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是一种内心由衷的心情出发。
当做一件事的时候,是出于自己的本心,而不是受到外界其他人、事、物的影响。即自由源于内在,而不是外在。
心灵自由意味着一个人不必非要实现某些特定的目标,不必成为道德上的圣人,不必成为一个有社会地位的人,也能获得生命原生的幸福、充实、宁静与喜悦。心灵的自由意味着不依赖特定的东西,不必勉强去符合特定的规定与规范。心灵的自由意味着心的自然流淌。心灵自由不是必然地表现为言行怪异,惊世骇俗,放荡形骸。
庄子的自由观
人生得道始自由,天放本真是自由,人欲自律才自由,治世人生有自由,通向自由之门:无为而无不为———组成了庄子的自由思想系统。
人生得“道”始自由。
“道”是什么 ? 尽管它涵义深奥宽泛,但它的基本思想是道理规律———万事万物的构成 ,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得道”是一个知行的统一体。人生只有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 ,并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去办事,去行动,才能获得最大的自由。庄子的这一思想首先阐述在《逍遥游》里。“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 ,彼且恶手待哉?”这是人生得道始自由的经典论述。
庄子在这里道破了人生自由的天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驾御事物的客观规律。
庄子关于人生得道始自由的思想的特点可分为两个层面、三重境界。两个层面是指人身自由(行为自由) 和人心自由(精神自由) 。三重境界是指人身自由的三种状态。
首先, 人身自由(行为自由) 。庄子在《逍遥游》里说“: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神人、圣人都是得道之人 ,获得人生自由之人 ,处于三种不同境界的自由状态的人。无己、无功、无名,既是获道的条件,也是获道的三种状态。首先是“至人无己”的人生自由态。“至人”是民众中拥有至能至技的人 ,他们掌握了某一领域或几个领域的客观规律,从而使自己在这些领域获得最大的行为自由。“无己”,一是指忘我专神;二是指“无己则顺物 ,顺物则至矣”的无自我的主观意志 ,顺着外物的客观规律行事,从而获得人生的行为自由。“至人无己”的人生自由态对后世专门科技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是“ 神人无功” 的自由状态。“神人”是全面得道之人 ,庄子在《逍遥游》中描述道“: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容熟”。“无功”一是指得道后 ,不执着于自己的某一事业的成功 ,而无不成功,这是自然演化之功。二是指无劳身之功,凭“神凝”(意念力) 就可达到行为的目的,使人身处于一种神化的自由境界。“神人无功”的人生自由 态为后世人们追求神仙的自由境界提供了理想的典型。
其三是“ 圣人无名 ”的人生自由态。“圣人”当指尧舜一类帝王以及高位当权者。他们掌握治国之道 ,在他们的统治下人们有各得其所的自由,而他们自身也获得了人身自由。“无名”是不图有政绩的名誉 ,一切以天下人民的自由生存为主,不图“王”天下的王名 ,一切以“民情”为重。如在《应帝王》中描写道“: 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 ,而游于无有者也。”这就是“圣人无名”的形象注释 ,圣人无名的自由态,揭示了民情民利与圣人的人身自由的密切关系,也为人民获得人生自由提出了社会政治理想。
人心的自由(精神自由) 。
人心的自由是说人的精神无执着、无束缚、无忧虑,在认识上看透人生,了悟天地人生的规律,以此实现心的得道,精神的逍遥游。庄子悟得了人生的是非得失之道:其一,看透是非心。庄子在《齐物论》里写道“: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有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庄子提出了“齐物论”,认为世间和物质世界的因果发展、转移是不存在是非差别的 ,是非差别是以人自己的观点为标准来确定的,是人为的。其二,堪破生死心。庄子在《齐物论》里说:“方生方死 ,方死方生”,这里把生死看成是一个互相联系的自然过程。庄子在《大宗师》中说“: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这里把死生看成是一种客观规律。