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字隶书写法图片如下:
辞(拼音:cí)是现代汉语常用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辞是会意字,字形由表示整理的“乱”和表示刑罚的“辛”组成,本义是诉讼,打官司。
引申为诉讼时的言辞。再引申为一般的言辞、文辞,又引申为一种文学体裁。讼辞中常常为求无罪而找借口,故又可引申为借口。再者,诉讼是为了摆脱罪名,所以“辞”又有推辞、辞却等引申义,而且这一系列义项以及言辞、文辞等引申义逐渐成为“辞”的常用义。
“辞”的异体“辤”是由繁体“辞”字分化变形而来的, “辞”字左边所从的“?”与“受”写法近似,所以在小篆中变形为从受从辛,专表“推辞” “拒绝”这 一种义项,以与本义为“诉讼”的“辞”区别。
“司”、 “辞”、 “台” 古音同属“之”部,故又分化出从辛、台声的“辝”字,从辛、台声的写法虽然在秦代之后很少使用了,但并没有消失,一直到东汉时期还作为“辤”的异体在使用,并保持原有构形,楷书写作“辝”。“辝”与“辤”在简化汉字时都被淘汰,其义项由“辞”字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