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裳的拼音yī shang,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
出处:
1、《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2、《陈书·沉众传》:“其自奉养甚薄,每於朝会之中,衣裳破裂,或躬提冠屦。”
3、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妇衣》:“妇人之服不殊,谓衣裳,上下同色也。今惟越人服青为然。”
4、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不肯涂红抹粉,也不愿穿鲜艳的衣裳。”
近义词:
衣裳的近义词:衣服。
衣服指穿在身上遮体御寒并起美化作用的物品。今泛指身上穿的各种衣裳服装,衣服的本意是指防寒保暖,护身的介质。
在现代社会衣服成为人体的装饰物品,更多是象征着一个人的生活水准、消费层次和社会地位身份的参考品,但同时也起到了原始不变的基本功能,只是质地上的区别而已。
古代御寒之衣有裘、袍、茧等。裘是皮衣,毛朝外。《说文》:“古者衣裘以毛为表”,兽毛外露,不好看,贵族在朝拜、祭礼或待客时要罩上一件衣服,称为裼衣。裼衣根据不同身份,不同的场合,也有不同的形制和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