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经典成语 - 郑易里的科学成就

郑易里的科学成就

1933年郑易里与艾思奇开始从苏联大百科全书中合译《辩证唯物论》条目。为冲破反动派的文化围剿,1936年该书以《新哲学大纲》为书名由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很受进步青年的欢迎,但一发行便遭到当局的查禁。同年11月读书生活出版社社长李公朴因“七君子”事件被捕后,出版社的“书发不出去,账收不回来”,经济与业务发生困难,出版社到了“难以维持”的境地。这时,作为同乡和留日同学的艾思奇便找郑易里商量,郑易里当即从他二哥那里借款3000银元支持了出版社,并出任出版社的秘密董事,同时,郑易里和艾思奇又邀请地下党员黄洛峰担任出版社经理,使读书生活出版社转危为安,在白色恐怖中保住了这个“小小的文化堡垒”。在以后的困难时刻,郑易里又多次筹款资助出版社渡过难关。

《新哲学大纲》出版后,郑易里便同艾思奇、黄洛峰着手另一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的翻译出版工作。商定由郭大力翻译,郑易里筹措资金并审校。他再次向其二哥求助,同情革命的二哥明知有借无还,还是一口应承,先后拿出7万银元作为出书经费。1937年8月,《资本论》第一卷刚刚译完,日本侵略军便攻打上海,形势非常危急。读书生活出版社为了保存出版力量,由经理黄洛峰带着青年同志和出版社的大部分家业转移到汉口,艾思奇去了延安,郑易里留守在沦陷的上海,负责出版社上海分社的工作。为了保证《资本论》的翻译出版,郭大力回到赣州老家继续翻译,郑易里在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状况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一边提防着反动当局的查抄,维持着分社的正常工作,一边对照日文版的《资本论》审校译稿。郭大力译好一部分就寄往上海一部分,郑易里便即刻整理审校一部分,并把稿费寄给译者。为了解决纸型和重要资料的存放问题,郑易里还腾出自家的一间阁楼作出版社的秘密库房。

1938年8月,《资本论》中译本终于在中国问世了。然而,迫于当时上海的形势,《资本论》无法在上海大量印发,郑易里便亲自带着全套纸型,从上海辗转到越南的海防,从海防到昆明,再从昆明乘汽车到贵阳,最后由贵阳抵达抗日大后方重庆。当时在重庆的周恩来副主席非常关注并亲自过问在重庆印刷《资本论》的经过。那个时期,延安能看到和学习用的《资本论》就是几经周折由读书生活出版社印发的。在第一版《资本论》译后的跋中曾这样写道:“最后,我们应当感谢郑易里先生,他不仅是这个译本出版的促成者和执行者,而且曾细密为这个译本担任校正的工作。” 1985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同中国政府签订了中英两国关于香港问题的***同声明,回国时,她带着一份中国政府赠送的礼物:《英华大词典》。撒切尔夫人当然不会知道这本装帧精美的大词典,是当年郑易里靠手工作业的土方法编写出来的。

早在1942年郑易里便开始了编写《英华大词典》的准备工作。不料刚刚开始,一直都在经济上接济他,感情上与他最亲密的二哥,不幸在昆明被美军的吉普车撞死了。没有想到的是,同家人一起料理完二哥的后事,侄子郑瑞之像其父一样,拿出3000元美金对郑易里说:“拿去出词典吧”。回到上海,郑易里便在自家的客厅里摆开吃饭的大圆桌,请来校对者四五人,又请来合编者曹成修,大家围桌而坐,开始了蚂蚁啃骨头般的编写工作。他们把找来的原版词典一页页拆开,分别把英文词条贴在白纸上,再在白纸上编写上相应的中文词条。需要增补单词和词汇时,就剪开加贴。就这样一页页地编写、修改,直到1946年10 月大词典的初稿总算编纂完成了。1946年底开始排版校对,于1950年在北京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名义出版发行,受到用户的欢迎和好评。但出版十几年后,郑易里感到它已经跟不上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变化,需要全面修订。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郑易里只能悄悄地独自修改,除了应付大会、小会和田间劳动外,他每天都在清晨4点起床,补充修改大词典。他的手边总是带着那部词典,遇到新的词汇或需要修改的词条,便随时按词序写进词典中,整整10年没有间断,那部词典的每一页上几乎都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和补充。1977年商务印书馆考虑到社会需要,向郑易里提出承担再版这部经过修改更为完善的《英华大词典》。1985年一部新的《英华大词典》终于在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了。这部词典不仅包括了政治、经济、科技、生活等各方面的词汇,甚至还能查到美国的常用俚语。这就是撒切尔夫人手中拿到的那部精美的大词典,也是在诸多翻译工作者和英语学生手中的一部颇受赞誉的工具书,它显示了中国人民克服语言障碍,愿与世界沟通、追求发展与进取的决心和毅力。 “汉字进入计算机,曾经是汉语现代化的瓶颈,多少人为此对汉字发生莫名其妙的憎恶”。利用世界上最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处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必须解决把平面文字(汉字)变成线性传输的问题,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早在1929年,年仅23岁的郑易里就对祖国的方块文字产生了研究兴趣,他曾给上海《申报》投书,提出汉字六笔画(点、横、直、斜、弯、纽)说,引起一些汉字学家的关注。1950年首版的《英华大词典》的中文索引中,郑易里就正式采用了“六笔查字法”,即用数字1~6作为汉字6种基本笔画的代码的一种简易查字法,这种查字法为汉字人工检索闯出了一条新路。此后,对汉字结构和笔画的研究便倾注了郑易里越来越多的精力和心血。

