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募穴之一·胆募 4.1 日月穴的别名 4.2 出处 4.3 穴名解 4.4 特异性 4.5 所属部位 4.6 日月穴的定位 4.7 日月穴的取法 4.8 日月穴穴位解剖 4.8.1 层次解剖 4.8.2 穴区神经、血管 4.9 日月穴的功效与作用 4.10 日月穴主治病证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4.11.2 灸法 4.12 日月穴的配伍 4.13 文献摘要 4.14 研究进展 4.14.1 治疗慢性胆囊炎 4.14.2 治疗胆石症 4.14.3 对胆汁分泌的影响 4.14.4 收缩胆囊 5 经穴别名 5.1 日月的别名·胆募 5.2 辄筋的别名·胆募 5.2.1 辄筋穴的别名 5.2.2 出处 5.2.3 穴名解 5.2.4 特异性 5.2.5 所属部位 5.2.6 辄筋穴的定位 5.2.7 辄筋穴的取法 5.2.8 辄筋穴穴位解剖 5.2.8.1 层次解剖 5.2.8.2 穴区神经、血管 5.2.9 辄筋穴的功效与作用 5.2.10 辄筋穴主治病证 5.2.11 刺灸法 5.2.11.1 刺法 5.2.11.2 灸法 5.2.12 辄筋穴的配伍 5.2.13 文献摘要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胆募 1 拼音
dǎn mù
2 英文参考Rìyuè GB24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胆募:1.募穴之一;2.经穴别名。[1]
4 募穴之一·胆募胆募为募穴之一,指胆的募穴日月[1]。见《脉经》。《脉经》:“胆俞在背第十椎,募在日月”。
穴位 日月 汉语拼音 Riyue 罗马拼音 Jinhyueh 美国英译名 Sun Moon 各
国
代
号 中国 GB24 日本 24 法
国 莫兰特氏 VB24 富耶氏 VB24 德国 G24 英国 G24 美国 GB24
日月为经穴名(Rìyuè GB24)[2]。出《脉经》。别名神光[3]。属足少阳胆经[2]。日月是胆的募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2]。日即太阳,月即月亮,日为阳,指胆;月为阴,指肝,此穴为治肝胆的要穴,故名日月[2]。日月穴主治胁肋,胆,胃等疾患:如呕吐呃逆,反胃吞酸,口苦多唾,黄疸,胸闷,胸肋疼痛,四肢不收,呕吐,胁肋疼痛,呃逆,胁肋胀痛,胃脘痛,现代又多用日月穴治疗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急慢性肝炎,胁肋痛,胃痛,腹胀,肝脏疾患等。
4.1 日月穴的别名神光(《千金翼方》)、胆募(《千金翼方》)。
4.2 出处《脉经》:胆俞在背第十椎,募在日月。
4.3 穴名解日即太阳,月即月亮,日为阳,指胆;月为阴,指肝,此穴为治肝胆的要穴,故名日月[2]。
日,《说文》:“实也,太阳之精不亏,从口一象形,凡日之属皆从日。”月,《说文》:“月,阙也,太阴之精象形,凡月之属皆从月。”日照乎昼,月照乎夜。同曜,齐明。本穴为胆之募穴,胆为中正之官,决断所出,十一脏皆取于胆,决断务求其明。“明”字从日从月,日月本为太阳与月亮,此指双目及胆之脏象而言。道经以双目为日月。《黄庭内景经》肺部章:“日月之华救老残。”注:“左目为日,右目为月。目主肝,配东方木行也。”又曰:“外应眼瞳鼻柱间。”注:“外应眼瞳,目之所主于胆,胆之所仰于目。”天中章:“眉号华盖覆明珠,九幽日月洞空无。”肾部章:“上致明霞日月烟。”注:“日月即二目。”双目为肝胆之所主,而胆募乃名日月也。又,山名。《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山名日月山,天枢也。”又旗名。《释名·释兵》:“九旗之名日月,为帝画日月于其端,天子所建。”《黄庭内景经》胆部章:“雷电八振扬玉旌。”注:“八方雷振,威怒之貌也。玉旗刚色之色也。”肝为将军,胆主决断。其阳纲之气,自应如山岳之高大,如旌旗之威武也。[4]
日月又名“神光”。神之光,日与月也。[4]
4.4 特异性日月是胆的募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2]。
4.5 所属部位季胁[5]
