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箢箕的意思 箢箕
拼音:yuān jī
用竹篾等编织的盛东西的用具。像现在打扫用的“簸箕“。
问题二:“箢箕”是什么意思?(我的教育故事) 校长推门听课,我讲《父亲的菜园》。大家正在交流父亲开垦菜地的艰辛。李迎东说:“我是从这句话体会出父亲的艰辛,‘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这个泽运,总是不按牌理出牌!我扫视了一下全班,希望有人给他解答,可惜没人举手。刚想斥责他们没有好好预习,遇到不懂的词也不查字典,转念一想,生活中我们经常读书看报,可谁也不能随时随地携带一本字典,教给孩子们理解词语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我决定就以“箢箕”这个词语为例子,让孩子们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大约是铁锹一类的东西吧?”有孩子起来试探着问。“不对,不对!如果是铁锹之类的应该是扛着的,他这句话里说的是挑的。”马上有人站起来反驳。我看有不少人在点头附和。“对,对,应该是竹子编的,可以盛东西的东西。”骆巍中恍然大悟般又十分自信地大声说。“你们刚才的猜测都有依据吗?”我引导孩子们。“我是联系上下文的意思猜测的。”“我看‘箢箕’这两个字是竹字头的。”“我听爷爷讲过,以前种在山上的玉米、花生什么的都要用筐子挑回家。”……“哦。从大家刚才的发言中我听出来了,理解词语有的可以联系上下文;有的可以根据字形判断,因为汉字有很大一部分形声字,形旁有表字义的作用;还有的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看来你们都是有理有据啊!来,孩子们,查查字典,印证一下你们的猜测对不对。”“箢箕,竹篾等编成的盛东西的器具。”有孩子眼疾手快,已经查到了答案。“耶!我们猜对了!”教室里一片欢呼。这节课后我想了很多,构建思维对话和谐课堂,作为教师应该以一双慧眼,敏锐地发现教学进程中蕴含或者突发的有利因素,点石成金,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新的生长点。比如说这堂课,就是一个简单的词语理解,会被许多老师忽视。也确实,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查字典、词典。可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一本字典,自助理解词语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我认为自己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摈弃了为解词而解词的简单做法,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语文学习经验,思考、探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词语,诠释疑难,掌握方法。这样的学习,充满了情味,充满了生趣,学生们学得深刻,记得牢固。因为这次词语教学的经历,我开始关注大师们课堂教学中词语教学的精彩片段。于永正老师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对“饱经风霜”一词的教学是让学生续写一段话,“请大家想一想,在旧社会,一个拉黄包车的人,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下来。我给大家开个头:‘这个车夫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于老师以这样一个巧妙的方式,把读写结合在一起。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词语意思,而且还充分体悟到词语的情感意味。这样的设计,精巧中透露着智慧,扎实中折射出灵动,令人叹服。由此,我也深刻感受到:词语教学的点虽小,但是辐射的东西却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精心设计,找准词语与篇章、读与写的契合点,努力开拓词语教学的异度空间。我在构建思维对话,和谐高效课堂中又存储了一份收获与感动。我想,这种理想的课堂境界,就是在生成中把握,在把握后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如此反复,螺旋上升。
问题三:箢篼是什么意思 部首查字法
箢,先查“竹”部,再查部外8画;
篼,先查“竹”部,再查部外11画。
问题四:箢箕的意思是什么 箢箕
拼音:yuān jī
解释:用竹篾等编织的盛东西的用具。像现在打扫用的“簸箕“。
用途:农具,在收割农作物时,可用来把大米或其他农作物抄起来,方便直接拎走或往布袋里装填。相当于一个大撮子。用途接近北方地区使用的“簸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