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经典成语 - 若使循循墙下立 拂云擎日待何时

若使循循墙下立 拂云擎日待何时

那天下午,我在湛江海滨公园徒步,正行走间,见临竹凿石,刻有郑板桥的一首《咏竹》诗,眼前为之一亮,心里颇有感触。

大凡读书之人,近不用问阿贵,远不用寻度娘,就是不认识“郑燮”者谁,总会知道250多年前,有个江苏兴化的读书人,工诗、书、画,人称“三绝”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吧?

250多年来,对郑板桥的为官清廉,关心民生,为文的功力,所涉书画,早有定论。《文学百科辞典》,就有他的条目,言他是文学家、书画家。

我昔日曾读过《郑板桥家书》,知道这个先贤,对其兄弟子侄的言传身教,十分到位。而他的诗画,我知之甚少,但这《咏竹》,却是早已背熟了的。所以一见,宛如见到师友一般,甚感亲切。

水有源,树有根。我们祖国的精神文明发展史,源远流长,绵延世泽,代代受益,代代创新。如今国家对精神文明建设,愈加重视。传承和发展并举,在这南国海滨公园,凿石刻字,置于竹旁,让人们牢记“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精神,就是传播精神文明的一种具体的体现。

笔者身处雷州半岛,对郑板桥虽久有仰慕之心,也无非在淘旧书时,留意有无其著述而已。

苍天不负有心人,有一次在湛江中华路的松敏旧书店,寻寻觅觅,竟然让我淘得了一本中华书局1961年编辑出版的《郑板桥集》,繁体竖排,除前18页为其书画影印件外,书中内容依次分为六辑,即家书、诗钞、词钞、小唱、题画、补遗。有了这本书,我对郑板桥的为人为文,其字其画,便渐渐的多了些了解。

在此书中,光傅抱石先生撰写的《前言》,就弥足珍贵,常读常新,给了我许多教益和启示,对郑板桥愈加敬仰。

见贤思齐,读其书而思其人,对一个前贤有了敬仰之心,自然想去看看他生活过的地方,寻找他人生历程中的足迹。

这个愿望有许多时日了,直到今年4月,在侄儿的帮助下,才得以实现。

4月17日,因为侄儿要上班,我独自从泰州坐班车往兴化,下车后,转坐公交车到郑板桥故居,即板桥东路51号。

我先在门前拍了该故居的整体照片,然后请一位正在参观的年轻女子为我拍照,她微笑着,爽朗地答应了,接过我的手机,她叫我站在门口,于是,一个从湛江来的老者,以郑板桥故居为背景的照片,就定格在一台华为手机里。

而附在文后的这些照片,则为我边参观边拍得。

历来写竹,画竹的文人墨客,累计起来,恐怕比现在做竹器的人还多。

既如此,又何须我去写什么竹趣,来趁这个热闹,岂不雷同,撞板,吃力不讨好?

那又未必。这正如文学即人学一样,凡擅画者,有兴趣写作者一样,拿起笔来,谁没画过人体模特,谁没描写过人?

画人,粤语谓之画公仔,只是画其表相,身材,五官,神态,能将他描绘得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就算有相当的功力了,要是画出肠来,岂不是画蛇添足?

作文么,各人有各人的涵养功夫,各人有各人的发现和体验,各人有各人的写作实践过程和经验教训,只要言自心中出,而不是互相参照,模仿抄袭,又岂会雷同?

据说,郑板桥练习书法十分刻苦,晚上与妻子同床***枕,竟用手指在妻身上点点划划,其妻嗔道: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你老是在我身上划来划去干嘛?

一语惊醒梦中人,郑板桥顿悟,自此愈加勤奋,苦练其自称的六分半书,诗词书画皆有独创性,自成一家。

我们今天的写作者,从郑板桥旷世独立的创作精神中,不也可得到些启示么?又何必人云亦云,随人脚后行呢?

有心写作的朋友,真不妨读读郑板桥这首《出纸一竿》:

画工何事好离奇,一竿掀天去不知。若使循循墙下立,拂云擎日待何时!

是呀,如果你不独立思考,不进行独立创作,因循守旧,拾人牙慧,人云亦云,待到何年何月,才有你自己真正独创的作品诞生啊!

? 2019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