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他留着一撇胡须,皮肤黝黑泛红,常戴褐色毛毡牛仔帽,留着的及腰长发常束成一把,只要你说出这些特征,大部分在康乐草原放牧的裕固族人民都能够说出他的名字——扎西。他是肃南当地有名的裕固族民歌歌手。初见扎西,记者被他粗犷的外貌形象所吸引,但是在深入了解后,更折服于他纯朴真诚的牧民品质。“我不知道怎么表达,我这个人不怎么会说话。”在面对行者采访时,他略显拘谨,但是当深入谈及裕固民歌和裕固文化后,他黄褐色的眼眸透出丝丝光芒,话也开始变得多起来。
坚持梦想,务实筑就理想
扎西出生在康乐乡的一个普通牧民家庭,他说,自己从小就喜欢音乐,特别享受在放牧时的放声高歌。但是由于家里贫困而上不起艺术学院,只能一人独自外出追求自己的梦想。虽然日子漂泊且充满变数,但他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在音乐人生中孜孜追求,不断进步。
应记者的邀请,扎西在采访现场即兴演唱了一段裕固民歌《阿尔泰苍狼》,他自如地在自己的歌声中徜徉,其行腔优美、气势豪放、情感真切,如草原上的清风那般自如、悠然、美妙,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陶醉其中。扎西的音乐继承了裕固民族传统,他的妻子说,这都来自于他在康乐草原上的生活经历、特殊感受以及他对裕固族文化的深深热爱。
此前,记者采访了扎西的邻居。众人评价,他在舞台上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曾凭借自己的歌唱天赋,在各种大型歌手大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在他的年少时代,为了在歌唱技巧上有更大的提升,他努力争取,进入兰州西北民族大学进修,学习更专业的乐理知识。从此,他把裕固族民歌的形式、韵律、类别等熟记心中,几乎张口即来。从那以后,他唱着民歌从家乡康乐草原一路走出,开始了他演唱裕固民歌的艺术生涯。
行者扎西说,每一场演出、每一次演绎,他都坚持要让作品深入观众的内心,秉持着热忱真情演唱、激情演出,将自己的所有精力贡献给舞台。在这种理念中,他凭着对民族的热爱,对理想的坚持,他把裕固音乐带到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为裕固文化的发展贡献者自己的力量。
归去来兮,肩负责任大山
正当扎西踌躇满志,正准备进一步深造时,却不得不面临新的抉择。一方面,是年迈的父母需要儿子照顾,一方面,是家里牧场急需人手打理,另一方面,是执着多年的梦想。扎西思虑再三,最终决定离开舞台回到思念的家乡——肃南祁连山脚下的康乐草原。
看远方群山环绕,深褐黛绿;听雪山融水潺潺,浊浪翻腾,这就是扎西的故乡。回到故乡后,他毅然而然担当起照顾家人的责任,经过长年奔波和颠沛流离的生活后,当扎西回忆当年做出离开歌唱舞台的瞬间,他眼眸中透露着一丝不甘:“唱了这么多年歌,心里真的有很多舍不得,但一想到家里的小孩和老人,又不愿彻底放弃梦想,所以就近找了一些离家近的歌舞团,继续保持演出的锻炼”。因此,离开舞台后他选择进入离家较近的马蹄寺歌舞团,承担起家庭日常生活责任的同时也继续执着追求音乐梦想。
除了在歌舞团将民族民歌传播到各地外,在家乡肃南,他成为裕固族文化的传播者,将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裕固族历史,用歌舞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上。还在肃南康乐乡当地开办了裕固族传统农家乐,整合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明星”。
甘之如饴,传承裕固文明
裕固民歌是裕固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裕固民歌独具风格,曲调朴实优美,其格律还保留着一些与《突厥语词典》中记载的四行一段押尾韵的民歌形式相一致的民歌,同时又吸收了汉族的小调,回族和东乡族的“少年”,藏族的山歌、酒曲以及蒙古族的划拳曲等,并且把各种风格巧妙地融为一体,成为独具本民族特色的优秀民歌。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扎西对传统裕固民歌的热爱之情,而且看到他对自身文化的强烈自豪感和归属感。
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裕固族现存人数仅为14378人,多分布于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是甘肃省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扎西对自身民族文化的传承表示担忧。“现在的年轻一代很少会唱裕固族民歌和爱唱裕固民歌,而且裕固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文化的传承只能通过口头相传,所以很有可能面临失传。”对此,他认为保护裕固族文明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政府,特别是学校应大力提倡讲裕固语或者开展一些关于裕固语和裕固民歌的课堂。此外,他还提出了一个小小的建议:“小孩子都喜欢动画,我们可以把动画片通过裕固语形式在肃南地区播放,这样子,小孩子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裕固语言的熏陶了。”
“希望裕固族的年轻人能够负担起传承裕固族文化的重任。”扎西呼吁道。采访结束后,扎西缓缓走出裕固族帐篷,看着眼前的深邃绵长峡谷,陷入了沉思……
记者后记:
归去与来兮,坚守与传承。采访结束后,耳边仍不时回响起扎西曲调高昂、奔放、粗犷、悠扬的歌声,如同咏叹调般,永无止息。
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种信念,扎西用热忱坚持着传承裕固族文化,任重而道远。我坚信扎西内心不变的信仰和对裕固族文化传承的种子将在康乐草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约稿,采访,排版,合作请发邮件:zmzg@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