庄子在《大宗师》里认为人“是天地的委形,强调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产物。庄子在《齐物论》里说“: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也,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不周与。”这里庄子以梦为寓 ,揭示了生死之道———现实与理想、生与死、物质与精神互相转化 ,圆融无别。庄子堪破了是非生死,也就破除了是非得失对人的囚禁、捆绑,使人心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天放本真是自由。
人们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并按客观规律去做去想,人就可能获得行为的自由和精神的自由,却不完全是人性的自由。人生的自由不能离开人性的自由。人性的天放本真才是彻底的人生自由。庄子对于人性的自由有他独到的见解:
天真放任是自由。
庄子认为人的生存常性不可摧残束缚。他在《马蹄》里以马为喻说“: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纥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我善治马 ,烧之,剔之,刻之,络之,连之以羁绊,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摧残束缚马之真性 ,马则死矣,寓意不可摧残人之真性。庄子又说“: 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他在这里说出了人性自由的本质。浑一无偏的自然天性 ,即是天真放任。完整的人性是让人的自然天性放任。
真情无累是自由。
庄子的人性自由还指人要释放真情,解除矫情伪饰给人带来的负累 ,人才有自然真性,才有人性的自由。庄子在《渔父》中说:“故强哭者虽悲不哀 ;强怒者,虽严不威;强笑者,虽笑不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谓贵真也。其用于人理也,事亲则慈孝,事君则忠贞,饮酒则乐,处丧则悲哀”。这是说人的喜怒哀乐要自然释放 ,不可虚伪做作,负累人生,束缚人性自由。
全生尽年是自由。
庄子了悟生死之道,从人的天性应该按照自然规律放任的思考出发,主张人的生命应享尽天年而不应“人为”损益。庄子有专门讨论养生主旨的《养生主》,认为人的生命在社会上应像解牛之刀在牛体中一样顺应生命的规律“游刃有余”。其目的是“缘督以为经 ,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在《达生》中说 :“汝得全而形躯 ,具有九窍,无中道夭于聋盲跛蹇而比于人数,亦幸矣”。庄子把全生、尽年作为万幸之事。
人欲自律才自由。
人性的天真放任容易导致人欲的放纵。庄子的“天放”思想曾招致“放纵主义”的批评。然而庄子正是在提倡人性天放本真的同时又极力反对人欲的放纵。
人欲贪纵不自由 。庄子在《楚桑庚》中说“: 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去德之累,达道之塞”。庄子认为人的欲望贪求会扰乱人的意志自由 ,束缚人的心灵自由,损害人的天性自由,阻塞人对大道的获得。庄子在《齐物论》里描述了贪欲薰心的人“: 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这样的人欲望交炽,他得到的是恐惧和痛苦,怎能获得人生自由呢?
人生自由须节欲 。庄子在《达生》中对人欲放纵进行了警告“: 人之所取畏者,衽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戒者,过也”。这是对色欲、口欲放纵之人的告诫。
通向自由之门———无为而无不为。
庄子在《庚桑楚》中说:“正则静 ,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这里的“正”即事物客观规律 ;“明”是“得道”,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虚”是主观意志被消解 ,一切顺从客观规律。这样人生就能“无为而无不为也”。“无为而无不为”,庄子的本义是:社会自然的运行变化有它本来固有的铁定不移的不可人为改变的客观规律,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应是无为的,只有顺应客观规律,人要干的事,要实现的目的无不在事物的客观规律中完成。其引申意义就见仁见智了:积极者认为是人不干那些违反客观规律之事,人生就能无所不为,无事不成;消极者认为人什么事都不要干,一切听从自然演化不了了之。消极论是极其荒谬的,庄子为人类开启的是通向自由之门。
