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依赖翻译软件容易造成人们的懒,因为网络可以翻译,就不愿意自己去学,去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而且网络翻译上面语法有些是错误的。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基于语料和多引擎机译方法的广泛运用,翻译软件的性能和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各式各样的翻译软件如雨后春笋般问世。翻译软件消除了不同文字和语言间的隔阂,堪称高科技造福人类之举。但其译文质量长期以来一直是个问题,离理想目标仍相差甚远。
原因在于机器翻译具有一些特殊的困难。中国知名数学家、语言学家周海中教授认为,在人类尚未明了大脑是如何进行语言的模糊识别和逻辑判断的情况下,机译要想达到“信、达、雅”的程度是不可能的。这一观点恐怕道出了制约译文质量的瓶颈所在。
更重要的是,翻译的准确性不仅仅是将单词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结果。它意味着要关注所有的语言外特征,如语境、目标受众、语气和语体风格。
例如,在从中文翻译成日语时,需要考虑到所有敬语后缀的重要性,以及日语中存在的三种不同的语域。习语和修辞格通常需要在新语言中重新构建,因为直接翻译会产生不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