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鱼鳔胶的处方用名 5 鱼鳔胶的来源 6 鱼鳔胶的炮制 6.1 鱼鳔胶的炮制方法 6.1.1 鱼鳔胶 6.1.2 滑石粉炒鱼鳔胶 6.2 成品性状 6.3 炮制作用 6.4 炮制研究 6.5 贮存方法 7 鱼鳔胶的性味归经 8 鱼鳔胶的功效与主治 9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鱼鳔胶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鱼鳔胶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鱼鳔胶 1 拼音
yú biào jiāo
2 英文参考fish gelatin [朗道汉英字典]
fish glue [朗道汉英字典]
icthyocolla [朗道汉英字典]
COLLA PISC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鱼鳔胶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byactis Bleeker或鲟科动物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鳇鱼Huso dauricus (Gei)等的干燥鱼鳔[1]。鱼鳔胶为小方块状或不规则条状,黄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角质样,质坚韧,气微腥,味淡[1]。滑石粉炒鱼鳔胶表面鼓胀发泡,黄色,质地酥脆,气微香[1]。
鱼鳔胶味甘、咸,性平[1]。归肾经[1]。具有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的功能[1]。滑石粉炒鱼鳔胶滋腻之性降低,用于肾虚滑精,吐血,血崩[1]。
4 鱼鳔胶的处方用名鱼鳔、鱼胶、炒鱼鳔胶、鱼鳔珠[1]。
5 鱼鳔胶的来源鱼鳔胶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byactis Bleeker或鲟科动物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鳇鱼Huso dauricus (Gei)等的干燥鱼鳔[1]。取得鱼鳔后,剖开,压扁或制成一定形状,干燥[1]。
6 鱼鳔胶的炮制宋代有炙令焦黄(《圣济总录》)、制炭(《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炒制(《疮疡经验全书》)的炮制方法[1]。
明代有炮(《普济方》)、焙(《外科正宗》)、蛤粉炒(《先醒斋广笔记》)的记载[1]。
清代增加了螺粉炒(《本草汇》)、香油炸(《外科大成》)、麸炒(《良朋汇集》)、牡蛎粉炒(《增广验方新编》)等方法[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滑石粉炒等[1]。
6.1 鱼鳔胶的炮制方法 6.1.1 鱼鳔胶取鱼鳔胶,除去杂质,微火烘软,切成小方块或丝[1]。
6.1.2 滑石粉炒鱼鳔胶将滑石粉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灵活状态时,投入净鱼鳔,不断翻动,至发泡,鼓起,颜色加深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1]。
每100kg鱼鳔,用滑石粉40kg[1]。
6.2 成品性状鱼鳔胶为小方块状或不规则条状,黄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角质样,质坚韧,气微腥,味淡[1]。
滑石粉炒鱼鳔胶表面鼓胀发泡,黄色,质地酥脆,气微香[1]。
6.3 炮制作用具有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的功能[1]。
炒制后滋腻之性降低,腥臭味得以矫正;炒制还能使其质地酥脆,利于粉碎[1]。临床多用其制品,用于肾虚滑精,吐血,血崩[1]。如治肾虚气弱,阳痿不举,命门火衰,腰腿酸痛,精神疲倦,食欲不佳的三肾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及肾水不足、阴虚血虚的鱼鳔丸(《拔萃良方》)[1]。
6.4 炮制研究有报道认为,185℃恒温箱内烘烤至鱼鳔形体鼓起,松泡,呈黄色时,取出放凉[1]。此法简便易行,制品受热均匀,色泽一致,且无糊化现象[1]。
6.5 贮存方法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1]。防霉、防蛀[1]。
7 鱼鳔胶的性味归经鱼鳔胶味甘、咸,性平[1]。归肾经[1]。
8 鱼鳔胶的功效与主治鱼鳔胶具有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的功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