哲学家 康德的自由
康德认为,自由就是不受驱使。既不被别人驱使,也不被自己的欲念驱使。换句话说,就是你不能是一个工具。
奴隶社会有奴隶,他的行为要听从主人指挥;现代社会也有奴隶,做什么事都受金钱和利益的驱使。
人为活命要追求利益,求取金钱,是应该同情的,但同时也为我们的人心带来了污垢,从这个侧面,又应该鄙视。无论是生存,还是利益,无论是人性的恐惧,还是贪婪,我们都被一种莫名的力量牵着鼻子走,康德把所有这些能牵着你走的力量叫做倾向性。康德说,凡是出于倾向性的做事,都是不自由,也是不道德的。
那怎么才算道德呢?道德得是“绝对律令”,是无条件的,是从内心良知发出的。我做这件事并不是因为它会给我或者别人带来什么东西,带来什么益处,而仅仅是出于,我认为这件事应该做,值得去做。这才是真正的道德,也是真正的关于人的自由。这种发自本心的情愿,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唯一逻辑自洽的道德标准。
心理学家 阿德勒的自由
阿德勒,把康德的原理应用于实际生活。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人的一切烦恼根源就是人际关系。为什么现代人如此多烦恼?因为你总想获得别人的认可,总是从别人那里获取的外在标准来衡量自己。结果呢?你就会不自由,就会烦恼生,就会处处受到别人的干扰和纵向对比,乃至指责。
被外在认可驱使的人干什么都爱跟人比较。如果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就会产生自卑。本来,如果你跟“理想的自己”比,对现在的自己感到不满意,就会努力奋斗,会促使自己变得优秀和进取,这是非常健康的心态。但是跟别人比,从大量心理数据看,不但不健康,而且还可能把自卑变为一种“自卑情结”,长期影响自己的心情。一个人到了这种地步,是不可能获得自由的,更不可能靠近幸福。
阿德勒的应对方案:建立平等人际关系,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获得人生自由。
阿德勒认为,人和人之间应该是独立、平等的关系。外在的物质并不能代表什么,我们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如果一个人有困难,你可以帮他,但是你不能居高临下地去支配他,更不能借助这种帮助来压迫他。否则,这个人和你都会同时变得不自由,甚至不道德。
在阿德勒的哲学思想中,如果你是个真正信奉自由、相信人人平等的人,那你对其他人的行为既不应该过度批评,也不应该过度表扬!因为这批评或表扬的背后,都有可能隐藏着要人为操纵别人的可能。从心理角度看,表扬和批评都是一种判断。别人做对了你可以表示感谢,别人做的不对你可以帮助,但是你不能操纵他,不能让他感到人格尊严受到了损害或压制。这样,他的心灵就会自由,心情会舒畅,自然也会明白自由带给他的道德意义。
人人平等、不把人当工具,而是当做目的,这是康德提出的人的发展准则,或者是对待他人的准则,其实,这条准则并没有如我们想象中那么难。就像一位作家所说,万物万物都是事先标号价码的,获取真自由也是有代价的,但这种代价却不是价格能折算的。或许,只有当我们真正去除这种明码标价的思想认知后,才能真正认识自由,带领自己走向自由王国。
不在意别人是否认可,做自己的主人,发自内心的生活,这是自由的前提。
这样的自由,需要有一种走出去的勇气,需要有一种被讨厌被边缘的勇气,更需要有一种面对千夫所指不退却的决心与胆识。
精神明亮的人,内心永远不荒芜,里面种植着善良与感恩,自信与宽容。
这些因素在潜移默化中,让一个人的心灵,逐渐变得细腻而柔韧,成不骄,败不馁,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也越来越深刻,看清了生命里的主次与轻重。
心灵自由的人,即便经历了苦难与磨砺,伤痛与挫败之后,依然对人生报以宽悯的情怀,低眉莞尔间是对岁月最好的致意。
小隐于身,大隐于心,酒为欲着浊,茶为隐者清。
身处繁华不为浮华所动,只把属于自己的每一寸光阴,妥帖在内心最深处。
把世事纷乱淬炼成一份恬淡,带着身心行走的灵魂,不偏离正确轨迹,最终抵达心灵的自由,成就美好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自由,而真正的自由是心灵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