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TWELVE ? YARNS
纺纱是制造纱线最原始的方法。纺纱过程要求一束短纤维排成一线,将他们拉入一对罗拉中,例如粗纱,继续拉伸并加捻粗纱形成纱线。细纱工序的产品是一束具有一定强度和挠曲性的加捻纤维集合体。纱线比其包含的纤维的联合强度要大,因为纤维通过联合作用***同承担外界负荷。单根纱线可能被放在一起加捻以形成更高强力的纱线。这些合股线可能被一次又一次的合股以形成更厚重强力更大的粗绳索。
这些粗绳可能被加上S捻,也可能被加上Z捻。S捻的纱线中的纤维成螺旋状并与字母S中间的斜杠平行。在Z捻的纱线中,纤维与字母Z中间的斜杠平行。纱线通常因为太细使得肉眼很难识别其捻向。然而,当你用左手竖直的拿着一小段纱线,再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纱线的另一头,一边向上拉,一边旋转,这时你就可以测出它的捻向了。如果你用右手顺时针的旋转它,S捻的纱线会越变越紧,Z捻的纱线会越变越松。加捻的方向不会影响纱线的外观。然而,人们习惯性的生产棉和亚麻纱线时用Z捻,生产羊毛和精纺毛料纱线时用S捻。这种习俗起源于中世纪的消费者保护法;消费者可以仅仅通过退捻纱线,检查纱线捻向,从而轻易地确定布料是否是真正的羊毛所制。
当纱线被加捻的时候,在捻度的方向上也会相应地形成内应力。这种力被称为扭转力。通常,纱线每转一圈,都会增加相同的扭转力,所以每米具有相同转数的纱线就会具有相同的扭转力。既然扭转力和每米纱线所具有的转数(tpm)近似成正比,因此我们通过数出纱线每米的转数来说明平衡纱线和非平衡纱线的形成原理。以一对200tpm的S捻向的单纱为例。用另外的100tpm的S捻将两个单纱加捻到一起。每根单纱的内部扭转力就达到了300tpm,然而合股线在S捻方向上的扭转力是100tpm。这时纱线则不平衡,将会形成卷曲。如果给相同的两根单纱加上Z方向上100tpm的捻度使它们合成一股时,逆时针方向的加捻则会使单根纱线易于解开,使其在S捻向上的内部扭转力降到100。合股线在Z捻向上的外部扭转力将达到100。内外扭转力之间相互平衡使得纱线保持平衡。对于制造商来说,布料结构中纱线的平衡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不平衡的纱线所形成的扭结和卷曲将会被缠在机器里引起产品的瑕疵。这些简单的分析只适合于由两根单纱合股成的纱线。像绳索这些更复杂的结构则需要更精确地探索。
用于家具和服装的大部分纱线都是粗线或稍微细些的线。因此,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这种类型的研究上。
首先,织布工人以及其他的纱线使用者需要一个标准的方法去精确的标明各种不同类型的纱线,以便于买卖双方能够达成一个相互的认同。在早期的中世纪,一种测定纱线细度的体系已经被设计出来了。至今仍在使用的这种体系被称作纱线细度或纱线支数。纱线的细度被定义为每一磅纱线的标准纱绞数量。什么是标准纱绞?它因纤维种类不同而有所区别。棉纱和绢丝纱线用840码(768米)纱绞来计量;精纺毛料用560码(512米)纱绞来计量;亚麻和标准羊毛纱线用300码(274米)纱绞来计量。在纱线细度体系被设计的时候,标准纱绞的长度被选择成一个在实际纱线支数使用中有实用价值的数。
通过这种计量体系,一个50支的棉纱是比较细的,即一个重为一磅,长为840码,有50个纱绞的纱线。表明每个纱绞重仅为1/50磅。一个10支的棉纱要求十个纱绞组成一磅,这种纱线是比较粗的。一个1支的棉纱则是相当粗的了。表明纱线支数越大,则纱线越细。
化纤长丝纱线不是通过这种纱线细度体系来计量的,而是通过旦尼尔体系来测定的。旦尼尔是指9000米长的化纤长丝或纱线的重量。因此一个化纤长丝是以它的旦尼尔数和它纱线中的纤维数为特征的。例如一个未加捻的300旦尼尔的纱线包含50根化纤长丝则被记为300/50/0。一个在S捻向上具有100tpm捻度的纱线则被记为300/50/100S。这表明我们可以通过这种记法来计算出纱线中每根长丝的细度。在上面所提到的例子中,每根化纤长丝的细度为300/50=6旦尼尔。
测量纱线细度的体系不只这两种;在不同的国家中,纱线的细度计量体系主要基于每种纤维的标准纱绞数的不同而不同。尽管可以从一个体系转换到另一个体系,但是不同的纱线细度体系的使用能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仍然是一个问题。在过去的40年当中,世界上的各个国家试图达成一个标准化的纱线细度体系。目前被普遍采用的是特克斯体系。不论是纺出的丝还是化纤长丝,特克斯的定义都是1000米纱线的重量。我们期望在不久的将来,特克斯体系能够取代其他的细度体系。
第十三课 纱线结构和织物外观的关系?
