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经典成语 - 连绵词名词解释

连绵词名词解释

连绵词名词解释为:是“联绵词”的别称,双音节语素的一种。

1、联绵词范围。

联绵词包括双声的、叠韵的、双声。双声的,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韵的,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双声,叠韵的变音。

2、联绵词用法。

在对联中,联绵词必须对应联绵词,不能与其它词性的词相对。古代严式对更主张在联绵词中必须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3、连绵词组成。

连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它有两个字,只有一个语素。这两个字有的是声母相同,如“慷慨”;有的是韵部相同,如“窈窕”;有的是同音重复,如“孜孜”;还有的两个音节没有什么关系,如“嘀咕”。

4、连绵词解释。

前三种联绵词的存在加强了汉语的音乐性。连绵词不能拆开使用,很少的因修辞需要而分开(如“天翻地覆慨而慷”)也不能拆开来解释。联绵词不能就字面来进行解释,如“仿佛”不能解释为“模仿佛爷”。

特点介绍:

不能拆开来解释。例如,“望洋”不能拆开来解释为望着海洋。明确地讲,联绵词词意与字形无关,字形只是作为单纯音符而存在,文字本身的意义在它充当联绵词的书写符号时被舍弃了。

关于这一点,王力先生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联绵词中的两个字仅仅代表单纯复音词的两个音节,古代注释家有时把这种联绵词拆成两个词,当做词组加以解释,那是绝大的错误。”有一词多形的特点。

一个联绵词往往有多种书写形式。比如“徘徊”可写作“俳佪”。如“蹒跚”可写作“盘跚”、“ 跚”都是“跛行貌”,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参见《辞通卷六·十四寒》又如“彷徨”可写作“徬徨”、“仿偟”、“彷皇”。

都表示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这个意思。《辞通》曰:“犹豫徊也”,再如“踌躇”也可写作“ 踯躅”、“踌伫”等。

有一词多义的特点,这一点很重要,最不易引起人的注意,往往被疏忽,造成望文生义,曲解文义的错误,尤其是差别细微,容易被忽略的联绵词。比如“缥缈”,《辞通》曰“远视之貌”。这就要求在理解上要因文定义,仔细辨析。

如长恨歌中:“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一句缥缈要解为“虚幻渺茫,不可捉摸,”正是“玄远貌”,再如徐迟《黄山记》:“这样,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虚无缥缈的雾......”却是轻举而不实在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