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状况下,我其实是一个讲效率的人,但是跟孩子在一起,效率不在我的词典里,一方面跟孩子讲效率是给自己找别扭,另一方面,最根本的是,我真心地爱跟孩子玩,因为,玩的时候,他们快乐,我也快乐。
当然,更不用说,玩的时候,我的孩子其实是在学习。
虽然美国教育学家约翰霍特说:“我们和婴儿玩游戏,唯一的好理由就是因为我们爱他们,很高兴和他们玩这些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分享他们的欢乐,而不是因为我们希望他们以后可以去上大学。是孩子和游戏带给我们的快乐使游戏变得有趣、值得、对孩子有益。如果没有了快乐,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关于未来智商和分数的无情计算,那么我们就剥夺了游戏的精神”,我不至于在玩剪刀石头布的时候考虑是否出剪刀会让我的孩子离某某名牌大学更近一步,但是,在当下严酷的竞争环境中,要让我跟孩子玩的时候,不往益智方面考虑,完全不含任何功利性,还是很难。
幸好,对年幼的孩子来说,玩,在99%的情况下,几乎都是益智的,是孩子成长的过程、学习的必要手段。
孩子在玩耍中学习
孩子出生的时候,自备了一套“经验一预期”系统,使其生存成为可能,比如饿了要吸奶,冷了要哭,被人碰了要踢一脚,还有,要呼吸。同时另有一套叫做“经验-依赖”的系统,由尚未确定功能的大脑神经回路组成,则是决定孩子今后的发展的,需要后天的“配置”和“安装”。孩子之所以需要学习,就是为了给予这些神经回路最多最大的刺激,以最大限度地完善这个系统,便其在未来人生中更具有竞争力,获得更多的资源和财富(物质的和情感的)。
婴儿是不可能背着手坐起来听老师讲课的,大自然的安排是让孩子通过玩耍学习。天泽7个月的时候,最喜欢的玩法是趴在地上,把一个小车往前推,然后爬过去,抓住,再推,几个星期“玩”此不倦。在这个过程中,他学到了什么?――木头地板是硬的、凉的;小车可以滚动,而滚动的方向跟推它的方向一致;小车滚到地毯上就会停下来;推车的时候,用力的大小决定车跑的距离;车跑得远的话,需要多爬几步;爬到车跟前抓住它,需要手脚的协调以及手和眼的配合:今天的金属小车小却重;这辆车颜色好鲜艳,他们说它是“红”的……
很多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其实都是习得的。重力、惯性、远近、形状、质地、颜色、数目这些基本概念更是在幼年通过感性的玩耍而非经验性的课堂学习掌握的。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认为,儿童获取知识是建立在行为基础之上的。知识“既不是内在组织构成的,也不是仅由经验提供的,而是通过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构建的”。也就是说,孩子需要尽可能通过玩耍与环境形成互动,达到掌握和理解周围事物的目的。
这里需要定义一下“玩耍”。玩耍并不一定需要特别的玩具,也并不一定需要去游乐园;除了那些满足孩子基本生理需求的事情,比如喂食、睡眠,任何给孩子带来愉悦的没有直接功用的活动都可以视为玩耍。
玩耍总是快乐的,孩子因为获得了快乐的感受而希望再次玩耍,而许多知识和常识,就在这快乐的重复中被掌握和理解了。因为,正如约翰霍特所说:
“生动的、充满活力的、令人愉快的体验是最容易让人记住的;记忆力在没有强制外力作用时效果最好,记忆力(和孩子的学习动力)不是驴子,可以通过鞭打来强迫它往前走。”
孩子需要自主玩耍
北辰比天泽大两岁,有时会给弟弟示范一下怎么做。一次买了新的乐高玩具回来,北辰搭起一个又高又美的塔。天泽默默地看着,过来一把推倒。北辰再搭,天泽再推倒。是天泽嫉妒?过后我醒悟到,北辰展现出的能力远远超过天泽所能达到的,天泽是受挫了。
孩子其实很早就意识到自己对于周围世界的无能为力,他们希望通过努力可以控制世界,当他们发现自己不能达到目的的时候,会觉得羞耻、恐惧,表现为愤怒或退缩。
俄国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教育理论认为孩子的能刀和潜力之间有一定距离,成年人的适当引导可以让孩子达到更高的认知领域。很多早教理论以此为理论基础,设置多种课程来激励儿童挖掘潜力,去帮助他们“够”到更高的智力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但这种引导的度不经过对孩子的仔细耐心的观察和推敲是很难掌握的'。你可以通过给孩子示范来激励和启发他做得更好,但有时候这个“示范”可能超出了孩子的能力。约翰-霍特因此在《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指出:“我们必须意识到,孩子们的无知和笨拙经常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弱点。能把每件事鄯做好的父母对他们的孩子来说,可能并非总是好的榜样,有时候,这些孩子因为他们永远不能指望像他们的父母那样优秀,会觉得哪怕尝试也是没有用处的。”