纱线的结构可以改变由这种纱线构成的织物的性质。主要取决于纱线结构的织物特征包含织物外观风格、舒适性、保养性和耐用性。
我们称从织物表面反射的光量和反射的途径这两项特征为光泽度。尽管织物结构能够影响光的反射途径,但是最大的影响来源于纱线和纤维。具有高反射率的纤维则会显得非常的有光泽,例如丝绸和尼龙。高度卷曲的纤维则表现得没有光泽,例如羊毛。纱线中的捻回数同样可以调节光的反射途径。如果纱线没有捻度,那么光会在单个纤维之间消散,纱线则会显得比较暗淡。拥有少量的捻回数时,纤维排成一线,光从它们的侧面消散了;这会增加进入观察者眼睛的反射光数量。当捻回数再继续增加的时候,纱线变得更加光滑,反射光的数量也相应增加。然而,当纱线具有强捻的时候,纱线表面则会显示出凸棱。这些凸棱使得光线在观察者眼中消散,同时伴随着织物光泽的消失。
服装的保暖性取决于起隔离热作用的布所用的材料。布的隔热性质起源于纱线内纤维之间所包含的空气。因此,布料保持身体热量的能力取决于织物结构的紧密度和纱线的蓬松性。稀疏的织物结构能够使空气在纱线之间穿过。这种空气的流动增加了外界空气和织物与人体之间所夹空气的热量交换。这种材料的衣服会让人感觉很冷。紧密的织物结构则会阻止空气通过纱线,这种织物则会让人体觉得更温暖些。然而,纱线的性质刚好相反。假设有一件由少量较粗的羊毛纱线做成的粗花呢夹克。和一件用较多量棉纱做成的衬衫相比较。羊毛夹克则会更加温暖些,因为在较粗的羊毛纱线的纤维之间充满了空气。纤维内包含的空气变热了,并且没有风形成,这就在人体和大气之间形成了一个隔热层。棉的纱线则不会那么粗。它们不能够像羊毛的纱线一样储存那么多空气,因此不能保持一个有效的阻挡层以抵挡热量交换。
影响透湿性的因素和影响隔热性的因素相似。我们的体表都会覆盖一层薄薄的水。正是这层体表水的蒸发使得我们能够调节我们的体温。当水分蒸发到大气中时,人体的热量也被带走。如果周边空气是比较干燥的,或者有一些微风的时候,水分的蒸发会比较快,这时我们也会感觉有点冷。如果气候比较湿热并且空气又是静止的,我们的身体水分不能很快被带走,我们则会感觉到很热。在非常闷热的天气时,我们会觉得身体黏糊糊的,并且很不舒服。
化纤长丝纱线是非常平滑的。这种纱线做成的衣服很容易贴在我们的身上。如果布料很紧密并且紧贴我们的皮肤的时候,就很难使得水分渗透到织物的外面。水分的渗透能力将会下降。然而,纺出的纱线有纤维的绒头伸出纱线表面。这些纤维绒头有助于支撑着织物以减少它与皮肤之间的接触。这样有助于水分的渗透从而使服装感觉起来更舒适。如今的化纤长丝纱线都是质地不平的,就是为了达到近似于纺出的纱的毛羽特性的效果,从而使织物更舒适。
织物保养的容易与否可以通过织物结构中所使用纱线的种类来进行调整。捻度疏松并且较粗的纱线不能够抵制尘土或染色剂的渗透。具有高度加捻的紧密纱线则会快速的阻挡尘土的入侵。另外,越疏松的纱线越容易被熨烫时的机械动作压紧。这会增加织物收缩的倾向。通常,对于一种材料来说,越平滑且捻度越大的纱线越容易获得一个较好的保养特性。
织物的耐用性主要取决于织物结构所使用的纱线。化纤长丝纱线通常都有一个比较高的强力和耐磨性。它们的强力是因为所有的纤维都是等长的,所以每根纱线中纤维所承受的力是一样的。化纤长丝纱线的耐磨性主要是因为它的纤维的高强度。然而,材质较差的化纤长丝纱线如果加上合适的捻度时,则可以承受纤维横向的剪切运动。
化纤长丝纱线的一个主要缺陷是易于钩丝和气球。如果化纤长丝纱线中的一根纤维断头,断头的末端仍然会附着在纱线上。因为它的强力太大,所以不能够被拉出来。通常它的强力太大,从而不容易被清理掉。这种纤维常会自我卷曲成一个小小的球,称为起球,这种球仍然留在织物表面。如果形成了足够多的小球,织物材料会变得不雅观。相对于早期的人造纤维来说,纤维改性则减少了现在的化纤长丝纱线容易起球的现象。
纱线捻度对强度和光泽的影响具有相同的规律。当捻度增加的时候,纱线会变得更加紧密。摩擦力被分配到一定数量的纤维上,而不是少量的纤维,因此要破坏单个纤维则变得更加困难。如果纱线捻度过大的时候,纤维容易遭受较大的内应力,使得它容易被施加的外力破坏。
织物的质地能够影响我们感觉的舒适性。如果织物是平滑的并且如丝质般的,这样的织物会让人感觉很好;如果是滑溜溜如蜡质般的,则会让人感觉不好。毛茸茸的温暖的材质适合做冬天的睡衣,但多毛又粗糙的却让人感觉不舒服。所选纱线的质地必须适合布料的最终使用。毛茸茸并且感觉舒适的羊毛或是质地不平的丙烯酸纤维比较适合做秋冬厚重织物。较细的捻度大的精梳棉纱或亚麻布会产生一种令人愉悦的滑爽表面,这使得它比较适合夏天穿着。滑爽的化纤长丝或醋酯纤维也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如果将毛羽较多的纱线用于经面缎纹结构则会显得比较愚蠢,因为经面缎纹容易产生一种重点突出纱线光泽的滑爽表面。在使用过程中,例如衣服衬里,意味着它必须容易穿着和脱去。如果纱线是毛羽较多的,纤维表面则会对光进行漫射,使得织物失去它的光泽。在第二个例子中,由纱线表面突出纤维所引起的增加的摩擦力将会和经面缎纹织物的最初目的相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