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经典成语 - 陈世儒主要经历

陈世儒主要经历

陈世儒

陈世儒,园艺教育家,蔬菜育种专家。长期从事蔬菜种质资源和新品种选育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选育出芥菜蔺时草腰子、甘蓝西园2号等蔬菜优良新品种;参与中国蔬菜作物育种“六五”、“七五”攻关,并主持攻关项目“甘蓝新品种选育及育种技术研究”专题,为促进中国蔬菜育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以及蔬菜生产作出了贡献。

中文名:陈世儒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中国四川

出生日期:1924年5月

逝世日期:1990年9月8日

职业:园艺教育家

毕业院校:金陵大学园艺系

代表作品:《蔬菜育种学》,《蔬菜种子生产原理与实践》

简介

陈世儒

陈世儒,中国享誉盛名的园艺教育家,蔬菜育种专家,生前曾任西南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大学蔬菜育种教研室主任、植物遗传工程研究室主任、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职。长期从事蔬菜种质资源和新品种选育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选育出芥菜蔺时草腰子、甘蓝西园2号等蔬菜优良新品种;参与中国蔬菜作物育种“六五”、“七五”攻关,并主持攻关项目“甘蓝新品种选育及育种技术研究”专题,为促进中国蔬菜育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以及蔬菜生产作出了贡献,1990年病逝于北京。

个人经历

陈世儒,1924年5月生于四川省成都县一个农民家。拮据的农家生活使他从小就对农民的温饱问题深感忧虑。1944年7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金陵大学园艺系。1948年7月大学毕业后,他毅然选择了“投身农业,科学报国”的道路。1949年2月任华西协和大学农学系助教。任教期间,他一方面努力完成教学辅导工作,一方面不断整理、搜集中国园艺学领域的研究资料,并对大学时在著名园艺学家章文才教授指导下完成的毕业论文进行了补充、修改,为他今后从事园艺植物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中华人民***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华西协和大学农学系与当时的私立湘辉学院及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农艺系、园艺系、农产制造系等合并成立了西南农学院,陈世儒从此进入西南农学院任教,1956年晋升为讲师。此间除精心授课外,还参与重庆市蔬菜、果树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和研究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院遭受冲击,教学科研停顿,招生中断,但陈世儒心中“科学强国”的信念依然坚定如初。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阅读、钻研国内外遗传育种理论文献和专业资料,业务和外语水平显著提高。1978年,美国威斯康辛州立大学、威廉姆斯教授访问中国,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学术报告,陈世儒做翻译。熟练的英语和精深的专业造诣赢得了美国专家和国内同行的好评。同年,他成为“文化大革命”后首批晋升的副教授,1979年出任全国统编教材《蔬菜育种学》(第一版)副主编。

1981年,陈世儒应美国威廉姆斯教授邀请,赴威斯康辛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其间他涉入了植物生物技术领域,掌握了组织细胞培养等理论与技术,同时对美国相关领域的高等教育体制与教学体系进行了深入了解。1982年回国后,他带领研究生立即组建了植物组织细胞培养实验室和植物遗传工程研究室,为将生物技术应用到蔬菜遗传育种做了大量工作。1985年前后,他和研究生在国际十字花科协会会刊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对芥菜的起源与分化、甘蓝自交不亲和系、雄性不育系的快速离体繁殖以及甘蓝F1杂种优势的固定等做了系列报道,引起了国际同行重视。此期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有关专家为争取蔬菜作物育种联合攻关计划做了大量工作,为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立项“六五”、“七五”蔬菜作物联合攻关奠定了技术基础。1986年,他晋升为教授,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生导师。1987年受聘为农业部蔬菜专家顾问组成员、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园艺学科组组长。1988年出任全国统编教材《蔬菜育种学》(第二版)和《蔬菜种子生产原理与实践》主编,1989年被选为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

陈世儒治学严谨,兢兢业业。80年代承担和主持国家“六五”、“七五”攻关专题“甘蓝新品种选育与育种技术研究”,于1986年、1989年两度获国家科委、计委、财政部颁状嘉奖;主持选育出系列甘蓝新品种,获四川省1987年度科技进步奖和1988年四川省科技发明金牌奖;主持“蔬菜育种学课程改革”,荣获1989年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的《蔬菜育种学》(第二版)荣获农业部优秀教材奖;他还先后被评为重庆市和农业部的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和优秀教师。陈世儒还兼任四川省园艺学会理事长、重庆遗传学会副理事长、西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农大蔬菜育种教研室主任、植物遗传工程研究室主任、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职,为推动中国蔬菜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有益的社会工作。

1989年10月,陈世儒参加农业部专家组活动时偶感身体不适,经医院检查发现肺部有小块阴影,但未引起他的重视。他又奔波于黑龙江、四川、上海、云南等地考察工作。待两个月之后考察结束,才去复查,确诊为肺癌晚期。在中日友好医院治疗期间,为把美国权威的《蔬菜作物育种》介绍给中国同行,他在病痛中仍坚持修改各地汇来的译稿。1990年9月8日,陈世儒带着对中国蔬菜事业的无限期望与世长辞。

