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方言口语中的“王八羔子”一词,《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詈词(责骂人的词语)”,《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骂人的话。即杂种的意思。也作‘忘八羔子’”。
把“乌龟”称为“王八”,有人说其来源是西汉史学家褚少孙增补《史记》中的《龟策列传》,笔者核对一下,也不一定对。我所查《龟策列传》中的原文是“一曰北斗龟,二曰南辰龟,三曰五星龟,四曰八风龟,五曰二十八宿龟,七曰九州龟”,八曰玉龟“,没有与“王八”牵扯的地方。清代学者赵翼所著《陔余丛考》指出“王八”应为“忘八”,是指忘记了“礼义廉耻孝悌忠信”这八种品德的人。也有人根据《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的记载,说“王八”指的是五代十国时的前蜀主王建。因为王建年轻时专门从事偷驴、宰牛、贩卖私盐的勾当,王建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八,所以和他同乡里的人都叫他“贼王八”。这两种说法可信度高些。
“王八羔子”这个骂人的詈词,不仅鲁西南方言口语中偶尔用到,古典名著中也有使用,如清代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九回“吴二浪子那个王八羔子,我们在牢里的时候,他同贾大妮子天天在一块儿。”《施公案》第一百二十八回中也有一句“若有句虚言,就是个王八羔子。”用到该词,还有《金瓶梅》、《金瓶梅词话》中多处用到“”王八羔子“,等等。如今已是文明社会,做人应大度、斯文些,“王八羔子”之类的詈词不说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