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经典成语 - 马未都:琉璃厂5元买一块“破布”,63年后卖3.08亿,这是赝品吗?

马未都:琉璃厂5元买一块“破布”,63年后卖3.08亿,这是赝品吗?

马未都是一个收藏大家,总能给我们分享许多有意思的捡漏趣闻。捡漏有运气的成分,也考验的是眼力劲。人都想捡漏,却难免有打眼的时候。马未都表示,有这么一个人琉璃厂买了一块“破布”,63年后卖3.08亿,关键这还是个赝品货。这是什么路数?这块“破布”有什么不平凡之处?

马未都口中所说的琉璃厂,那是文化人集中的地方。从清朝初年刀民国时期,这里都是文人向往的地方。琉璃厂有许多故事,现在马未都说起来那也是如数家珍。比如马未都谈及捡漏,谈及琉璃厂都会拿那块破布说事。其实,这块“破布”还真有点来历。上个世纪建国前,琉璃厂一个古玩爱好者在转悠。在那战乱频仍的年代,文物极具贬值。所以,要想吃饱饭,就得贱卖文物。

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渊源。文物爱好者看上了那块破布,人家店主最开始还不想卖。但是,在那个年代能买个夹馍都比守着一块破布强,毕竟吃饱肚子是人们永恒的主题。人家相中后,就看了半天,就开口问价钱。按照马未都的说法,这开口问了价钱,就表示你想要,那是很难反悔的。所以,卖家与买家的唇枪舌剑那是很精彩的。店主想要十元,买家觉得贵,也没说那么多,使了一个小计策,转身就走。

那店家一看买家想走,觉得这赝品在手中也不是事儿,一咬牙一跺脚就答应了人家5元的价钱。于是,买家拿着那块破布乐呵呵的走,那块“破布”正是大名鼎鼎的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羲之的书法在那个年代里,遇到真迹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这是一个十足的赝品。马未都基于收藏眼光,认为纸质书法作品隋唐之前很难流传下来,纸张的保存周期不会有那么长。

再者王羲之的作品,天灾加上人祸基本上遗失殆尽了。《快雪时晴帖》并非王羲之真迹,而是宋人仿制的赝品。于王羲之而言,这不是他的真迹,自然属于赝品;于后人而言,这幅书法作品尽管是赝品,可是属于赝品中的上品,比较接近王羲之神韵。不管怎么说,这幅书法作品63年后重出江湖,竟然卖了3.08亿,买家正是刘益谦。关键这四行满打满算也就28个字,一个字算下来那也是天文数字。

谁也没能想到,当年琉璃厂5元买的一块破布,63年后居然卖了3.08亿,关键它还是个赝品。世间万物难料,捡漏尤是如此。马未都每每谈及此事,都会用羡慕的眼光去看这件事情。其实,马未都也不用羡慕人家,自己捡漏的好东西又何尝不止哪一件两件?真正的好东西,那马未都又不会去给别人看。这就是马未都的精明之处,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