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页
查看《康熙字典》扫描版:簪在《康熙字典》第900页 第28字。
簪,汉语二级字, 读作簪(zān),古时男子和女子的一种发饰,簪是由笄发展而来的,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簪。
《后汉书·舆服志》有:“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擿,长一尺,为簪珥。”的记载。簪是中国古代发型中最基础的固定和装饰工具。?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古文〕兂?《广韵》侧吟切《集韵》《韵会》缁岑切《正韵》缁深切,?音?。首筓也。《释名》簪,兓也,连冠于发也。
又?也,因形名之也。
又《广韵》作含切《集韵》《韵会》《正韵》祖含切,?音鐕。义同。
又疾也。《易·豫卦》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疏》簪,疾也。以信待之,则羣朋合聚,而疾来也。
又《前汉·百官表》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嫋袅。《注》师古曰:以组带马曰袅。簪袅者,言饰此马也。
又《集韵》子感切,音昝。《易》朋盍簪。王肃读。
又徂官切。《易》朋盍簪。李鼎祚曰:簪旧读作攒。 《集韵》或作?、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