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经典成语 - 脾气虚简介

脾气虚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脾气虚之脾失健运证 5 脾气虚之中气不足证 6 脾气虚之脾气下陷证 7 脾气虚之脾不统血证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脾气虚的穴位 2 治疗脾气虚的方剂 3 治疗脾气虚的中成药 4 脾气虚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脾气虚 1 拼音

pí qì xū

2 英文参考

deficiency of spleenQI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deficiency of spleen qi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脾气虚为病机?,出《黄帝内经素问·方盛衰论》,又称脾气不足、脾胃虚弱[1]。是指脾气虚弱,功能减弱,致运化无力,形体失养的病理变化[2]?。多因饥饱失时、忧思劳倦,脾胃受伤所致[3]。可见脾失健运、中气不足、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3]。

《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脾气不足,则四肢不用,后泄,食不化,呕逆,腹胀肠鸣,是为脾气之虚也。”

4 脾气虚之脾失健运证

脾失健运指脾脏运化功能失常。脾主运化,脾阳虚则运化失职,轻则出现腹胀纳呆、肠鸣、泄泻等症。久则面黄肌瘦、四肢无力;若水湿困阻则四肢浮肿,或成痰饮等症。治宜健脾为主。[3]

5 脾气虚之中气不足证

中气不足指中焦脾胃之气虚弱、运化失职的病症。症见面色黄而少华、唇淡或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眩晕、声低、气短、倦怠乏力、便溏、胃痛而喜按,舌嫩苔厚,脉虚等。治宜补益中气。[4]

6 脾气虚之脾气下陷证

脾气下陷又称中气下陷、气虚下陷。多由脾虚、中气不足发展而来,也可由于久泄久痢或过度劳损所致。症见头晕目眩、语音低怯、气短乏力、自汗食少、腹胀、脘腹重坠、便意频数,或久泄脱肛,或子宫或其他脏器下垂等。治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针灸常用百会、气海、足三里、脾俞等穴。[5]

7 脾气虚之脾不统血证

脾不统血指脾气虚弱不能摄血,而致的血不循经。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治宜补脾摄血。[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