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经典成语 - 魂飞魄散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还是中性词

魂飞魄散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还是中性词

魂飞魄散是贬义词。

魂飞魄散(汉语成语)

魂飞魄散,汉语成语,

拼音是:hún fēi pò sàn

释义:1、魂魄离体。比喻死亡。2、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词语辨析:

近义词魂不附体、魂不守舍、失魂落魄、魄散魂飘。

反义词处之泰然、泰然自若、镇定自若 。。

成语注音ㄏㄨㄣˊ ㄈㄟ ㄆㄛˋ ㄙㄢˋ。

成语正音散,不能读作“sǎn”。

成语辨形散,不能写作“撒”。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扩展资料:

魂飞魄散的典故

北宋时期,洛阳女子贺怜怜与汴梁才子王涣一见钟情就订了婚。贺家嫌王涣家贫就把怜怜另许配给种师道手下军需官高常彬。王涣装作卖查梨的前去承天寺里见怜怜,遇到高常彬回家,王涣吓得魂飞魄散。王涣后来参军立下军功,夺回怜怜白头到老。

近 义 词魂消魄散、魂销魄散

魂消魄散是汉语词汇,是惊恐万分、极端害怕的意思,出自《水浒传》。

成语解释 魂:灵魂;魄:气魄,精神。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7回:“李明见先折了一个,却待也要拨马回走时,被杨志大喝一声,惊得魂消魄散,胆颤心寒,手中那条枪,不知颠倒。”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害怕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百度百科——魂飞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