1964年,郑易里为邮电科学院设计了“四码汉字”,并撰写了《汉字四拼字码和打字》一文,目的是想彻底改革中文电报技术,但却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断。被安排在田间劳动的郑易里并没有放弃他追求的理想,几夜辗转难眠,鼓起勇气向当时中国农业科学院革委会负责人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出,为了“使中国落后的编译工作能及时和当代高速机具的创制与应用有效地结合起来”,促进“中国革命建设事业向前飞跃发展”,要尽快恢复中文处理技术的研究。然而当时中国农业科学院革委会负责人并没有这个打算。

20世纪70年代初,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国家组织了攻克计算机中文处理的“748”工程,郑易里得以参加这项信息领域的国家战略,并提出了“笔画—字根—整字—词语”的序列,这是中国第一个按字型特征编码的完整体系。随后,郑易里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专职从事计算机中文处理研究。这时,郑易里已感到研究电脑编码输入技术不懂电脑是无法深入探索的。于是,已年近70岁的他开始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那时,市面上的电脑书籍还很少,全凭查阅原版外文资料,同时还要进行反复的近似枯燥的试验。1981年郑易里主持了“汉字字型信息26键输入编码”研究课题,撰写出《从人查字到机器查字》的论文。这篇论文成为整个中文输入的理论基础,后来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汉字字型编码都源于郑易里的这一“字根说”。

这期间,郑易里对前来求教的王永民毫无保留地介绍了自己的编码方案,并在王永民的邀请下多次到河南省南阳市向王永民传授、辅导汉字研究成果和科学理论。王永民在学习郑易里的编码方案基础上,创立了“五笔字型”输入法。王永民曾在《五笔字型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一书中深情地写道:“郑易里先生曾4次亲临南阳指导我们的研究工作。我们的‘汉字层次分解编码方法’即参考了郑老关于汉字研究的科学理论,郑老创造的‘一笔查字法’和《从人查字到机器查字》等著作,为我们研究和建立字型编码方案提供了汉字研究的重要参考。”

20世纪80年代后,郑易里主持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的课题小组,经过“中农9号汉字26键拆根输入码方案”、“中农10号汉字字型信息输入码方案”、“ZN54电脑汉字26键拆根输入码方案”和“ZN电脑汉字26键拆根编码方案”的多次研究修改,不断完善和提高了计算机中文处理技术。1985年12 月,“ZN电脑汉字26键拆根编码方案”终于通过了国家鉴定。它可以盲打,操作简便,使电脑能够潇洒地用汉字进行一切智力开发。专家认为:该方案拆字理论严谨,取码规则简明,并且一贯到底,字根排列规律性强,具有易学、易记、易用和输入速度快等优点,在国内外同类编码方案中具有领先水平。并获农牧渔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 郑易里,艾思奇译。新哲学大纲。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6

2 郑易里译。资本论的文学结构。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8

3 郑易里译。自然辩证法。北京:三联书店,1950

4 郑易里编译。英华大词典。北京:三联书店,1951

5 郑易里。汉字信息处理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