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在数据库上找吧,下面随便找了个
青少年的道德心理发展, 寄寓着民族道德发展方向与中国
社会现代化的希望, 它将决定现有的社会道德体系在下一个世
纪的历史地位和精神作用, 并辐射全球。一旦青少年道德价值
失落, 形成道德心理障碍, 我们今后几代人必须付出巨大的代
价才能弥补或修复。当前吸毒、同性恋、艾滋病快速传播等社会
现象日益严重, 其根源是道德心理教育问题。因此, 我们必须加
强青少年道德心理教育。青少年道德心理教育, 主要从培养道
德情感与道德意志两方面开始。
1. 道德情感教育
道德情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思想、需要是否符合道德准则
而产生的情感体验。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并在人
际交往中掌握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 转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
当别人或自己的言行、思想、需要符合自己掌握的道德标准时,
就会产生满意、愉快、赞美、钦佩等肯定情感; 当别人或自己的
言行、思想、需要不符合自己掌握的道德标准时, 就产生不满
意、讨厌、蔑视、羞耻等否定情感。道德情感是受历史等条件制
约的, 不同的历史时期, 不同的阶级或社会集团, 有着不同的道
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 我们
必须培养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感, 即爱国情感、集体情感、
责任感、正义感、理智感等。
1.1 爱国情感。爱国情感是人们在祖国土地上长期生活、劳
动和斗争中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或热爱态度, 它有鲜明的
阶级性。我们当代的爱国情感, 主要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热爱
中国***产党, 发展生产力, 维护世界和平, 它是全国人民和青少
年应具备的最基本品德。在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感时, 首先要
从小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要引导学生从热爱故乡、锦绣河山
等周围的事物入手, 逐步了解和热爱祖国的光荣历史、灿烂文
化、杰出英雄, 并进一步发展到热爱经过无数先烈流血牺牲、艰
苦奋斗得来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其次要激发青少年为振兴祖国
而奋斗。每个青少年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国家兴亡, 匹
夫有责”, 要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为祖国实现现代化而努力
学习。最后还要发扬国际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
1.2 集体情感。人与集体的关系, 从来都是道德的基本问
题。集体情感, 包括对个人所属的集体的关怀和爱护, 对为集体
作出贡献及对集体有所成就而自豪。青少年有了集体感, 他们
的学习、工作就会创一流成绩。因此要引导青少年热爱集体, 关
心集体, 加强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集体中要互相尊重,
团结互助, 相互谅解。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时, 应从集体利益
出发, 注重调动个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在培养集体情感时, 首
先要关心热爱集体, 成为集体的积极成员; 其次要用集体精神
调节和指导成员言行, 同时要尊重群众。
1.3 责任感。这是从个人所肩负的对国家或集体的责任所产
生的情感, 尽到了自己所承担的责任, 就会产生满意、喜悦、自豪
等情感; 没有尽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 就会产生不满意、廉耻等
情感。所以责任感, 既是一个人的安慰、希望和目标, 又是一种巨
大的压力, 迫使你不得不发愤而为。培养人的责任感, 对于学习
和工作, 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个人对于他所属
集体的利益的认识, 及决心履行对集体的责任, 是责任感的基础。
但仅仅有这些认识是不够的, 还必须改变这种认识为强有力的
和深刻的体验。一个人体验到集体的意义, 就与它有了血肉相连
的情感, 就能心甘情愿地履行自己的责任, 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1.4 正义感。这是对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
规范的行为自觉趋近和维护的内在情感。它的特征是爱憎分明,
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内在的自觉性。整体表现为对符合道德
准则的正义行为则拥戴, 尽心尽力; 对背离道德准则的不正义行