4.6 日月穴的定位标准定位:日月穴在上腹部,当 *** 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胆的募穴[6]。
日月穴位于胸部,第7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4寸。仰卧取穴[2]。
日月穴位于 *** 直下,当第七肋间处(《针灸甲乙经》)[3]。
另说“在期门下五分”(《备急千金要方》);“在期门旁一寸五分,直下五分”(《循经考穴编》);“在期门直下八分”(《针灸集成》)[3]。
日月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日月穴在季胁部的位置
日月穴在季胁部的位置
日月穴在季胁部的位置(肌肉)
日月穴在季胁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4.7 日月穴的取法正坐或仰卧位,在 *** 下方,当第7肋间隙处取穴。
日月穴位于胸部,第7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4寸。仰卧取穴[2]。
仰卧位,在 *** 下方,当第7肋间隙取穴;或 *** 直下,期门下1肋处取穴,女性在锁骨中线与第7肋间隙交点处[7]。
4.8 日月穴穴位解剖日月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部深筋膜、腹外斜肌(腱膜)、腹直肌、肋间外韧带、肋间内肌、腹横肌、胸内筋膜。皮肤由第6、7、8肋间神经的前皮支重叠分布。胸膜薄而透明,是非常坚韧的浆膜。它可以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包绕肺的表面,称脏胸膜(肺胸膜);外层贴附于胸腔各壁的内面称壁胸膜。由于贴附部位不同,壁胸膜又分为:衬于胸内筋膜内面的是肋胸膜;覆盖于膈肌上面,并与其紧密相贴为膈胸膜;从两侧覆盖纵隔器官的浆膜是纵隔胸膜。此外,胸膜壁层,突出于胸廓上口,第1肋上方的部分称胸膜顶,其突出的程度,与胸廓的形状有关。胸膜壁的脏与壁层相互移动,形成潜在性间隙叫胸膜腔。胸膜各部的相互移动行处,肺的边缘不能伸入其内,这些空隙称胸膜窦。肋胸膜和膈胸膜的返折处,是胸膜窦中最大,而位置最低的,其最低相当于第12肋处,称肋膈窦。因此,针刺该穴时,若盲目进针,除穿经上列结构以外,可经肋窦膈、肺、膈达肝(右侧)、胃(左侧),其后果是严重的。
4.8.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肋间外肌[2]。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8]。
4.8.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第7肋间神经前皮支分布;深层有第7肋间神经和动脉分布[8]。
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和第七肋间动、静脉[3]。
4.9 日月穴的功效与作用日月穴具有利胆疏肝,降逆和胃的功效。
日月穴有疏肝利胆、化湿和中的作用[2]。
足少阳经“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胸,过季胁”,日月穴又为胆之募穴,故可和胃降逆、疏肝利胆,主治肝胆、胃病[9]。
日月穴系胆与脾经之会穴,有疏调肝胆、和中降逆作用[4]。
本穴挨近期门,本穴能佐期门,调月信,更知日月之义。不仅取意之光明,且寓意朝夕朔望之期也。[4]
凡属募穴均在脏器之表,与本脏器内外相对。如肺之中府、肾之京门、肝之期门、脾之章门、心之巨阙,虽不直对,亦相距不远。[4]
又凡两穴挨近,则治症略同。辄筋、日月两穴所治之症,所差无几。[4]
4.10 日月穴主治病证日月穴主治胁肋,胆,胃等疾患:如呕吐呃逆,反胃吞酸,口苦多唾,黄疸,胸闷,胸肋疼痛,四肢不收,呕吐,胁肋疼痛,呃逆,胁肋胀痛,胃脘痛,现代又多用日月穴治疗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急慢性肝炎,胁肋痛,胃痛,腹胀,肝脏疾患等。
日月穴主治胁肋、胆、胃等疾患:如呕吐呃逆、反胃吞酸、口苦多唾、黄疸、胸闷、胸肋疼痛、四肢不收等[2]。
日月穴主治呕吐、吞酸、胁肋疼痛、呃逆、黄疸[8]。
