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玄成,字少翁,因为父亲(的缘故)被任命为郎常侍骑(官名)。年少时好学,继承父亲的事业,尤其能谦逊待人、礼贤下士。出外遇到认识的人步行,则叫随从用车把他送回去,(大家)都把这当作是常事。他接人待物,(遇到)贫困的更加尊敬,因为这他的名声越来越大。凭借通晓经书而提拔为谏议大夫。
韦玄成年少时,聪敏活泼,勤奋好学,酷爱学业。如果外出,途中遇见知识渊博者,玄成总是邀之同行,尊为师表,用车载送,并趁机求取学问,探讨国事。其父在任时,玄成受赐为郎,常随武官骑射。玄成虽为相府子弟,出身显贵家庭,但在社会交往中,尤其注意平等待人,不拘门第。对出身贫贱者也毫不轻慢,对学识渊博者更是以礼相待,于是,他的声誉越传越广,深得人们的称赞。
韦玄成智力过人,才学出众,他曾以明经擢为谏议大夫,后又提升为大河都尉,并先后出任淮阳中尉、太常少府、太子太傅、御史大夫等职。汉宣帝之时,玄成曾受诏与当朝重臣萧望之及五经诸儒至石渠阁,杂论异同,阐发诗意,得到皇帝的赏识。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其父韦贤死,玄成痛苦欲绝,决意将世袭爵位让于兄。皇帝及文武官员高其气节,拜玄成为河南太守。汉元帝永光二年(前42年),替代于定国为丞相。
韦玄成为相之始,国力衰竭,频繁的祭祀活动更加剧国家财力紧张。面对京室及郡国设置的数百座祖庙、陵寝,陵园,韦玄成及御史大夫郑弘等70余人上书,建议减少祭祀活动,把设在郡治国治的宗庙停止修缮,停止奉祀,只保留京室的祖庙供皇帝祭祀。建议被皇帝采纳,先后裁罢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卫思后、戾太子、戾后园及郡国宗庙一百余处。“皆不奉祠”,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由此而确立了祭太祖之庙、祭近亲四庙的祭祀制度,国力不支的状况开始扭转。
韦玄成为相七年,虽守正持重不如其父,而文采过之。他嗜好诗赋,精通《诗经》,尤擅长于吟咏四言诗,他与父亲韦贤同是《诗经》韦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名噪当世。据《汉书本传》、《旧唐书·经籍志》等书记载,韦玄成著有《自劾》一书,《韦玄成文集》二卷,《戒示子孙》诗二首流传于后世。《中国文学家大词典》一书将韦玄成置于中国文学家之列,他是邹县历史上比较有建树的文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