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就“爱”本身而言,西门庆比武大郎更爱潘金莲。 根据商务印书馆1983年1月第二版<现代汉语词典>第4页,“爱”的解释如下:1)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2)喜欢; 3)爱惜,爱护;4)常常发生某种行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显然,最后一条不在我们这里的讨论范围之内。而就其前三点而言,西门庆不仅比文盲武大郎知道得多,而且也都比生性木讷和淡泊的武大郎做得好,并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2、 从感情交流和感情的深度上说,西门庆比武大郎更爱潘金莲。武大郎从小受人歧视,性格自闭,不擅与人交流,更别说与女人交心甚至相知了。读书不多,对于爱的理解也只是止于“有吃有穿平平安安,相敬如宾和气过日子”。一切都是逆来顺受,自己都不愿了解自己,更别谈了解美女潘金莲所思所想了。 而西门庆却是个调情圣手,感情细腻,熟知女人心理。不仅勇于接近女人、了解女人,更乐于投女人所好,尽心尽力满足女人活下去所必需的虚荣、浪漫和攀比心理。在<水浒>中,当西门庆以小恩小惠、浓情和甜言蜜语敲开潘金莲的心扉后,于装作拾筷于桌下把玩古时女人最忌讳的小脚时,潘金莲就已就范,并就此拉开两情相悦的序幕。 3、 从责任感上说,西门庆比武大郎更爱潘金莲 武大郎精神上不能满足潘金莲,在物质上的捉襟见肘更是让潘金莲心寒不已。作为一个好男人,本该以女人为一所好学校,为了让女人过上好日子,倾尽全力的争取更好的明天。可是,武大郎的远大理想也只是多烙些烧饼去卖。甚至当武松因打虎出名当上官后,也不听潘氏的劝告,借机谋个好生路,彻底让潘氏伤透了心。 西门庆却是事业有成,除了经商外,在官府内外更是打点得周周全全,算得上一个在当地呼风唤雨的大角色。这样的大人物看上自己,甚至不顾自己身份的讨好于潘氏,这让潘氏曾经失落无比的心获得了空前的虚荣心的澎胀。据<金瓶梅>中记载,西门庆收了潘氏以后,并未始乱终弃,而是无论在外怎么花,对潘氏永远是宠爱有加,真心加全心对待;当然,这也是潘氏对其死心塌地的原因之一。 4、 在全心全意喜欢潘氏的层面上,西门庆比武大郎更爱潘金莲。武松出现以前,武大郎还是很爱惜妻子的,一切言听计从,惟其马首是瞻。但武松的出现改变了一切,武大郎心中的兄弟之情占胜了一切,封建的“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落后挨打观念占了上风,于是不仅感情上更多的冷落了潘氏,更在越来越多的细节上不依从潘氏,而且不问理由。这就便潘氏由不习惯转变成了怨恨。 西门庆则不同,首先,他的身份和地位注定了他的权威,于是说话做事说一不二、当断则断。对待潘氏,则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全心全意的对待。物质上自不必说,两两相对时,感情上的全心全意也是有目***睹的。 5、 在性的满足和快乐层面上,西门庆比武大郎更爱潘金莲。根据<金瓶梅>,潘氏的第一次性生活是被张大户强行破身,自然谈不上快乐和满足;嫁与武大郎,由于武大郎的形象和关键本钱的不足,潘氏一直未得到过满足,常常在武大郎快速的满足之后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前两年电视剧<水浒>让潘氏反复洗澡来反映她的性压抑,比<金瓶梅>中含蓄得多,令人赞赏。而遇到西门庆后,如书中所言,潘氏暗叹:“真伟男子也!”,从此颠鸾倒凤,在肉体上彻底被西门庆所征服。 6、 在为对方的牺牲精神上,西门庆比武大郎更爱潘金莲。武大郎死前,念念不忘让卖梨的小哥转告武松为他报仇,并对潘氏和西门庆许下恶咒;而西门庆无论是在<水浒>抑或<金瓶梅>中的死法,都未见得他嘱人怎生的为他复仇。而且,武大郎自从潘氏红杏出墙后就一直后悔当初的选择,认定伊为红颜祸水;相反,西门庆却是及时行乐,从未对自已的言行后悔过。 7、 在给潘氏的物质生活和名份上,西门庆比武大郎更爱潘金莲。古时女子的命运分五类:妻、妾、丫鬟、尼和妓。潘金莲是被张大户破身后,从丫鬟上升为小妾不成,被张大户的大老婆作主,近乎羞辱般特意下嫁给任谁也看不上的武大郎。从曾经大户人家看惯大场面、吃用不愁甚至沾点奢侈边,一下子降到粗菜淡饭、布衣寒舍,还得多找机会外出缝补贴补家用的武家,其中的反差和失落可想而知,真有些“落毛的凤凰不如鸡”的感觉,做人做到这个份上,真是感觉不到一点乐趣了。 西门庆的出现给了她一线生机,不仅物质上几可达到呼风唤雨的程度,而且扫去武大郎这个障碍后,她作了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