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葶苈子的别名 7 葶苈子的处方用名 8 来源 9 产地 10 原植物形态 11 采收与初加工 12 生药性状 13 葶苈子的炮制 13.1 炮制方法 13.1.1 葶苈子 13.1.2 炒葶苈子 13.2 成品性状 13.3 质量要求 13.4 炮制作用 13.5 炮制研究 13.6 葶苈子的贮存 14 性味归经 15 葶苈子的功效及主治 16 葶苈子的用法用量 17 葶苈子的化学成分 18 葶苈子的药典标准 18.1 品名 18.2 来源 18.3 性状 18.3.1 南葶苈子 18.3.2 北葶苈子 18.4 鉴别 18.5 检查 18.5.1 水分 18.5.2 总灰分 18.5.3 酸不溶性灰分 18.5.4 膨胀度 18.6 含量测定 18.6.1 南葶苈子 18.7 葶苈子饮片 18.7.1 炮制 18.7.1.1 葶苈子 18.7.1.1.1 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18.7.1.2 炒葶苈子 18.7.2 性味与归经 18.7.3 功能与主治 18.7.4 用法与用量 18.7.5 贮藏 18.8 出处 19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葶苈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葶苈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葶苈子 1 拼音
tíng lì zǐ
2 英文参考semen lepidii [朗道汉英字典]
semen tingli [朗道汉英字典]
drabae,seme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ansymustard seed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1)Semen Lepidi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2)Semen Descuraini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1)pepperweed see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2)tansymustard see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葶苈子
葶苈子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 或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 (L.) Webb ex Prantl 的干燥成熟种子[1]。前者习称“北葶苈子”,后者习称“南葶苈子”[2]。
葶苈子味苦、辛,性大寒[2]。归肺、膀胱经[2]。葶苈子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能[2]。生品力速而较猛,降泄肺气作用较强,长于利水消肿,宜于实证[2]。用于胸水积滞和全身水肿[2]。炒葶苈子药性缓和,免伤肺气,可用于实中挟虚的患者[2]。多用于咳嗽喘逆,腹水胀满[2]。
《中华人民***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1)Semen Lepidi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2)Semen Descuraini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1)pepperweed seed(《中医药学名词(2004)》)
(2)tansymustard seed(《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葶苈子的别名北葶苈子、甜葶苈子、辣辣菜。
7 葶苈子的处方用名葶苈子、炒葶苈子[2]。
8 来源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 Lepidum apetalum,Willd. 或播娘蒿 Descurainia sophia(L.) Webb ex Prantl 的干燥成熟种子[2]。前者习称“北葶苈子”,后者习称“南葶苈子”[2]。
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北美独行菜L. virginicum L.或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 (L.) Webb的种子[3]。
9 产地葶苈子主产河北、辽宁、内蒙古及江苏、山东、安徽等地[3]。
10 原植物形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5~30cm。茎直立,多分枝,具 *** 状腺毛。基生叶狭匙形,羽状浅裂或深裂,长3~5cm,宽1~1.5cm,叶柄长1~2cm;上部叶线形,有疏齿或全缘。总状花序顶生;花极不,萼片4,椭圆形;花瓣丝状;雄蕊2~4;雌蕊扁圆形,顶端微凹,柱头头状,子房2室。短角果,近圆形或椭圆形,扁平,长约3mm,上部具极窄翅。种子小,淡红棕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于路旁、沟边或山坡、田野。主产河北、辽宁、内蒙古。