在这种情况下,做一个旁观的父母,让孩子自主玩耍,也许对孩子帮助更大。
我家里有一个以前买海洋球时商家赠送的简易帐篷,搬家时被翻出来,刚合适兄弟俩钻进去当“潜水艇”。“潜水艇”里东西越来越多,先是一些零碎玩具,然后又放进去一些书籍,接下去是毛绒玩具,过上两三天,玩具都有了名字:棕熊叫做Beary,蝙蝠叫做Batty。北辰正在学习阅读,这明显是他的杰作。Beary目前胸口上有一张白纸,上面写了数字,意思是它是一名篮球运动员。今天爸爸在厨房做饼干,Beary也被孩子们拿过来,坐在桌上跟他们一起观摩。
我不知道关于这个潜水艇或者关于这个熊的下一步是什么,但我知道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跟我们是不同的。没有必要把我们的思维方式强加给他们,等他们上学了,会有18年的时间去被灌输,接受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当他们还幼小的时候,不妨让他们自己去探索一下。皮亚杰把儿童叫做小小科学家,因为“儿童忙着探索,想通过积极的探索来了解所有可能出现的新情况,他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发现他认为很重要的东西的性质和行为特征。开始他只是偶然触摸,但接着他会像科学家一样追根寻底,用各种各样的不同方式来探究一个新事物,坚定地探求各种可能性,仔细地注意后果。因此,对于儿童,也对于科学家,知识的边界就得以不断地扩展。”
让孩子有创意地玩耍
每年圣诞节回悉尼,北辰和天泽到海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挖洞堆沙。如果我们天天去海滩,他们就天天挖洞。潮涨起来,淹没了沙坑,他们就再挖一个新的坑。我甚至不用给他们带专门的沙坑玩具,因为他们最喜欢用的工具,是自己的手。
如果被允许的话,几乎没有孩子不喜欢沙和水。因为这两样材料最基本、最原始、最没有限制,可以变出无限的花样来,给孩子购买玩具,不妨也参照这个精神。
商店里的玩具林林总总,在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上,有极大的区别。给孩子一块彩泥、一堆积木、几个洋娃娃或小人儿,孩子用这些东西可以自己想自己玩,做出各种不同的东西来;给孩子奥特曼、蜘蛛侠,孩子会跟着电影里的情节打仗;给孩子芭比公主,孩子会照着电影里的样子去打扮她。
“彩泥们”带给孩子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芭比公主们”则给孩子一个现成的模式。前者模仿真实生活,孩子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进行创造,后者则是被灌输。
彩泥从孩子懂得不应该什么都往嘴里放开始,就可以给他玩彩泥了。如果你看着孩子把什么都混到一起灰乎乎的实在受不了的话,你也可以拿一团彩泥在边上搓搓揉揉,不必太花心思要搞个雕塑出来秀给孩子看,迷你型的饺子、馒头,用彩泥做出来自然就是艺术品了。而孩子,好像压根没注意你在干什么,可下次,没准儿他就开始做包子了。
商店里买的彩泥总是小小少少的,可能不过瘾,自己试试做:一斤面粉,一斤水,半斤盐,四汤勺(60克)做蛋糕用的塔塔粉,两汤勺(30克)菜油,和好之后在小火上搅拌到成团。有食用色素再放点进去。做好了,一大块,拿在手里,随你搓揉,小孩喜欢,大人也会觉得爽。
积木购买积木的时候,记住同种类型的总是多买一盒,因为积木越多,孩子的塔就会越高,城堡就会越大,而你再去商店买的耐候,会发现新进的货尺寸不一样了。
乐高类拼接玩具乐高有大小之分,孩子3岁以下就老老实实地让他玩大块的好,因为3岁以下的小朋友往往有随地随时扔东西的习惯,小颗粒的一旦被他倒在地上,需要花很多心思和发很多脾气去收拾。
浴室玩具避开那些昂贵的所谓专门为浴室使用设计的玩具。孩子在浴缸里能得到的是戏水的快乐和对于浮力的知识。平时使用的那些塑料做的、没有金属或复杂零配件的玩具都可以放进浴缸里去试试。一些日常用品,比如塑料杯子或小碗往往会变成孩子的最爱。天泽、北辰一段时间着迷的是用一块本采铺地板的泡沫垫当“大船”,往上面没完没了地加东西,尽量保持平衡,直到“大船”不堪重负,“沉”掉为止。
各种需要安装的玩具北辰对安装玩具的兴趣是从医院开始的,每次送他去医院输液吊针,都会给他从病房外的自动售货机里买两个装在小球里的玩具,或是恐龙或是汽车,开始的时候我帮他装,后来他帮我装。装了还可以拆,拆了又要装,在使用频率上是性价比相当高的玩具。
不管购买什么样的玩具,都需要考虑孩子的年龄和兴趣。即使怀着益智的心情,但玩具仍然不是教具。孩子喜欢、感兴趣,应该是你买玩具的最主要原因(当然基本前提是这个玩具不违背你的道德和文化准则),因为只有真实的玩耍,才会带来真实的学习效果,如果我们实在不能忘怀玩耍的益智意义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