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经典成语 - 足通谷简介

足通谷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出处 5 穴名解 6 特异性 7 所属部位 8 足通谷穴的定位 9 足通谷穴的取法 10 足通谷穴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足通谷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足通谷穴主治病证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足通谷穴的配伍 15 特效 *** 16 文献摘要 1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足通谷 1 拼音

zú tōng gǔ

2 英文参考

Zútonggǔ BL66 [中国针灸学词典]

zútōnggǔ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66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66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足通谷 汉语拼音 Zutonggu 罗马拼音 Tungku 美国英译名 Communicating the Valleys 各

号 中国 BL66 日本 66 法

国 莫兰特氏 V66 富耶氏 德国 B66 英国 B66 美国 BI66

足通谷为经穴名(Zútonggǔ BL66)[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太阳膀胱经[1]。足通谷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荥穴,五行属水[1][2]。足即足部,通即通过,谷即山谷,此穴在足部本节前凹陷处,脉气由此通过,故名足通谷[1]。足通谷主治头项,下肢等疾患:如头痛,眩晕,鼻塞,鼻衄,舌肿,目赤,热病汗不出,颈项强痛,腰膝酸痛,癫狂,疝气,疟疾,头痛,项痛,目眩,目弦,项强,癫痫,现代又多用足通谷治疗精神分裂症,神经性头痛,哮喘,精神病,颈椎病,慢性胃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4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溜于通骨。

5 穴名解

足即足部,通即通过,谷即山谷,此穴在足部本节前凹陷处,脉气由此通过,故名足通谷[1]。

通,通畅,疏通,洞达也。谷,阴象也。本穴为足太阳膀胱经所流之荥穴,脉气通于足少阴肾经的然谷,本穴以下为“至阴”,张隐庵谓本穴“通于足少阴之然谷,故名通谷”。更以本经至此接近阴经,亦通谷为阴象之义。[3]

6 特异性

足通谷为足太阳膀胱经五输穴之荥穴,五行属水[1][2]。

7 所属部位

足部[4]

8 足通谷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足通谷穴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2]。

足通谷穴位于跖区,第五跖趾关节的远端,赤白肉际处。伸足取穴[1]。

足通谷穴位于足跗外侧,第五跖趾关节前下方凹陷处[5]。

足通谷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足通谷穴在足部的位置

足通谷穴在足部的位置

足通谷穴在足部的位置(肌肉)

足通谷穴在足部的位置(骨骼)

9 足通谷穴的取法

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第五跖趾关节前下方凹陷处,赤白肉际处取穴。

足通谷位于跖区,第五跖趾关节的远端,赤白肉际处。伸足取穴[1]。

垂足着地或仰卧位,第5跖趾关节前缘赤白肉际处取穴[6]。

快速取穴:沿小趾向上摸,摸到小趾与足掌相连接的关节,关节前方皮肤颜色交界处即是足通谷穴[7]。

10 足通谷穴穴位解剖

足通谷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趾短、长屈肌腱、小趾近节趾骨骨膜。有趾底动、静脉。分布著趾底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皮肤为足背和足底皮肤移行部位,皮厚,由足背外侧皮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的浅支重叠分布。皮下筋膜内,足趾的浅静脉注入足背静脉网的外侧,并有纤维束连于皮肤和足筋膜。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足底深筋膜,在小趾近节趾骨下方,经趾骨和趾长、短肌(腱)之间,该肌由胫后神经及其分支足底外侧神经支配。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小趾近节趾骨底的跖侧面[1]。

皮肤→皮下组织[8]。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有趾背神经、动脉分支和趾底固有神经和动脉的分支分布[8]。

布有趾底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并有趾底动、静脉通过[5]。

11 足通谷穴的功效与作用

足通谷具有清热安神,清头明目的功效。

足通谷有泄热、安神、清头目等作用[1]。

足通谷功能除结积留饮、胸满食不化,为足部通胀消谷之穴,可与腹通谷互参[3]。

足通谷有疏风清热之功,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癫狂[3]。

12 足通谷穴主治病证

足通谷主治头项,下肢等疾患:如头痛,眩晕,鼻塞,鼻衄,舌肿,目赤,热病汗不出,颈项强痛,腰膝酸痛,癫狂,疝气,疟疾,头痛,项痛,目眩,目弦,项强,癫痫,现代又多用足通谷治疗精神分裂症,神经性头痛,哮喘,精神病,颈椎病,慢性胃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足通谷主治头项、下肢等疾患。如头痛、眩晕、鼻塞、鼻衄、舌肿、目赤、热病汗不出、颈项强痛、腰膝酸痛、癫狂、疝气。疟疾等[1]。

足通谷穴主治头痛、项痛、目眩、鼻衄、癫狂[8]。

足通谷主治头痛,目弦,项强,癫狂,鼻衄等[5]。

足通谷穴主治头痛,目眩,鼻衄;项强;癫痫[6]。

现代又多用足通谷治疗精神分裂症、神经性头痛等[1]。

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哮喘,精神病,癫痫;

2. 其它:颈椎病,慢性胃炎,功能性子宫出血。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直刺0.2~0.3寸[6][8],局部有胀痛感[6]。

一般直刺0. 3~0.5寸[1][5]。

注意:足通谷穴深部正当胫后动、静脉处,故针刺时应避开[6]。

13.2 灸法

可灸[1][6][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5]。

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14 足通谷穴的配伍

足通谷配上星、内庭,有清热凉血通窍的作用,主治鼻鼽衄。

足通谷配章门、丰隆,有健脾胃,祛痰湿,安神志的作用,主治癫痫,精神分裂症。

足通谷配大椎、天柱、列缺,治头项病[6]。

足通谷配太阳、攒竹、印堂、迎香,治急性鼻衄[6]。

足通谷配环跳、犊鼻、阳陵泉、足三里,治下肢半身不遂[6]。

15 特效 ***

常按足通谷穴,可治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7]。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身疼痛、善惊、互引鼻衄,通谷主之。狂、癫疾,阳谷及筑宾、通谷主之。食饮善呕、不能言,通谷主之。

《类经图翼》:主头痛目眩、项痛鼻衄、善惊、结积、留饮、食多不化,通谷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头痛寒热,汗出不恶寒。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头重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