学术贡献

作为蔬菜遗传育种学家,陈世儒非常重视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极其重视对现有遗传育种理论的研究。在多年研究十字花科蔬菜遗传育种的基础上,他选择杂种优势利用原理和抗病育种原理为突破口,通过持之以恒的育种实践和理论研究,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上述理论。在杂种优势利用上,专门设计试验对现有的雄性不育系材料进行了系统研究。对于国内外公认潜力较大的Ogura胞质系统,普遍认为其应用的障碍在于蜜腺发育不良和苗期低温黄化。针对这两大障碍,他设计了系统的试验,结果证明不育系的结籽率与保持系并无显著差异,从而得出了“蜜腺并非Ogura胞质系统的应用障碍,而苗期低温黄化才是其应用的限制性因子”的结论,为同行集中力量攻坚“苗期黄化”提供了启示;同时,经过大量正反交和回交试验,证明黄化基因的表达与细胞质相关,通过有性杂交和回交很难得以改良,因而只能通过细胞质基因的转移或细胞质的改良,才能克服“苗期黄化”的障碍,为国内开展细胞工程改良该不育系指出了方向,并指导博士研究生通过原生质体融合途径,研究建立改良不育胞质的方法和技术体系;他还指导研究生利用F1杂种的离体快速繁殖,从方法学上丰富了植物杂种优势的保持理论。在抗病育种方面,他主持研究提出了甘蓝抗病毒病和黑腐病的多抗性鉴定方法,并通过该方法***同筛选获得数十份多抗性优良种质源,为圆满完成中国“六五”、“七五”甘蓝育种联合攻关任务奠定了基础。上述工作使中国甘蓝遗传育种领域,在80年代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丰富和发展遗传育种理论的同时,陈世儒总是勤于实践,以实践带动理论研究。仅在80年代,他就主持选育出西园2号、西园3号、西园4号、西园6号等优质丰产抗病甘蓝系列新品种,为丰富地方蔬菜供应做出了贡献。所育成的新品种中,西园3号和西园4号在“八五”期间被国家科委列为全国重点推广项目,已在国内四川、重庆、云南、湖北等15个省(直辖市)应用推广,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82年,陈世儒结束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合作研究归国,立即指导研究生开展植物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当时,国际上农业生物技术研究飞速发展,而国内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工作百废待兴。尤其在蔬菜育种领域,利用植物组织细胞培养等生物技术辅助育种在国内高校尚少有。面对这一形势,陈世儒意识到如果不把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结合起来,就不能走出一条适合国内发展农业生物技术的正确道路,也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的育种水平。因此,他带领研究生建起植物遗传工程和组织细胞培养研究室后,立即确立了“甘蓝自交不亲和系快速繁殖”、“甘蓝雄性不育系快速繁殖”、“甘蓝F1杂种离体繁殖固定杂种优势”、“芥菜优良珍贵资源快速扩大繁殖”等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课题,并进入到“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改良甘蓝胞质不育系统”等较深层次的研究。研究成果在国际十字花科协会会刊上发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80年代中期全国范围内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陈世儒的“中国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必须与育种实践结合起来才有出路”观点的前瞻性,已得到普遍的证明。

陈世儒一直在思索国内高校的教学体制问题。他认为国内农业教育体系在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方面尚有欠缺,1984年夏天,他为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子,坚持出任81级本科生“蔬菜育种学”课程的主讲教师。当时他已经带了3名研究生,还任国家“六五”攻关专题“甘蓝新品种选育与育种技术研究”等几个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工作十分繁重,而对课程教学没有半点松懈。从加强能力训练的着眼点出发,将原来的蔬菜育种学分成了蔬菜育种学原理与蔬菜育种技术两门课程。在压缩各论的前提下,加强了基本理论的讲授,尤其将系列实验单独开设为育种技术课程,单独讲授、单独操作、单独考试,而总学时数并不增加,使学生实验能力得以加强。其改革的做法得到农业部教育司的高度评价,并向全国农业高校转发了他关于课程改革的设想、做法和经验。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全面深入的今天,回顾陈世儒教授15年前的改革路子,可以看出他的超前意识是惊人的。1989年,由陈世儒主持的“蔬菜育种学课程的改革”荣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人物年表

1924年5月27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县东门猛追弯。

1944-1948年南京金陵大学园艺系毕业获学士学位。

1949-1950年任华西协和大学农学系助教。

1950-1951年任西南农学院植物生理组助教。

1952-1956年任西南农学院农学系遗传教研组副主任、讲师。

1957-1986年任西南农学院园艺系果树、蔬菜育种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1986-1990年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1986-1987年四川省园艺学会理事长。

1989-1990年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

1990年9月8日病逝于北京。

主要论著

1陈世儒.现代育种技术在蔬菜育种上的应用和展望.中国园艺学会学术论文集.1979

2陈世儒(主译).国外蔬菜育种资料汇编(第二集).重庆: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79

3陈世儒(副主编).《蔬菜育种学》(第一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4陈世儒.蔬菜品种工作现代化问题.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5陈世儒.蔬菜杂种优势利用的几个问题.全国蔬菜杂种优势利用学术论文集.1980

