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是正确的。但“身份”与“身分”意义相同,但前者是较书面的表达。而我们日常生活中一般也写为“身份证”。
1.“身份”
指人的出身和社会地位,在中国,身份制作为意识形态是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主要部分和重要的道德行为规范准则,它对中国人的作用是持续的,这种持续作用在他们心理层面的深处也凝成一种情结。
2.“身分”
亦作“身份”。指出身和社会地位。见《宋书·王僧达传》:“固宜退省身分,识恩之厚,不知报答,当在何期。”
扩展资料:
“身分”还是“身份”
“身份”与“身分”之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份”与“分”之别。
先看“份”字。“份”,原读bin,《说文解字》:“份,文质备也。从人,分声。”它是“彬”的古字,《论语·雍也》中的“文质彬彬”,原来就写作“文质份份”。后来,新老交替,“文质备”义专由“彬”字表示,而资格更老的“份”反而只能赋闲在家了。
再看“分”字。“分”是个多音多义字。根据《汉语大词典》,“分”有两个读音:fēn和fèn,读fēn的有17个义项,读fèn的也有13个义项,由此可见“分”这个文字符号负担之重,而这显然不利于文字记录的精确性和科学性,不利于书面交际。
参考资料:
身份-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