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 ?都御史 ?邑人? 郭镗? 撰
县治北,故有汉昭烈皇帝庙,《志》云:元泰定三年,乡民宋聚创建。碑云:至元三年魏德宝重修,而以荆、阆配之。入国朝来,已降为关王庙,岁月无所考也。成化七年乡贡进士郭钰,据志考碑,慨然有思,以为由今言之,固非创建之意;由碑言之,亦未有得也。诸葛武侯心术、出处、功业较之荆阆何如?至其鱼水君臣,亦与恩若兄弟不歉也。而不得配祀庙廷,岂非缺典欤,乃率乡人重修之。添塑武侯,仍进於荆阆之上,既成昭烈居中,〔冕〕旒帝服,俨然有经营天下恢复中原之志。武侯居东列,俨然有宰割山河、开济两朝之心。西列荆、阆,其万人之勇,刺颜良、释颜严之英,概犹如生也。
钰乃走书京畿谓其兄镗,曰:愿为记之,惟忠义之在人心,未常泯也。镗于兹尤,有感焉。当其世代不常变,故相寻天下之事,泯没于沧海桑田之间者何限?独此庙貌岿然尚存,废而复修,不假劝谕。愚故谓:忠义之在人心者,未尝泯也。虽然汉祚两绝中兴之主,前曰光武,后曰昭烈。光武之功不减于昭烈,严光之为人亦仿佛乎武侯,而其冯邓耿贾亦何异于关张也。庙貌之修,何独于昭烈之君臣乎?是亦有说焉。盖王莽、曹操同为汉贼⑴,天下之有忠义者,***欲诛之。光武舂陵起兵,王莽渐台授首,天下之愤当时已泄矣。然曹瞒老死牗下,昭烈安於一隅,天下之愤至于今犹未泄也,天下之愤未泄,故于此焉。泄之,尊昭烈所以恶曹瞒也。由是观之,兹庙一日不毁,则曹瞒之诛一日犹在也。然忠义之在人心,万古曷尝有穷已乎!是为记。
(原载万历《恩县志》卷六;又载民国《重修恩县志·艺文志》)
注
⑴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字孟德,谯(安徽毫县)人。年二十举孝廉,初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后参与讨伐董卓及镇压黄巾起义,力量逐渐强大。建安元年(196)迎汉献帝,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先后击灭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割据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三国志·武帝传》称其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位至丞相、大将军、封魏王。曹魏立国后,追尊为太祖武帝。精兵法,善诗歌。有《魏武帝集》已佚。今人整理有《曹操集》。(黄河出版社? 1994年? 许焕玉《中国历史人物大词典》)
王玉杰/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