日月穴主治? 黄疸,呕吐,胁肋胀痛;吞酸,呃逆,胃脘痛[7]。
现代又多用日月穴治疗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等[2]。
日月穴现代常用于治疗胆囊炎、急慢性肝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等[9]。
日月穴主治胁肋痛,呕吐,吞酸,呃逆,黄疸,胃痛,腹胀;以及胆囊炎,肝脏疾患等[3]。
1.消化系统疾病:黄疸,膈肌痉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肝炎,胆囊炎;
2.其它:肋间神经痛。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一般沿皮刺0.3~0.5寸[2]。
斜刺0.3~0.5寸[3]。
斜刺或平刺0.5~0.8寸[8]。
沿肋骨间隙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局部有酸重胀感,向四周放散[7]。
注意: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8][3]。
右侧穴下为胆囊底部所在,故针刺时注意掌握针刺的角度、深度;若进针过深,可伤及胆囊和肝脏,造成胆囊穿孔等意外事故,故不能深刺[7]。
4.11.2 灸法可灸[2][7][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3]。
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4.12 日月穴的配伍日月配丘墟、阳陵泉、支沟,有疏肝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胁肋疼痛。
日月配期门、阳陵泉、丘墟、足临泣、支沟、外关,治胁肋疼痛[7]。
日月配内关、中脘,有降逆止呕的作用,主治呕吐。
日月配内关、中脘、胃俞,治呕吐[7]。
日月配大椎、至阳、肝俞、阴陵泉,有清利湿热的作用,主治黄疸。
日月配大椎、至阳、肝俞、胆俞、阴陵泉、太冲,治黄疸[7]。
4.13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足太阴、少阳之会。
《针灸甲乙经》:太息善悲,少腹有热,欲走,日月主之。
《千金翼方》:呕吐宿汁,吞酸,灸神光(一名胆募)百壮,三报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太息善悲,小腹热,欲走,多唾,言语不正,四肢不收。
《医宗金鉴》:呕吐吞酸。
4.14 研究进展 4.14.1 治疗慢性胆囊炎取日月(双侧),用1.5寸毫针,常规消毒后用夹持进针法,沿肋骨缘斜刺0.5寸,行雀啄泻法1 min,以窜胀感至右上腹或背部为度,留针30 min,留针期间不行针,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连续4周。***治30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100%。[9]
4.14.2 治疗胆石症日月用药物外敷配合耳穴压丸法可治疗胆石症。消石散:金钱草500 g,生大黄、玄明粉各600 g,槟榔、炮山甲、威灵仙各250 g,郁金、白芷、木香、虎杖各300 g,枳壳、陈皮各200 g,薄荷冰50 g,麝香少许。将上述药材用机器粉碎后拌和调匀,过100目筛,装罐备用。用时取该散20 g左右,用蜂蜜适量调成膏状摊在塑料薄膜上,将肝胆投影区用水洗净擦干,将备好的消石散膏贴于右日月,用布带固定,7d换药一次,2周为一疗程。耳穴压丸法:将王不留行粘于5 mm×5 mm医用胶布上,分别固定在肝、胰、胆、胃、十二指肠、神门、三焦、直肠穴处。患者于每餐后自行按压每穴5 min,隔日换贴另侧耳穴。6次为一疗程,一般1个疗程内见效。治疗期间嘱患者早餐或午餐前20 min进食猪蹄1只。***治536例,痊愈83例,显效211例,有效195例,无效47例,总有效率为91.2%。[9]