为则憎恨、反对。不同社会和时代, 不同阶级归属的人具有不同
的正义感, 因而正义感也有不同的倾向性和道德内涵。支持正
义, 富有正义感是具有***产主义道德觉悟的重要标志。
1.5 理智情感。理智情感是与一个人客观实际的探索以及对
某种信念的辩护相联系着的各种情感。理智情感是与人的求知
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与否相联系的。人在认识
过程中有新的发现时, 会产生愉快或喜悦的情感; 在突然遇到与
某种规律相矛盾的事实时, 就会产生疑惑或惊讶的情感; 在不能
做出判断犹豫不决时, 会产生疑虑的情感, 这些都属于理智情感。
理智情感是在认识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它又反过来推动
着人的认识进一步深入, 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动力。
理智情感在理智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对真理的追求, 对
一切黑暗的偏见与迷信的厌弃, 对新事物的敏感。同时, 理智情
感可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和近期目标, 青少年有了理想和
目标, 就会增强事业心, 产生责任感, 激发出空前的热情, 鼓舞他
们的信心和斗志, 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他们就敢于向命
运、困难和失败挑战, 就能有顽强的战斗意志, 百折不挠的毅力和
永远进取的精神, 无论遇到什么风浪, 遇到什么挫折, 碰到什么困
难, 都会毫不动摇地朝着目标和理想前进。云南大学“马家爵事
件”与河南高三学生“马娟泼硫酸事件”, 正说明他们因为缺乏理
智感, 毁灭了别人, 最终也毁了自己。
2. 道德意志教育主要包括自觉性、自制性两方面的教育
2.1 自觉性。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人对行为的目标及其社会意
义有正确而深刻的理解, 并能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 使之符合该
目标的心理倾向。自觉性不仅要求人们有高度的积极性和计划
老百姓听, 这其实是一种“平民史学”。熟悉的现代语言, 幽默的
讲述方法, 很受年轻人的欢迎。我们引导年轻人阅读名著, 也应
该学习这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的讲解方法, 这样可
以使名著更加贴近生活, 更容易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今天的学生压力很大, 读书应当是一种释放。对孩子成长,
那些代表人类文化精华的经典著作十分必要, 名著阅读对于孩
子的心灵成长很重要。只要老师家长以身作则, 引导有方, 帮助
得力, 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走出心灵的“沙漠”, 走进阅读的“绿
洲。
(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青少年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的培养
●刘爱平
视野! 德育探索
2008.1 ! 9
性, 还要求人们有高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些人虽然确立了行
动的目标, 也订了不少美妙的计划, 但是缺乏积极主动的精神,
结果目标、计划也会落空, 不能成就事业, 这是自觉性不强的原
因。与自觉性相反的品质是盲目性, 它表现为缺乏主见, 行动易
受到别人影响和发生动摇, 这是不良道德心理, 是青少年需要克
服的。增强青少年的自觉性, 关键在于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世
界观和崇高的理想。高度的自觉性来源于伟大的目标, 而伟大的
目标来源于科学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自觉性的思想基础。
2.2 自制性。自制性是指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并能有意识地
调节、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能力。一个富于自制的人, 在采取
决定时总能使个人的需要服从整体的利益, 一旦决定就严格要
求自己坚决执行, 并尽力地克服来自各方面的种种困难和障碍,
诸如担心、忧虑、羞涩、委屈、恐惧等情绪的冲动和干扰, 以及疲
劳、负担过重、知识和能力不足等困难。即使遇到失败和挫折, 也
能忍受各种痛苦折磨, 冷静地分析挫折原因, 并坚强地对待挫
折。自制性差的人, 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 易兴奋, 不冷静,
处理问题轻率, 不顾后果。在教育时, 要注意引导人们克服这种
不良品质, 特别是要经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参考文献:
[1 ]周冠生.个人心理学.知识出版社,1 957.
[2]宋书文.心理学词典.广西人民出版社,1 984.
[3]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出版社,1 984.
