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经典成语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及知识点

#教案# 导语济南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人们对于济南的歌颂、赞扬比比皆是,歌手将它写进歌里,诗人将它写进诗里,老舍将它写成散文,选入了七年级人教版一单元的课本里,《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散文,将济南特有的冬景描绘的活灵活现。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2、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3、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作者老舍是我国现代的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所写的小说《骆驼样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自己、词典,弄清生字、生词的音和义。

 济(jī)南 一髻(jì)儿 薄(báo)雪 伦敦(dūn) 

 贮蓄(zhùxù) 水藻(zǎo) 狭窄(zhǎi) 镶(xiānɡ)

 三、初步领会课文的大概内容和脉络。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①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②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③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

 2、组织学生就上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明确:

 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阳光下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天的水。

 3、根据下面的结构示意表,理解文章结构。并把每部分的要点,概括的写在文旁的空白处。

 无风声有山——小雪点染的山(秀气)

 宝地——晌晴——像摇篮(温暖、舒适)

 温晴有水——贮满绿藻的水(绿清亮)

 四、细读、分析课文。

 引导学生逐段细读课文,要求他们在自读的同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指导他们就文章各段的内容、描述方法和语言,在课文一旁的空白处写些简要的批注。各段问题和提示如下:

 1、第1自然段

 ①课文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作者把济南与住惯了的“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很自然地发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的由衷赞叹。这段课文总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了铺垫。因此,这段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②课文中的“响亮”是什么意思?“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明确:“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③旁批内容明确:

 没有风声——与北平比(奇迹)

 晌晴——与伦敦比(怪事)

 温晴——与热带比(日光毒)

 第2自然段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

 明确:“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作者从人的感受和对人们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济南的可爱。指导学生画出拟人、比喻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即表现了济南人对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恋,也洋溢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2、第3自然段

 这段也是写山,是小雪点染了山之后的景色。那么,作者从什么角度描写了哪些景物?议论后在全班交流。

 3、第4自然段

 ①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晴”、“秀气”之后,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内的“狭窄”与城外的“宽敞”对照,用“小村庄”来点缀山坡,以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的全貌。

 ②体会“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句中两个“卧”字的作用。

 4、第5自然段

 ①作者是怎样写水的“温晴”的?

 明确:课文紧扣“暖”字,写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写水中的水藻“把终年贮藏的绿色全拿出来”,所以它“不忍得冻上”。水还多情地让“长枝的垂柳在水里照个影儿”。读到这里,让我们感受到济南的冬天真是风情万种,使人留恋不舍。

 ②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作者紧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从河水的清亮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并把红屋顶、黄草山、灰树影都溶人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广阔背景下,描绘了冬天济南瑰丽的色彩。

 在此铺垫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满激情的句子“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自然而然地收了尾。

 五、总结全文:

 1、学生默读全文,找出作者的各个观察点。

 2、归纳课文的各种表现手法。

 ①运用对比手法。

 ②作者不仅细致观察和描写冬天济南的景色,而且把自己的主观感受,以此来感染读者,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描绘的景物及其特征,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能找出文中选用的准确生动的词语及形象贴切的比喻、拟人句,并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课前学习活动

 1.摘录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借助图书馆、网络等,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和描绘冬天的诗文或名句;

 3.反复朗读课文,能读出感情并体会语言的精妙。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提起北国的冬天,同学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怎样的画面呢?(学生畅所欲言: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等萧条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去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问题:

 ①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这个特点能从哪些景物上感受得到?

 ②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③作者写景是按照一定顺序的,你能理清写景的层次吗?

 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三、研读赏析

 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可合作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赏析文章,品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色。

 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赏析,教师提供示例。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还原到课文中,反复朗读,体会语言的妙处:

 (一)揣摩下列语句,说说划线的词语好在哪里。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老城”本是无情物,作者却说它们“睡着”,还能被春风“唤醒”,赋予老城以人的灵性,把这一个老城写活了。

 2.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着一“镶”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3.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两个“卧”字,与前边的“暖和安适地睡着”相照应,传神地画出了小村庄和小雪的神态,就好像它们都有灵性一样。

 4.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三字将水人格化了。水是那样多情,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冻上,仍然充满着春意。

 (二)精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说说理由,然后把这段文字背诵下来。

 这一题主要训练学生精读文章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发现美,理解美的所在。

 这一段写雪后的小山,有很多准确生动的语句。如“看吧”一语,好像把读者置身于作者的情境中,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又如不说树尖上落满了雪,而说“顶着一髻儿白花”,紧跟着又比作“日本看护妇”,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诗情画意。又如写薄雪“害羞”的情态,写露出“粉色”容颜的山腰,等等,突出了它们娇美的情态和小山秀丽的景色。

 (三)阅读全文,找出一些精彩语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这一题主要是积累语言材料,由学生自由完成。

 (四)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小结。

 四、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通过和《春》的比较,小结归纳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

 2.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归纳五点:

 a.细致观察

 b.抓住特征

 c.按顺序(不同角度)

 d.运用修辞

 e.情景交融

 五、作业布置

 1、课外阅读《白马湖之冬》,和本文进行比较鉴赏。

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二、故事背景

 老舍曾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与济南这座城市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他曾这样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在济南这座朴实无华、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城里,老舍的性格与当地淳厚的民风十分契合,耿直豪爽的济南人更与他意气相投,于是他广交朋友,这里很快便成了他文学创作的一片沃土。本文是老舍先生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三、理解词语

 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或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

 单单:指仅仅;唯独;从一般中突出个别的人或事物。

 安适:安闲舒适。

 响晴:晴朗无云。

 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慈善: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肌肤:肌肉皮肤。

 秀气:言谈文雅,举止优美。

 宽敞:宽阔;宽大。

 贮蓄: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多指存到银行里,或放在仓库里。也指积存的钱。

 空灵:灵活而无法捉摸。

 地毯:常由羊毛织成的一种重厚的机织或毡合织物,铺于地面。

 四、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①段):总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②一⑥段):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美景。

 五、问题解疑

 1.作者要写济南的冬天,开头为什么要写北平、伦敦和热带?

 第一段作者拿济南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浓雾、无烈日,突出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并直接抒发赞美之情,赞誉济南是个“宝地”,为下文写济南的山、水、天作铺垫。

 2.“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是个重要的过渡句,在总写了对济南冬天印象之后,转到下文对济南冬天山、水、天的描写。

 3.“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效果?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和意味,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优美意境,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无限喜爱,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赞美之情。

 4.作者主要运用什么顺序来写雪后的山景?这样写什么好处?

 作者在写景时,主要按从高到低,即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将雪的光、色、态一一展现出来,这就把一山之景写得层次清晰,色彩斑驳,富有动感。

 5.“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一句中的“卧”有何好处?

 两个“卧”字,表现出“安闲、舒适”的状态,既与前边的“暖和安适地睡着”相照应,又传神地写出了小村庄和小雪的姿态,就好像它们都有灵性一样,烘托出一种恬静安逸的气氛。

 6.“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水也不忍得冻上”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水写得脉脉含情;“在水里照个影儿”既说明垂柳爱美,也说明水钟爱垂柳,尊重垂柳像人一样爱美的心愿,所以“不忍得冻上”,这样,不仅写出了水清、柳美,还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7.最后一段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①暖: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

 ②绿:作者极写绿萍之绿,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绿。

 ③清亮:作者通过写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以及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如同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来表现水的清亮。

 六、课文主题

 文章紧紧围绕“温晴”这一特点,主要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城、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寄寓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