4.14.3 对胆汁分泌的影响电针日月对胆汁分泌有促进作用,并可使胆囊收缩,有利胆和排石作用。取胆总管引流患者的日月,电针后30 min,可见胆总管明显规律性收缩,迫使胆道造影剂阵阵通过Oddi括约肌而进入十二指肠。也有报道用皮内针针刺日月,在X线下可见胆囊缩小,表示可促进胆囊收缩。还有报道针刺期门、日月对胆结石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针刺加口服硫酸镁,其排石率为69%,对照组为20.5%? (P <0.001)。[9]
4.14.4 收缩胆囊针刺日月、期门等穴,可引起胆囊不同程度的收缩,又可使胆道术后置T管引流患者奥狄氏括约肌开放频繁;开放时间稍延长,关闭时间稍缩短,但对胆总管压力无明显影响[2]。
针刺胆石症患者日月、期门等穴,可在短时间内引起胆囊显著收缩,促进胆囊排空[2]。
5 经穴别名 5.1 日月的别名·胆募胆募为经穴别名。见《针方六集·神照集》,即日月[1]。日月为胆之募穴,故名胆募。《脉经》:“胆俞在背第十椎,募在日月”。
5.2 辄筋的别名·胆募胆募为经穴别名,《针灸聚英》作辄筋之别名,非[1]。《针灸大成》谓辄筋穴为胆之募(胆之募穴应为日月,《脉经》:“胆俞在背第十椎,募在日月”),故名胆募[4]。辄筋穴在第8肋骨上缘内侧端,日月穴在第8肋骨下缘外侧端,两穴相对只隔1条肋骨。
穴位 辄筋 汉语拼音 Zhejin 罗马拼音 Chechin 美国英译名 Flank Tendons 各国
代
号 中国 GB23 日本 23 法
国 莫兰特氏 VB23 富耶氏 VB23 德国 G23 英国 G23 美国 GB23
辄筋为经穴名(Zhéjīn GB23)[10]。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神光、胆募[11]。属足少阳胆经[10]。辄筋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10]。辄原指车两旁靠板,筋即筋肉,此穴当胸胁筋骨之间,故名辄筋[10]。辄筋穴主治胸胁部疾患:如胸中暴满,喘不得息,胁肋疼痛,腹部膨胀,瘰疬,呕吐宿食,吞酸,四肢不收,胸满,胁痛,气喘,腋肿,现代又多用辄筋穴治疗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乳腺炎,胸膜炎,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四肢痉挛抽搐等。
5.2.1 辄筋穴的别名神光(《针灸大成》),胆募(《针灸大成》)。
5.2.2 出处《针灸甲乙经》:辄筋,在腋下三寸,复前行一寸,著胁。
5.2.3 穴名解辄原指车两旁靠板,筋即筋肉,此穴当胸胁筋骨之间,故名辄筋[10]。
辄,即车耳,可以凭倚,故引申为有倚恃而妄为之义。筋,筋肉。指穴在肋间状如两口之筋肉处。本穴主治四肢不收,喘息不卧,针后可使疾病若失,亦可使筋有所依附:又辄与辙通,以其穴在肋间若辙迹之故,故名之。此穴在胸胁部,当第4肋间之渊腋前1寸处。是处如车之两耳,穴依其筋肉处,故名辄筋。《庄子》中载有:“辄然忘吾有四肢形体也。”因该穴主治四肢不收,喘息不卧,针后可使疾病若失,使人忘吾有四肢形体,亦可使筋脉有所依附,因名辄筋。[4]
《针灸大成》谓本穴为胆之募,故又名胆募[4]。
5.2.4 特异性辄筋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10]。
5.2.5 所属部位胁[5]
5.2.6 辄筋穴的定位标准定位:辄筋穴在侧胸部,渊腋前1寸,平 *** ,第4肋间隙中[6]。
辄筋穴位于胸外侧区,第四肋间隙中,在腋中线前1寸,侧卧取穴[10]。
辄筋穴位于侧胸部,腋窝中点直下3寸,再向前1寸处,约平 *** [11]。
辄筋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辄筋穴在胁部的位置
辄筋穴在胁部的位置
辄筋穴在胁部的位置(肌肉)
辄筋穴在胁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5.2.7 辄筋穴的取法正坐或侧卧位,在渊腋前1寸,当第四肋间隙处取穴。
辄筋穴位于胸外侧区,第四肋间隙中,在腋中线前1寸,侧卧取穴[10]。
仰卧或侧卧位,在渊腋前1寸,平 *** ,当第4肋间隙中取穴[12]。
