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经典成语 - 辟支佛的定义。请用(经藏部原文)回答。注明哪部经文。第几卷。谢谢。

辟支佛的定义。请用(经藏部原文)回答。注明哪部经文。第几卷。谢谢。

辟支佛,辟支迦佛陀的简称,又音译作钵罗翳迦佛陀,或简称辟支迦佛、辟支等。

任继愈《宗教词典》中,二者都解释为“缘觉”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

舍利弗,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声闻乘,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于火宅。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诸子为求鹿车、出于火宅。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如彼诸子为求牛车、出于火宅。

大宝积经卷第九十四

善臂菩萨会二十六之二

云何辟支佛乘?中根解脱,欲得寂静独在一处,而自利益入寂静定,方便分别十二因缘,欲得缘觉道,欲证缘觉,是名缘觉乘。

遁伦《瑜伽论记》:“独觉地。若依梵语。名钵剌翳迦佛陀。旧云辟支。讹也。此云独觉。初发心时亦值佛世。闻法思惟。后得道身出无佛世。性乐寂静。不欲杂居。修加行满。无师友教。自然独悟。永出世间。中行中果。故名独觉。或观待缘而悟圣果。亦名缘觉。”

《阿含经》记载了辟支佛的修行方式,如《增一阿含经·壹入道品·六经》: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是时,世尊遥见迦叶来。世尊告曰:“善来!迦叶!”时迦叶便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世尊告曰:“迦叶!汝今年高长大,志衰朽弊,汝今可舍乞食,乃至诸头陀行,亦可受诸长者请,并受衣裳。”

迦叶对曰:“我今不从如来教。所以然者,若当如来不成无上正真道者,我则成辟支佛[6]。然彼辟支佛,尽行阿练若,到时乞食,不择贫富,一处一坐,终不移易,树下露坐,或空闲处,著五纳衣,或持三衣,或在冢间,或时一食,或正中食,或行头陀,如今不敢舍本所习,更学余行。”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迦叶!多所饶益,度人无量,广及一切,天、人得度。所以然者,若迦叶此头陀行在世者,我法亦当久在于世。”

《杂阿含经·六〇七经》:“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一乘道。净诸众生。令越忧悲。灭恼苦。得如实法。所谓四念处。何等为四。身身观念处。受.心.法法观念处。”

《中阿含经·念处经》:“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一道净众生。度忧畏。灭苦恼。断啼哭。得正法。谓四念处。若有过去诸如来。……若有未来诸如来。……我今现在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我亦断五盖.心秽.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觉。”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云何独觉习。谓有一类依初独觉道。满足百劫修集资粮。过百劫已出无佛世。无师自能修三十七菩提分法。证法现观得独觉菩提果。永断一切烦恼成阿罗汉。复有一类或依第二或依第三独觉道。由彼因缘出无佛世。无师自能修三十七菩提分法。或证法现观乃至得阿罗汉果。或得沙门果。至极究竟毕竟离垢毕竟证得梵行边际。证得最上阿罗汉果。当知此中由初习故成独觉者名麟角喻。由第二第三习故成独胜者名部行喻。”

《分别功德论》:迦叶所以用灭尽定力最胜者,以迦叶本是辟支佛故也。夫辟支佛法,不说法教化,专以神足感动,三昧变现,大迦叶虽复罗汉取证,本识犹存,向所录八万四千众德,能所感功齐迦,难曰:“迦叶以本是辟支佛故称其胜,此等罗汉复是辟支佛耶?”答曰:“虽非辟支佛,遍习灭尽定,其力是同,以是故言:“迦叶众僧众生福田也”。”

龙树《大智度论》:“云何分别声闻辟支佛。答曰。道虽一种而用智有异。若诸佛不出佛法已灭。是人先世因缘故。独出智慧不从他闻。自以智慧得道。如一国王出在园中游戏。清朝见林树华果蔚茂甚可爱乐。王食已而卧。王诸夫人婇女。皆***取华毁折林树。王觉已见林毁坏而自觉悟。一切世间无常变坏皆亦如是。思惟是已无漏道心生断诸结使得辟支佛道。具六神通即飞到闲静林间。如是等因缘。先世福德愿行果报。今世见少因缘。成辟支佛道如是为异。复次辟支佛有二种。一名独觉。二名因缘觉。因缘觉如上说。独觉者。是人今世成道。自觉不从他闻。是名独觉辟支迦佛。独觉辟支迦佛有二种。一本是学人在人中生。是时无佛佛法灭。是须陀洹已满七生。不应第八生自得成道。是人不名佛。不名阿罗汉。名为小辟支迦佛。与阿罗汉无异。或有不如舍利弗等大阿罗汉者。大辟支佛亦于一百劫中。作功德增长智慧。得三十二相分。或有三十一相或三十二十九相乃至一相。于九种阿罗汉中智慧利胜。于诸深法中总相别相。能入久修习定。常乐独处。如是相名为大辟支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