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和背诵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第一,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积累大量实用的英语短语、句子、习惯用语;可以扩大视野,在脑子里储存大量有用的词汇、短语、习惯用法;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地理知识等,还可以动员眼、耳、口等感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综合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第二,通过大量的朗读和背诵可以培养语感。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读”这种最基本的实践方式。吟诵,朗读是训练语感的好方法,让学生反复朗读甚至背诵作品,特别是精彩段落和句子。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语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受益匪浅。比如有一道填空题,你甚至不知道这个句子的具体意义,你却能说出该填什么词,这就是你的语感。这样就可以自然的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错误。
第三,坚持不懈的朗读和背诵也是训练语言、语调、语流和连贯性、流畅性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改进语音。通过朗读,尤其是模仿正确、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可以纠正和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掌握说英语的种种技巧,如连读、失去爆破、同化、重读、弱读等,从而迅速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形成需要实践,特别是大量反复的实践。背诵是这一实践的最佳方式之一。背诵是“凭记亿念出读过的文章或词句。背诵,特别是课文的背诵,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
首先,背诵有助于学生在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协调发展。作为背诵材料的课文是包含语言诸要素的综合体,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语言素材。在背诵过程中,当课文被作为整体输入时,必将促进学生语音、语法和词汇能力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在背诵中,学生会反复实践已学过的语言知识;而且也只有在相关语音知识如:连读、句子的语调和重音等的指导下,才能流畅地朗读课文,从而达到“凭记亿大声说出”的目的。
2、课文包含一定量的词汇,背诵一篇课文也记住了这些词汇。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定的语境中记忆单词,不但较之孤立地记忆更为容易,而且记亿保持的时间也更为长久。特别重要的是,由于课文给词汇提供了语境,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词的准确意义和用法。从词的意义上看,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往往将英语和汉语的词义完全等同起来,以致造成意义上的误解。其实,“本族语与外语词汇并不是同一概念体系的不同物质外壳,而是代表着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体系。词汇教学要善于指出本族语与外国语词汇所表达的概念体系的区别使学生再外语学习中逐渐形成与本族语不同的概念体系”。背诵课文为帮助学生形成外语的概念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从词的用法上看,由于课文的词在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完美结合上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因而能更好地为学习者所掌握。此外,词的用法最重要的特征是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这种关系只有在课文提供的上下文中才能得到充分展现,背诵可以帮助学生识别和记住这些搭配关系。
3、课文中词的词形变化和句子结构为学生掌握词形变化规则和用词造句规则提供了鲜活的“范例”,这不仅加深学生对语法规则的理解,而且学生还可以通过背诵这些“范例”,并经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去发现新的语法规则,或“生成”符合语法规则的语言,从而进一步增进语言能力。
其次,背诵对培养学生的外语语感也有重要作用。所谓语感,就是直觉。我们“能凭直觉知道哪些是符合英语语法的句子”,因而能自然而然地识别和理解句子,并创造和生成句子。笔者认为,这是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人能够习得语言的重要原因。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语言知识固然需要学习,但对语言的直觉,即语感也需要培养。语感不是理性的产物,而是感性的产物,只能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去获得。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对语言材料反复诵读,无疑是体验和感知语言,从而获得语感的极好方式。当背诵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学生仿佛进入了英语所蕴涵的思维和表达模式之中,英语听起来顺耳了,说起来也就灵活了。这正是背诵使学习形成了英语语感。
第三 ,背诵再增强学生语感的同时,也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背诵时,学生对材料的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思维活动。例如,背诵叙事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情节,充分调动形象思维,再头脑中再现故事发生的场景,以增强记忆效果;背诵议论文时,则要充分注意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以整篇文章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背诵科技类文章时,则必须注意推理的严密性和论述的精确性。所以,背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写作特点和风格,也可以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四,学习一门外语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是该语言进行思维,并实现语言运用的自动化。背诵对于达到这一理想境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背诵一篇英语文章就是用英语思维过程。在反复背诵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另外,就语言表达能力而言,通过背诵,学生积累的大量语言材料包括各种词汇链、各种句型和表达方式,就像“电子元件”一样,可以迅速“组装”而生成新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输出的自动化。也就是说,由于背诵提高了大脑对语言记忆和恢复的能力,使得学生在外语表达思想时不再把注意力放在语言形式上,而专注于所要表达的内容上。
第五,背诵对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毋庸质疑。背诵材料往往是学生在写作中模仿虽然不是创造,但却是创造的前提。在写作中,切不能因为模仿不是创造而否定它的价值。任何一种学习都是有机模仿过渡到自然运用的过程。背诵则为模仿提供了充分条件。
背诵还其自身的优越性。它不受太多条件的限制,即不需要特定的设备,又不需要完整的时间,也不需要别人的配合,可以说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可以背诵。
背诵这一学习方式也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1、理解是背诵的前提。离开理解的学习往往只是学得一些空洞的、无意义的词句。一方面,如果学生对背诵材料没有一定的理解,就很难将材料背诵下来,因为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容易识记;而且,所背诵的材料在头脑中已有知识形成联系并获得意义上的支撑后,才易于恢复和记忆;另一方面,没有被理解的材料,即使死记硬背下来也难于综合运用。因此,学生应对材料有了初步理解之后再进行背诵,在背诵过程中又可以反过来进一步加深对背诵材料的理解。
2、正确、流畅的朗读是背诵的必要准备。背诵不能急于成,除了强调对背诵材料的理解外,还要正确地朗读背诵材料。所谓正确朗读,一是要注意朗读技巧,包括最基本的读音规则,如连读、停顿、句子重音和语调等;二是要有感情地读。也就是说在朗读时必须神情专注,把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通过语音形象且生动地表现出来,而不能像“念经”似地机械重复文章的语句。否则,背诵不但达不到提高语言能力的目的,反而会使错误的语言习惯尤其是语音形成定势。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流畅,进而实现以重现背诵材料内容而不是语言形式为主的背诵,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背诵。
3、掌握背诵的量是确保背诵活动顺利开展和持续的关键。研究表明,通常学习材料的数量与记忆保持的百分率成反比。所以,学习材料必须适量,背诵也是这样。过多内容不仅会加大背诵的难度,而切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或抵触情绪。因此,教师不妨先让学生背诵句子,进而背诵段落,再背诵整篇文章,而且应选择那些篇幅较短、趣味较强的内容作为背诵材料。
4、正确的背诵方式是改进和提高背诵质量的重要途径。例如,背诵时应明确目的,集中精力,切记背诵东张西望,漫不经心;坚持复背,及时检查,即经常进行复习背诵,两次背诵的间隔随着背诵次数的增多而延长;背诵和默写相结合,通过默写加深记忆,提高背诵的质量和效果。只要认真背诵,每个人都可以摸索和创造出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来。
与其他任何学习活动一样,背诵也有一个有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关键在于提高认识,持之以恒。开始背诵时可能感觉十分困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背诵方法的不断改进,背诵会成为一种轻松、愉快而又事半功倍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