11 采收与初加工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2]。
12 生药性状种子扁卵形,长1~1.5mm,宽0.5~1mm。表面棕色或红棕色,微有光泽,具纵沟2条,其中1条较明显。一端钝圆、另端尖而微凹,类白色,种脐位于凹入端。味微辛辣,粘性较强。
13 葶苈子的炮制汉代有熬令黄色,捣末为丸(《金匮玉函经》),熬法即今之炒法,仍为当前主流方法[2]。
南北朝刘宋时期有“凡使,以糯米相合,置于灶上微微焙,待米熟,去米,单捣用”(《雷公炮炙论》)[2]。
唐代有隔纸炒(《外台秘要》)[2]。
宋代有“以水净过,日晒干,却用浆水禁一炊久,取出,又日晒干”(《太平圣惠方》)[2]。
明代炮制方法较多,有酒洗炒,酒浸炒;用黑枣拌匀,蒸用;“纸上炒令紫色,捣如膏,裹两瓦子合床脚下,漉去油”(《普济方》);蒸熟(《医学入门》)[2]。
清代增加了醋炒(《串雅补》)。还论述了炒制作用,“不炒则不香,不能散,故必炒用”(《本草问答》)[2]。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黄等[2]。
13.1 炮制方法 13.1.1 葶苈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用时捣碎[2]。
13.1.2 炒葶苈子取净葶苈子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鼓起,断面浅黄色,并有香气逸出,取出放凉,用时捣碎[2]。
13.2 成品性状葶苈子呈扁卵形(北葶苈子)或长圆形略扁(南葶苈子)。表面棕黄色或棕红色,微有光泽。味微辛苦,略有黏性。[2]
炒葶苈子呈棕褐色,具香气,无黏性[2]。
13.3 质量要求称取本品约0.6g,照《中国药典》一部附录膨胀度测定法测定,北葶苈子膨胀度不得低于12,南葶苈子膨胀度不得低于3[2]。
13.4 炮制作用葶苈子味苦、辛,性大寒。归肺、膀胱经。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能。生品力速而较猛,降泄肺气作用较强,长于利水消肿,宜于实证。用于胸水积滞和全身水肿,如治胸水和全身水肿、小便不利、喘急;又如用于腹水胀满的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方论》);用于湿热中阻,水肿胀满的葶苈丸(《严氏济生方》)。[2]
葶苈子炒后药性缓和,免伤肺气,可用于实中挟虚的患者[2]。多用于咳嗽喘逆,腹水胀满[2]。如治痰饮喘咳胸闷的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方论》);用于肺痈咳唾脓血的葶苈薏苡泻肺汤(《张氏医通》);治水饮停聚,水走肠间,辘辘有声,腹满便秘,小便不利的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方论》)[2]。同时外壳破裂,酶被破坏,易于煎出药效,利于苷类成分的保存[2]。
13.5 炮制研究葶苈子含芥子苷、芥子堿及脂肪油等[2]。
实验发现,炒后芥子苷含量是生品的1.77倍;炒品水煎液中芥子苷含量是生品的2.73倍,可增强止咳效果[2]。且炒后杀酶保苷,提高煎出率,减少了有 *** 性的芥子油的含量,故葶苈子炒用是有道理的[2]。
13.6 葶苈子的贮存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蛀。[2]
14 性味归经葶苈子味苦、辛,性大寒;归肺、膀胱经。(《中华人民***和国药典》(2010年版))
葶苈子味辛、苦,性寒;入肺、膀胱经[3]。
15 葶苈子的功效及主治葶苈子具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的功能。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胸腹水肿、小便不利。
葶苈子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能[2]。
生品力速而较猛,降泄肺气作用较强,长于利水消肿,宜于实证[2]。用于胸水积滞和全身水肿,如治胸水和全身水肿、小便不利、喘急;又如用于腹水胀满的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方论》);用于湿热中阻,水肿胀满的葶苈丸(《严氏济生方》)[2]。
炒葶苈子药性缓和,免伤肺气,可用于实中挟虚的患者[2]。多用于咳嗽喘逆,腹水胀满[2]。如治痰饮喘咳胸闷的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方论》);用于肺痈咳唾脓血的葶苈薏苡泻肺汤(《张氏医通》);治水饮停聚,水走肠间,辘辘有声,腹满便秘,小便不利的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方论》)[2]。
葶苈子具有泻肺行水,祛痰定喘的功效,治痰涎壅肺,咳嗽气喘,面目浮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近用于肺源性心脏病水肿[3]。
16 葶苈子的用法用量煎服,4.5~9g[3]。
17 葶苈子的化学成分葶苈子含芥子甙(sinigrin)、脂肪油、蛋白质、糖类。
