走向,光明日报1998年3月13日,《江海学刊》1999. 2。
27.笛卡尔(思想评传,3万字〕,《圣哲全传》副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4月出版。
28.牛津大学的哲学教育,《社会科学论丛》,1997年第4期。
29.牛津大学的哲学教育,《哲学动态》1997年第2期。
30.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转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
31.世纪之交的西方哲学及其研究之展望,《理论前沿》1997年第2期。
32.走向新世纪的西方哲学和西方哲学研究, 《慧泉》1996年第3期。
33.今日英国哲学研究取向及其特点, 《哲学动态》1995年第8期。
34.英国哲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哲学动态》1994年第11期。
35.英国哲学现状一席谈,《哲学与文化》1994年第10期。
36.勒维纳斯的伦理学, 《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4期。
37.保罗?利科尔的人学理论, 《学术月刊》1993年第12期。
38.评德勒泽的 “欲望哲学”, 《现代哲学》1993年第3期。
39.德里达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批判述评,《社会科学动态》1993年第3期。
40.笛卡尔心身学说的流变, 商务印书馆《外国哲学》第12期。
41.当代法国价值哲学, 《哲学动态》1992年第7期。
42.莱布尼兹设想的概率逻辑, 王雨田主编的《归纳逻辑导引》,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43.加缪的荒谬伦理学, 《社会科学家》1992年第3期。
44.莫尼埃的人格主义述评,《社会科学动态》1991年第12期。
45.法国近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及其特点, 《江苏社联通讯》1990年第2期。
46.笛卡尔天赋观念探本, 《中州学刊》1987年第2期。
47.比较哲学的一个范例,《中国哲学史研究》1986年第2期。
48.《单子论》中的认识论思想试探, 商务印书馆《外国哲学》第7辑, 1986年。
49.休谟哲学的第一原理, 《学习与探索》1984年第5期。
50.关于康德认识论中的主体, 《江汉论坛》1984年第4期。
51.也谈洛克的两种性质学说, 《社会科学论丛》1981年第1期。
(五)学术动态、年鉴综述
1.湖北省哲学史会讨论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江汉论坛》1983年第7期。
2.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侧记, 《江汉论坛》1988年第12期。
3.关于深入开展外国哲学史研究的讨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4.1994年英国哲学新书介绍,《哲学与文化》1995第1.2.3.期连载。
5. 英国牛津大学哲学系简介, 《哲学与文化》1995年第5期。
4. 哲学和哲学史(美R.H波普金论文介绍), 《世界哲学年鉴》1986年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 笛卡尔对外部世界的证明(美, J,D斯图亚特论文介绍),《世界哲学年鉴》1987年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6. 1985年--1986年英国各大学科学哲学博士论文题目及部分提要, 《世界哲学年鉴》1987年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7. 帕斯卡尔的科学方法论(美 K . 阿诺尔德), 《世界哲学年鉴》1988--1989年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六)辞条、辞典
1.《中国翻译家辞典》, 辞条约1万字,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年版。
2.《简明哲学辞典》, 西方哲学史条目2万余字, 湖北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
3. 社会契约论, 《湖北日报》1984年4月12日。
4.苏格拉底的精神接生术, 《武汉青年报》1983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