(广东惠州学院)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明
显的变化, 中专生也不例外。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中专生的政
治思想教育工作, 成为中等专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而迫
切的任务。最近我校团委对156 名同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发
现中专生的思想变化既有积极的, 又有消极的。弄清这些变化的
主要特点、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对于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教
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一、中专生思想变化的主要表现
中专生思想观念变化之一是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在新旧体
制转轨的过程中, 中专生的思想更加活跃, 在“人生目的”调查栏
中, 同意“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的同学有19 人, 占调查人数的
12.2%, 同意“奉献与索取应是等价”的有46 人, 占调查人数的
29.5%, 同意“人生应充分实现个人价值”的有91 人, 占调查人
数的58.3%; 在“职业的选择”栏中, 选择待遇好, 社会地位高的
职业有65 人, 占调查人数的41.7%; 选择能充分发挥自己专业
特长的有78 人, 占调查人数的50%,“选择有机会出国”的有5
人, 占调查人数的3.2%,“选择轻松的职业”的有8 人,占调查人
数的5.1%。在这种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下, 有的甘愿发扬***产主
义风格, 有的执著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有的希望凭自己的专业所
长大显身手, 有的追求出人头地、吃喝玩乐。
中专生思想观念变化之二是强调个人价值。调查结果表明,
中专生强调自我, 人生价值中个人取向明显增大。在“人生目的”
调查栏中, 同意“人生目的在于充分实现个人价值”的有91 人,
占调查人数58.3%。他们普遍主张通过自己的实干来实现自我
价值, 他们认为如果能长成参天大树, 就决不甘愿做一棵小草。
中专生思想观念变化之三是强调主体意识。市场经济对企
业、个人主体地位的强调, 激发了中专生自主自立的思想。他们
渴望人格上的独立, 希望有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 从而使自己在
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对“毕业分配态度”的调查中, 只有
7.7%的同学希望能死守一个职业, 85.3%的人主张择业应“寻求
自我与社会的统一”, 7%的人认为“不理想的地方不去”。对于社
会实践活动, 有72%的同学重于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人格独立,
这充分说明中专生浓厚的依附意识正逐渐减弱, 主体意识大大
增强。
中专生思想观念变化之四是竞争和个人奋斗。市场经济的
法则之一是竞争, 这种优胜劣汰的机制强化了中专生的竞争和
个人奋斗意识。在“学习目的”调查栏中, 认为学习是“为将来找
个好工作”的占53.2%, 而选择“为国家多做贡献”、“学习不好面
子上过不去”和“学习不好对不起父母”的还不到一半。现行的招
生分配制度, 也强烈地激发了中专生竞争意识和个人奋斗思想
的增长。
中专生思想观念变化之五是强调物质利益。改革开放和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强化了一些青年同学的物质利益意
识。人才市场的建立和扩大, 中专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也给中专
生追求物质利益提供了可能。在调查中, 有57.1%的人希望“毕
业后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关于对金钱的态度有
64.1%的人认为“没有金钱就一事无成”, 反映了当代中专生对
物质利益的态度。
中专生思想观念变化之六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观念淡
薄。中专生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淡漠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
统观念, 特别是一些成人中专生在优裕的生活环境中长大, 他们
更讲究物质享受。这种认识反映在择业上就是对好工作的留恋,
调查表明, 毕业后愿到农村第一线工作的只有3 人, 占调查人数
的0.6%。
二、中专生思想变化的原因和主要特点
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态度的
反映,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 社会提倡的是无私奉献、相互谦
让、相互协作, 而市场经济则提出了不同的原则。等价交换原则
对青年的自主自立、自强精神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激励着中专生
追求自我实现; 竞争原则, 激励着中专生奋进拼搏, 并为他们的
发展、个性与自我展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求利原则激励着中专
生不甘落后, 发奋成才。过去我们强调的是社会发展决定个人的
发展, 现在的中专生崇尚自我, 认为只有充分认识和发挥个人的
价值, 社会的价值才会提高, 强调个体发展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自我的意识增强从积极的意义上说, 意味着对个人行为的责任
感的增强, 是人格成熟的标志。市场经济也对社会产生了负面影
响, 比如权钱交易、投机钻营、拜金主义等。这些负效应说明中专
生身上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个人主义。首先, 一些同学不能摆正自
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专生的思想教育
●刘林
2008.1 ! 10
!视野学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