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有人说,那应该读“长”。而且,长夏不是指漫长的夏天,而是指阴历六月。
远的不说,《汉语大词典》中就有这样的解释。书中引《素问·六节藏象论》:“春勝長夏。”王冰注:“所謂長夏者,六月也。”不过,这只是一种解释,书中又说此词也指夏日,“因其白昼较长,故称。”并引唐沈佺期《有所思》诗:“坐看長夏晚,秋月照羅幃。”以及金蔡珪《寄通州王倅》诗:“長夏少人事,官閑簾户深。”
还有清刘大櫆《游百门泉记》:“亭外廊四,周廊之内,老柏十數株蔽日,長夏坐其内不知有暑也。”等等例子为证。
换句话说,《汉语大词典》认为“长夏”这个词有两种解释,不过,在读音方面,它并没有说有两种。作第一种解释的例子,大多数跟医书有关,《素问》啊,《类经》啊,《普济方》啊,等等。“所謂長夏者,六月也。土生於火,長在夏中,既長而王,故云長夏也。”这“长”分明是动词,那么,应该读“涨”了。
《汉语大词典》中没有引杜诗为证,但杜诗注中明确引了唐沈佺期《有所思》,看来也该作第二解。但是,《唐诗鼓吹》卷二薛逢《午睡夢江外兄弟》:“長夏居閑門不開。”元郝天挺注引梁元帝《纂要》云:“夏為長嬴,即恢台也,言夏氣大而育物,故云長夏。”那么,至少郝天挺认为薛诗中的“长夏”应该读如“长育”之“长”。既然如此,杜诗也应该一样吧。
金元之间,有两个人都叫郝天挺,更妙的是,两人都跟元好问有关系,一个是元的老师,一个是元的学生。《唐诗鼓吹》是元好问编的,作注的便是做学生的这位郝天挺,他的说法应该是有根据的。清人纪昀的学问,可能比他更好。即使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谈狐说鬼的时候,也不忘露一露汉学家的小学功底。他认为“长夏”就是六月,大家把“长夏江村事事幽”中的“长”读作平声,都错了,历来注家似乎也都没有注意到。而他的这个观点,藏在鬼狐故事的夹注中,历来读者也很少注意到。
我得好好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