5.2.8 辄筋穴穴位解剖辄筋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部深筋膜、前锯肌、第四肋间结构、胸内筋膜。皮肤由第3、4、5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分布。前锯肌贴于胸廓的后外侧面,以肌齿起始上8至9肋骨的外面,在肩胛骨前外侧,止于该骨的内侧缘(脊柱缘)。前锯肌由胸长神经支配。该神经由腋动脉的第一段的后方入腋窝,沿前锯肌表面下降,最后分成小支,布于该肌各个肌齿。该神经与胸外侧动脉、静脉伴行。胸腔内相对应的器官为胸膜及肺。(参看渊腋穴)
5.2.8.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前锯肌→肋间外肌[10]。
皮肤→皮下组织→前锯肌[8]。
5.2.8.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第4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分布;深层有胸长神经和胸外侧动脉分布[8]。
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并有胸外侧动、静脉及第五肋间动、静脉通过[11]。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5.2.9 辄筋穴的功效与作用辄筋穴有疏肝和胃、平喘降逆的作用[10]。
辄筋穴具有降逆平喘,理气止痛的功效。
辄筋穴系胆与膀胱经之会穴,有宽胸理气之功。主治胸中暴满,不得卧,太息,善悲,小腹热,欲走,多唾,言语不正,四肢不收,呕宿汁,吞酸。[4]
5.2.10 辄筋穴主治病证辄筋穴主治胸胁部疾患:如胸中暴满,喘不得息,胁肋疼痛,腹部膨胀,瘰疬,呕吐宿食,吞酸,四肢不收,胸满,胁痛,气喘,腋肿,现代又多用辄筋穴治疗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乳腺炎,胸膜炎,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四肢痉挛抽搐等。
辄筋穴主治胸胁部疾患:如胸中暴满、喘不得息、胁肋疼痛、腹部膨胀、瘰疬、呕吐宿食、吞酸、四肢不收等[10]。
辄筋穴主治胸满、胁痛、气喘、呕吐、吞酸[8]。
辄筋穴主治呕吐,吞酸,胁痛;胸满,腋肿;气喘[12]。
现代又多用辄筋穴治疗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10]。
辄筋穴主治胸满,气喘、胁痛,呕吐,吞酸;以及乳腺炎,肋间神经痛等[11]。
1.呼吸系统疾病:胸膜炎,支气管哮喘;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肋间神经痛,神经衰弱,四肢痉挛抽搐;
3.其它:呕吐。
5.2.11 刺灸法 5.2.11.1 刺法一般斜刺0.3~0.5寸[10][11]。
斜刺或平刺0.5~0.8寸[8]。
沿肋骨间隙向外平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12]。
注意:辄筋穴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8][11]。
5.2.11.2 灸法可灸[10][12]。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11]。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5.2.12 辄筋穴的配伍辄筋配阳陵泉、支沟,有宽胸行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胸胁疼痛。
辄筋配膻中、阳陵泉、支沟、外关,治胸胁疼痛[12]。
辄筋配肺俞、定喘、孔最,有降逆平喘的作用,主治喘息不得卧。
辄筋配肺俞、定喘、孔最、尺泽,治喘息不得卧[12]。
5.2.13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胸中暴满,不得眠,辄筋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胸中暴满,不得卧,喘息也。
《针灸大成》:主胸中暴满不得卧,太息善悲,小腹热,欲走,多唾,言语不正,四肢不收,呕吐宿汁,吞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