葶苈子含芥子苷、芥子堿及脂肪油等[2]。实验发现,炒后芥子苷含量是生品的1.77倍;炒品水煎液中芥子苷含量是生品的2.73倍,可增强止咳效果[2]。且炒后杀酶保苷,提高煎出率,减少了有 *** 性的芥子油的含量[2]。
独行菜种子含脂肪油、黑芥子苷(Sinigrin),并含有强心成分[3]。
播娘蒿种子含挥发油,内有异硫氰酸芐酯、二烯丙基二硫化物等;又含脂肪油15%~20%,油中主要为亚油酸32.5%、油酸25.1%及芥酸等;还含强心苷,其中有七里香苷甲(Helveticoside)、毒毛旋花子苷元、葡萄糖糖芥苷(Erysimoside)、卫矛单糖苷(Evomonoside)、卫矛二糖苷(Evodiside)[3]。
葶苈子醇提取物对动物的在体心脏及心肺制备标本均呈强心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减慢心率,降低传导速度,大量则可引起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3]。
葶苈子还有平喘及利尿作用[3]。
播娘蒿种子醇提物有一定毒性反应如恶心、腹泻等[3][3]。
18 葶苈子的药典标准 18.1 品名葶苈子
Tinglizi
DESCURAINIAE SEMEN LEPIDII SEMEN
18.2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L.)Webb.ex Prantl.或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南葶苈子”,后者习称“北葶苈子”。
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
18.3 性状 18.3.1 南葶苈子呈长圆形略扁,长约0.8~1.2mm,宽约0.5mm。表面棕色或红棕色,微有光泽,具纵沟2条,其中1条较明显。一端钝圆,另端微凹或较平截,种脐类白色,位于凹入端或平截处。气微,味微辛、苦,略带黏性。
18.3.2 北葶苈子呈扁卵形,长1~1.5mm,宽0.5~1mm。一端钝圆,另端尖而微凹,种脐位于凹入端。味微辛辣,黏性较强。
18.4 鉴别(1)取本品少量,加水浸泡后,用放大镜观察,南葶苈子透明状黏液层薄,厚度约为种子宽度的1/5以下。北葶苈子透明状黏液层较厚,厚度可超过种子宽度的1/2以上。
(2)南葶苈子? 粉末黄棕色。种皮外表皮细胞为黏液细胞,断面观类方形,内壁增厚向外延伸成纤维素柱,纤维素柱长8~18μm,顶端钝圆、偏斜或平截,周围可见黏液质纹理。种皮内表皮细胞为黄色,表面观呈长方多角形,直径15~42μm,壁厚5~8μm。
北葶苈子? 种皮外表皮细胞断面观略呈类长方形,纤维素柱较长,长24~34μm,种皮内表皮细胞表面观长方多角形或类方形。
(3)南葶苈子? 取本品粉末1g,加70%甲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对照品,加30%甲醇制成每lml含9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酸乙酯一甲醇一水(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热风吹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
18.5 检查 18.5.1 水分不得过9.0%(附录Ⅸ H第一法)。
18.5.2 总灰分不得过8.0%(附录Ⅸ K)。
18.5.3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附录Ⅸ K)。
18.5.4 膨胀度取本品0.6g,称定重量,照膨胀度测定法(附录ⅨO)测定。南葶苈子不得低于3,北葶苈子不得低于12。
18.6 含量测定 18.6.1 南葶苈子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一0.1%醋酸溶液(11:8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峰计算应不低于58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30%甲醇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l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C33H40O22)不得少于0.075%。
18.7 葶苈子饮片 18.7.1 炮制 18.7.1.1 葶苈子除去杂质和灰屑。
18.7.1.1.1 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同药材。
18.7.1.2 炒葶苈子取净葶苈子,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有爆声。
本品形如葶苈子,微鼓起,表面棕黄色。有油香气,不带黏性。
33H40O22)不得少于0.080%。
18.7.2 性味与归经辛、苦,大寒。归肺、膀胱经。
18.7.3 功能与主治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胸腹水肿,小便不利。
18.7.4 用法与用量3~10g,包煎。
18.7.5 贮藏置干燥处。
18.8 出处《中华人民***和国药典》2010年版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