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经典成语 - 角孙简介

角孙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出处 5 穴名解 6 特异性 7 所属部位 8 角孙穴的定位 9 角孙穴的取法 10 角孙穴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角孙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角孙穴主治病证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角孙穴的配伍 15 特效 *** 16 文献摘要 1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角孙 1 拼音

jiǎo sūn

2 英文参考

Jiáosūn TE20 [中国针灸学词典]

jiǎosū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E20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J20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角孙 汉语拼音 Jiaosun 罗马拼音 Chiaosun 美国英译名 Angled Crandson 各

号 中国 TE20 日本 20 法

国 莫兰特氏 TR20 富耶氏 德国 3E20 英国 T20 美国 TB20

角孙为经穴名[1](jiǎosūn[2]TE20)?。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属手少阳三焦经[1]。角孙是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的交会穴(《针灸甲乙经》)。角即角隅,孙指孙络,此穴在颞颥部,相当于耳上角对应处,布有孙络,故名角孙[1]。角孙穴主要用于口齿、耳目疾患等:如齿龈肿痛,耳肿痛,目痛,目翳,颊肿,齿痛,项强,耳部肿痛,目赤肿痛,唇燥,唇吻强,头痛,耳部红肿,现代又多用角孙穴治疗腮腺炎,视神经炎,视网膜出血,偏头痛,牙龈炎,眼疾目痛,头痛等。

4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足太阳有入頄遍齿者,名曰角孙。

5 穴名解

角即角隅,孙指孙络,此穴在颞颥部,相当于耳上角对应处,布有孙络,故名角孙[1]。

角指耳角。孙,子之子曰孙,凡物之未成及未盛者,皆可称孙,竹之未生者为孙竹。谓穴当头角未成之处,且有角星之象,如春气在头、初生而未盛也。又世俗称鼻为“祖”,称耳为“孙”。《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春气在头,其音角……是知病之在筋也。”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角孙者少阳生发之气初生而未盛之象也。且与其能治筋脉抽搐、少阳风火上干诸病有关。穴在耳上角,细络旁通,故名角孙。《灵枢经·脉度》:“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3]

6 特异性

角孙穴为交会穴之一,是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之会(《针灸甲乙经》)。

《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王冰注)作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三脉之会。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之会。

7 所属部位

耳[4]

8 角孙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角孙穴在头部,折耳郭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2]。

角孙穴位于头部,耳尖正对发际处[1]。

角孙穴位于头侧部,耳尖正上方发际处,折曲耳廓取穴[5]。

角孙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

角孙穴在耳部的位置

角孙穴在耳部的位置

角孙穴在耳部的位置(肌肉)

角孙穴在耳部的位置(骨骼)

9 角孙穴的取法

正坐或侧伏,以耳翼向前方折曲,当耳翼尖所指之发际处。若以手按著使口能合,其处牵动者取穴。

角孙穴位于头部,耳尖正对发际处[1]。

正坐或侧伏位,以耳翼向前方折曲,当耳翼尖所指之发际处取穴[6]。

快速取穴:在头部,将耳郭折叠向前,找到耳尖,耳尖直上入发际处即是角孙穴[7]。

10 角孙穴穴位解剖

角孙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有颞浅动、静脉的分支及耳颞神经的分支。皮肤由下颌神经的耳颞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内除上述神经外,还有颞浅动、静脉,无深筋膜。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由颞神经支支配的耳上肌(皮肌),继经颞筋膜入颞肌,直抵骨膜。颞肌属咀嚼肌,由颞深前、后神经支配。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浅层及颞肌[1]。

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肌[8]。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耳颞神经皮支分布;深层有耳颞神经肌支和颞浅动脉分布[8]。

布有耳颞神经分支和颞浅动、静脉的分支[5]。

11 角孙穴的功效与作用

角孙穴具有清热消肿,散风止痛的功效。

角孙穴有清头明目、疏风活络作用[1]。

角孙穴有清热散风作用,系三焦、小肠和胆三经之会穴,主治耳鸣,目赤肿痛,龈肿,齿痛,痄腮[3]。

《针灸大成》谓耳郭中间,开口有空,治龈肿、目翳、齿龋、项强等症[3]。

12 角孙穴主治病证

角孙穴主要用于口齿、耳目疾患等:如齿龈肿痛,耳肿痛,目痛,目翳,颊肿,齿痛,项强,耳部肿痛,目赤肿痛,唇燥,唇吻强,头痛,耳部红肿,现代又多用角孙穴治疗腮腺炎,视神经炎,视网膜出血,偏头痛,牙龈炎,眼疾目痛,头痛等。

角孙穴主要用于口齿、耳目疾患等:如齿龈肿痛、耳肿痛、目痛、目翳等[1]。

角孙穴主治颊肿、目翳、齿痛、项强[8]。

角孙穴主治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龈肿痛,唇燥,唇吻强,颊肿;项强,头痛[6]。

角孙穴主治耳部红肿,目赤肿痛,目翳,颊肿,齿痛等[5]。

现代又多用角孙穴治疗腮腺炎、视神经炎、视网膜出血及偏头痛等[1]。

头面五官科疾病:腮腺炎,牙龈炎,视神经炎,视网膜出血,眼疾目痛,头痛项强。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平刺0.3~0.5寸[6][8][5][1],局部有酸胀感[6],可扩散至耳周[6]。

13.2 灸法

可灸[1][6][8]。

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图81)[5]。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或用灯草灸。

14 角孙穴的配伍

角孙穴配小海治牙龈痛[1]。

角孙穴配翳风、耳门、风池治耳痛[1]。

角孙穴配风池、太阳、肝俞、膈俞治视神经炎、视网膜出血[1]。

角孙配率谷、太阳,治偏头痛[6]。

角孙配曲池、合谷,治痄腮[6]。

角孙配攒竹、睛明,治目赤肿痛[6]。

角孙配听宫、翳风,有清热消肿的作用,主治耳部肿痛。

角孙配颊车、下关、合谷,有清泄阳明邪热的作用,主治牙痛。

角孙配太阳、头维、太冲,有疏经通络镇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15 特效 ***

用拇指指腹揉按角孙穴,每次1~3分钟,对白内障、目生翳膜、齿龈肿痛等疾病疗效明显[7]。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手、足少阳,手阳明之会。

《针灸甲乙经》:齿牙不可嚼,龈肿,角孙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角孙主颈颔柱满。

《备急千金要方》:角孙、颊车,主牙齿不能嚼。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目生肤翳,齿龈肿。

《针灸大成》:主目生肤翳,齿龈肿,唇吻强,齿牙不能嚼物,龋齿,头项强。

《针灸大成》:龈痛,角孙、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