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的语言跟你一辈子,学得的语言帮你一辈子。
咋一听,好像都一样。其实笔者想告诉大家的是,如果你从小很轻松地同时获取(acquire)你的母语和第二语言,你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但过了青春期后,才开始学习(learn)你的第二语言,只在需要时帮助你,如不继续学习就不会伴你一辈子。除非你将学得的语言知识转换成获得的语言知识或技能。
回想起自己的语言学习经历,可分两个阶段: 语言获得阶段和语言学习阶段。笔者出生在中国上海,第一阶段;从出生到开始上小学都说上海话,俗称“沪语”。这是我获得的第一语言,也可称我的母语,完全是通过自然沟通交流获得的。没有背单词学语法。然而在这期间我也同时获得了汉语(普通话),完全没有记单字学汉语语法。应该是在上小学之后才开始了正规地学习汉语,所以说沪语和汉语都是我的母语,这两种语言至今不会忘,将会跟我一辈子。根据本人的回忆这两种语言都没有相互干扰。我的祖籍是湖南湘潭,祖父母在上海都说湖南话(湘语),也会上海话,只是乡音难改。自小能听懂湖南话,但是不会说还是不愿说,不得而知。
汉语应该是获得和学得两种方法同时并进,而且还在所谓的关键期之内。学习汉语就像一般小学生一样,由简到难。也没有背语法规则,更没有背诵三字经,四书五经,但是唐诗宋词却颂读不少。从“大小多少,上下来去”等学起,记忆最深刻的是父亲希望每个小孩都要“描红”,即用毛笔写在印有红字的本子上。帮助学生如何书写顺序,其实对我以后练习书法很有帮助,现在不知国内小学生是否还有练习。我有时也让我的美国学试写毛笔字。应该处处培养学生的兴趣。
第二阶段就是英语学习和获得阶段;家父是新中国首批的远洋航运船长之一,英语是他工作的交流工具。每次回国休假,总喜欢高声朗读英文书籍,也不要求我们一起参与。现在想起此经历对我的语言获得经验多少有正面的影响。中学时,我对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深信英语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学习英语初期完全是自学,严格地说是阅读英文原著。开始阅读家父、伯父留在家里的英文文法、词典等书籍,印象最深的是英文版“读者文摘”,因为文章短小有趣。多数时间不愿停下来查字典,除非遇到非查不可的词汇。一般以兴趣和百分比为准则,80%-90% 就可以了。以后也读英文报章杂志,当时印象最深的是英文版“北京周报”和一些***产国家的英文报纸。最有印象的英语有声教材是“灵格风”,也许是喜欢这个教材学会了英国口音。后来学习了“英语900句”改学美国口音。通过阅读自学英语用了很多年,直到进入师范大学英语系才有系统地学习语法规则,加强听力等。但是当时对英语已经有了语感,不符英语规范的错误会马上感觉到。语法和词汇都在阅读中领悟到,记得读过许国璋的6-8册。一般与同学、老师讨论中都是在语法正确的前提下,哪些更符合英语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