6陈世儒.中国芥菜品种的起源和分化.CruciferaeNewsletter.1982(7)

7陈世儒.甘蓝胞质雄性不育性的转育与利用——幼叶黄化与蜜腺退化问题研究.重庆市遗传学会学术论文集.1984

8陈世儒等.甘蓝F1杂种及其亲本自交系、雄不育系的快速离体繁殖.CruciferarNewsletter.1985(10)

9陈世儒等.芥菜不同类型遗传研究初报.CruciferarNewsletter.1985(10)

人物评价

开拓精神

陈世儒对教学改革的开拓精神,还体现在他主持的一系列教材建设工作中。1987年,他受聘担任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园艺学科组组长,肩负起了“七五”期间全国农业高校教材建设的重要责任。他提出了新编和修订教材要“防止重复,更新内容,介绍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建议,使“七五”中标的指令性计划教材与指导性计划教材都有了明确的方向。事实证明,中国农业院校“七五”规划教材的建设为高等农业院校在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基本的科学蓝本,成为各院校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在教材建设中,陈世儒还亲自出任了《蔬菜育种学》(第二版)和《蔬菜种子生产原理与实践》两部教材的主编。在精心主持编写农业部规划教材的同时,他还力主精选、引进一批国际上公认的权威教材和专著,作为规划教材建设的补充,以拓展视野,介绍最新最好的成果。他自己选定了美国十多位著名专家撰写的《蔬菜作物育种学》专著,组织全国十多位专家教授联合翻译,以期向国内同行献上一份精美的食粮。遗憾的是,该书尚未出版,他便被诊断出患晚期肺癌。为完成夙愿,仍强忍病痛,修改译稿。那一行行细密的红字,留下了陈世儒对农业科教事业的无限眷恋。

陈世儒既是一位严谨治学的蔬菜育种学家,又是一位数十年呕心沥血致力于“教书育人”的孜孜不倦的探索者。

作为学者

他以“远”而服人。他常说,在专业知识上,老师只有远远在学生之上,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尊崇,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在教学上,他认真准备每一节课。当与一位进修教师讨论教案时,他拿出的读书笔记竟比教案内容多出了好几倍!陈世儒在40多年的教育科研工作中从未有过半点松懈。1983年,他患鼻息增生住院手术,仍然坚持每天读书、看资料、做笔记。他说“人活着是为了工作。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绝不能在任何时候放松自己的学习”。尽管后来年岁高了,地位变了,他还照样把教学工作看成是自己的光荣职责。他不仅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臻致艺术化的高度境界,而且像春蚕吐丝一样,不断把自己掌握的知识、资料和经验变成全教研室的***同财富。当研究生、中青年老师向他请教时,他总是立刻放下手边的工作,热情地解答问题,并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积累的资料、文献卡片以及心得笔记等无偿地送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同志。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深的学术造诣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信赖和崇敬。

作为园丁

他以“近”而交心。陈世儒非常重视与学生建立感情联系,了解学生的兴趣、抱负。1977年,“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批大学生走进了校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不安心学农。陈世儒便利用各种机会与同学们谈心,向大家介绍园艺事业在“园林之母”的中国的灿烂历史和光辉未来,鼓励同学们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使不少同学很快端正了专业思想。陈世儒理解青年,爱护青年,因而为青年所理解、所爱戴,这正是他长于教书育人、善于教书育人的奥秘。

任重道远

专业上的“远”,情感上的“近”,使教师语重千斤,春风暖人。陈世儒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严于律己,为广大学生和中青年教师作表率。77级的学生中不少人当过“知青”,对农活较为熟悉。在生产实习中,有人觉得担水、浇粪不是什么基本训练,因而不乐意干。这种情况下,年近六旬的陈世儒一言不发,操起扁担,默默挑起粪担,径直到菜地浇起地来。老教授这一举动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同学,大家不声不响地跟上去干了起来。在学术研究上,陈世儒一丝不苟。有位研究生翻译论文时遇到一个新词,词典上查不到,便以音译的方式作了处理。陈世儒审稿时发现了这一问题,认为专业词汇虽可以音译,但不能未搞清词义便轻易放过。他亲自跑图书馆,终于在一本最新化工新词词典上查到了该词的确切词义。教学上,在安排研究生、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实践时,他总是严格把关,亲自主持课前试讲、课后分析讨论,并每堂课均准时到堂听课,记课堂笔记,取得课后分析的第一手资料和发言权。这种高度负责的精神给青年教师们以耳濡目染,使他们很快成长为专业课教学的骨干力量。在科学研究上,陈世儒以身作则。在新组建的植物生物技术实验室,研究工作开始时,他对实际操作、观察记载等都亲自动手示范。1985年10月,陈世儒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产党,为奋斗不息的一生翻开了新的一页。在入党宣誓后,他说了下面一段话,可以作为他一生的总结:“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是我的崇高职责。要真正履行好这一职责,决非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事。我虽已近暮年,但作为教师,仍感到任重道远。我愿一辈子克尽职守,为振兴中华贡献出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