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经典成语 - 高分:群体思维与群体极化机制的异同点

高分:群体思维与群体极化机制的异同点

心理学小知识——群体极化

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场景。

你刚刚看完一部电影,色彩炫目,音效不错,总体而言视觉感染力还是很强的,但内容、情节过于简单,你本想给予客观的辩证的评价时,你发现你们的讨论越来越走向一个极端……

你们开始从各个细节来评价这部电影,你可能开始会说,这部电影总体视觉效果还是不错的,情节过于简单那而且有抄袭别人之嫌,这个评价还是相对比较客观的,但是你马上发现你的这番评价并不能使你在你的朋友面前获得更多的吸引力,因为紧接着你的评论之后,你的一个朋友用令人震惊的词眼来形容这部电影的内容和情节过于简单。

“这部电影何止简单,简直就是老掉牙的让人感到恶心、乏味,当我看到第一幕时就知道结局是怎样的了,真不知道那帮编剧、导演是干什么的,这种垃圾也能出来公演……”显然这位仁兄的高论还意犹未尽,他的这份论调似乎比你的客观评论来得更吸引人,更能打动你们这个小群体的其他成员,你不由得感到了被挤压,排挤,冷落,失落的一点点情绪和压力,你感到了一点点的尴尬。

因为你的发言不如你的那位朋友来的更具吸引力,这是你感到莫名的压力,你不愿意被这个小群体所边缘化,你想成为这个群体中耀眼的明星,所有的成员都喜欢你,认可你,接受你,而你朋友的亢奋论调显然比你淡淡温水来的更具张力和感染力,你感到了威胁,被埋没挤压的威胁。

同样的心理反映在你们这个群体中的其他成员那里也同时发生,为了防止被边缘化的威胁,群体重的每个成员都开始积极地表现自己,发表高论,而且言辞一个比一个更具张力和感染力,当然如果他们的语言修养够本的话。

“9494,什么狗屁电影,连垃圾都不如,那个女的演技这是TMD差劲。现在这个社会哗众取宠的东西真TMD多……”当你刚刚先开口为你的观点辩解时,你的另一位朋友便已经抢先发言了,毫无疑问,他的言辞更为经历俄,比之前那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个女主角演的确实差劲,真不知导演怎么选她当主角,估计又是什么什么内幕交易吧,现在这些娱乐圈的家伙们跟bitch差不多都……”你的有一个朋友也跟着发了言,而且你也发现他们的评论一个比一个激烈,甚至带有人格侮辱的倾向了。

“不仅是娱乐圈的那些家伙,现在一些所谓的美女作家也不都是用身体写作的,还美其名曰什么用身体来净化社会灵魂,作呕,吐……”一个接着一个,语言越来越过分了。

群体极化是指在群体中进行决策时,人们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守,向某一个极端偏斜,从而背离最佳决策。在阐述论点、进行逻辑论战时,一些成员变得具有防御性。当他们面对挑衅时,态度会变得更为固执甚至走向极端。在某些情况下,群体决策偏向保守一端;但在更多的情况下,群体决策偏向冒险的一端,比个体决策更倾向于冒较大风险。这种倾向意味着与个人单独行动相比较,群体成员更愿意拿组织资源去冒险。虽然风险决策会有较高的回报,但是失败的决策常常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群体极化现象的分析与应用

三大理论来解释群体极化现象:

1.群体决策规则:群体之决策原则(如少数服从多数)将有助于极化现象之产生。此类解释也主张,人们在团体中作冒险决定将觉得较自在,因为其行动之责任已分散至所有成员上。

(1)群体诱发的移转是一种内化的,而非临时性的群体产物。

(2)当群体决策法则中的预备测试决策被取消后,移转仍会发生。

(3)偏态无法说明群体极化。

2.人与人之间的比较(Interpersonal Comparison):这一种的影响是受到社会的规范。从社会比较的过程来探讨,其观点是群体成员会将其意见与群体其它成员相互比较。一种想要被群体所接受及喜爱的需求,将使个体顺从群体之一般意见。人与人互动的动态研究上有以下三点探讨:

(1)在自我评估与推估他人对我之评估间的差异。

(2)从自我评估与推估他人对我之评估上出现的差异与理想差异,是否会产生预测移转。

(3)揭露出他人的反应后,所产生选择的移转。

3.讯息影响论(Informational influence):人自借听取群体讨论时的争论极获得新讯息(Burnstein &Vinokur,1975)。由于这些论点倾向于支持成员之最初观点,人们会听到更多支持其主张之理由。群体可使成员确信其原来之观点,因此导致更加极端之意见。

在比较群体决策与群体内部成员个人决策时,事实证明,二者之间存在差异。在有些情况下,群体决策比个体决策更保守。更多情况下,群体决策倾向于冒险。

在群体讨论中,往往会出现这种现象.即群体讨论会使群体成员的观点朝着更极端的方向转移,这个方向是讨论前他们已经倾向的方向。因此,保守的会更保守,激进的会更冒险。群体讨论会进一步夸张群体的最初观点。

事实上,群体转移可以看作是群体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群体的决策结果反映了在群体讨论过程中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决策规范。群体决策结果是变得更加保守,还是更加激进,取决于在群体讨论之前占主导地位的讨论规范。

对于为什么会出现冒险转移现象,人们有多种解释。比如,有些学者认为,在群体讨论中,群体成员相互之间变得更加熟悉了,随着他们之间的融洽相处,他们会变得更加勇敢和大胆。

另一种看法是,社会祟尚冒险,我们敬慕那些敢于冒险的人,群体讨论激励成员向别人表明自己至少与同伴一样愿意冒险。不过,最有道理的一种说法是,群体决策分散了责任。群体决策使得任何一个人用不着单独对最后的选择负责任,因为没有一个成员能够承担全部责任,即使决策失败。所以会更冒险。

实践证明,网民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更加突出。有证据显示,群体极化现象在网上发生的比例,是现实生活中面对面时的两倍多。

一方面,群体中非理性、易激动的特点在网民中更为严重。这一特点在讨论中很容易导致言说者态度偏激,并以十分激烈的言词表现出来。在BBS上浏览,处处可见网民争相发言之激烈。话语权的争夺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走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极端。另一方面,新的舆论媒介--网络下聚集的群体,是由分化而类聚的,表现出群内同质、群际异质的特性,这样极易导致群体认同的现象。正如《网络***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的作者所说:“毫无疑问,群体极化正发生在网络上。讲到这里,网络对许多人而言,正是极端主义的温床,因为志同道合的人可以在网上轻易且频繁地沟通,但听不到不同的看法。持续暴露于极端的立场中,听取这些人的意见,会让人逐渐相信这个立场。过于极端化的小团体很容易把他们的主张推向不受理智束缚的边缘,从而使社会失去对他们的控制。“纳粹主义、仇恨团体或形形色色宗教狂热者的兴起,都是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