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最美好的年纪和苏轼相遇;
她陪苏轼走过一生中最美好的时间;
她是苏轼心中永远忘不了的那个人。
她是王弗,苏轼最爱的人。
在《 亦真亦幻的苏小妹 》一文中,已经说过苏八娘的死给苏家带来了沉痛的打击,也让苏洵改变了对待儿子婚事的态度。
与其包办婚姻,不如让孩子们自主择偶。
于是十九岁的苏轼和十六岁的王弗相遇了。
王弗和苏轼是老乡,他们都是眉州人。王弗的父亲王方是眉州当地有名的一个知识分子,曾是地方高考状元,声望很高。
所以王弗虽不算出生于“大家”,但在父亲的教导下,她仍是个“闺秀”。
在民间传说中,苏轼和王弗是这样相遇的:
话说苏轼一直接受的都是来自父母的家庭教育,家教毕竟有局限,想要金榜题名还得接受“过来人”的指导。
因此,少年苏轼参加了老进士王方创办的“高考特训班”,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做准备。在王老师的封闭特训下,苏轼的成绩突飞猛进,在同学中名列前茅。
本着寓教于乐的思想,王老师经常会带学生们外出游玩。
有一次,王老师带领学生们来到离学堂不远的一处水池玩赏。
这处无名的水池清澈见底,静静流淌在百丈崖壁之下,四周风景秀丽,令人赏心悦目。最有趣的是,池中的鱼儿极有灵性,只要池边有人拍掌,鱼儿就会听从召唤集群浮出水面。
王老师提议,让学生们为这无名的水池命名。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行动起来,纷纷把自己想到的名字写在字条上。
王老师一一拆开字条,看到的都是一些非主流杀马特的名字,不免有些失望。
最后只剩苏轼和女儿王弗的字条。王方拆开看时,不觉吃了一惊,两个字条上不约而同的写着同一个名字:唤鱼池。
这奇妙的默契注定了两人会有一段美妙的缘分,于是在双方家长的支持下,苏轼和王弗走到了一起。
至今,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唤鱼池仍然水波不惊,缓缓的为后人讲述着这段浪漫的故事。池边还筑有苏轼和王弗依偎在一起的塑像,据说旁边崖壁上苍劲有力的“唤鱼池”三字,正是当年苏轼的亲笔手书。
不难判断,唤鱼池的传说和苏小妹的故事一样,都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有关于苏轼的同人文,苏轼和王弗究竟是如何相遇的有待考证。
不管相遇如何,苏轼和王弗最终结为夫妻,他们婚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王弗无疑是一个贤惠的媳妇。
待嫁闺中之时,她侍奉双亲无微不至;嫁给苏轼之后,她又视公婆为父母,孝顺备至未有丝毫怠慢,她贤惠的德行以及严谨持家的态度在当时远近闻名。
可以看出来王弗和程夫人相处的很融洽,是婆媳关系的良好典范。
要知道,宋代“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已经确立并根深蒂固,在那样一个时代,想要处理好婆媳关系是极其不容易的,这一点从苏八娘的悲惨遭遇就能窥见一二。
所以,王弗在当时能够做到“皆以谨肃闻”是很难得的。
王弗嫁刚给苏轼的时候,苏轼正在紧张的备战高考,成天手不释卷秉烛夜读,王弗则红袖添香片刻不离。
最初,苏轼认为自己乖巧懂事的娇妻只是喜欢粘着自己罢了,自己读的什么书写的什么东西她是不会懂的。毕竟那是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苏轼不奢求能和妻子吟诗作对,她有耐心能陪着自己,听自己念那些晦涩难懂的诗文,苏轼就已经感到很满足了。
然而苏轼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枕边人究竟藏着多大的本事!
直到有一天,正在背书的苏轼刚念出上句却忘了下句,冥思苦想的时候,王弗在一旁笑语盈盈的给苏轼提醒,提醒的内容和书中只字不差。
这让苏轼感到很意外:“你只是碰巧在我背书时记得有这句话吧?”
王弗莞尔一笑:“你可以考考我啊!”
苏轼一连给王弗出了好几道高考必考题,王弗都对答如流并且见解颇深。
苏轼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妻子竟是这样一位深藏不露的才女,他不禁对王弗刮目相看。
其实在宋朝那样一个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里,即便是女孩子也有获取知识的权利。很多有条件的女孩子都不会放过舞文弄墨的机会,更何况王弗的父亲王方曾是高考状元,所以王弗有更多的机会获取知识,她看过的书甚至不比苏轼少!
如果说之前苏轼仅仅把王弗当做妻子,用古人对待妻子的礼仪对待王弗,那么从这件之后,苏轼对自己妻子有了更深的了解,对王弗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从此以后,王弗不单是苏轼的妻子,更成为苏轼最亲密的朋友和知己!
这种从相识相爱到相知的情感积累,是后来的王润之也好,朝云也罢,没有任何人能够替代。
二十六岁的苏轼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这是他人生中第一份正式的工作,苏轼很重视这次工作机会,比他还重视的是他的妻子王弗。
每每回家,王弗都会对苏轼仔仔细细地“盘问”一遍,不是问苏轼有没有找小三,当然这个问题可能也在询问之列,但是王弗更关心的是苏轼的工作情况。
她叮嘱苏轼:“这里不是咱老家,出啥事没人罩着你,你做什么事给我收敛点,收起你那傲娇的小性子!”
毕竟自己心爱的男人第一次工作,毕竟自己的男人还太年轻,毕竟自己的男人就像一个永远都长不大的孩子,无时无刻不让人担心。
王弗就这样守在家中,期盼着、欣慰着、担忧着、祝福着......
王弗沉稳内敛,苏轼则阔达张扬,说白了就是大大咧咧,对任何人都不加防备。两人正好相辅相成。
王弗深知自己的老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就像一个辛勤的园丁,为了避免苏轼树大招风,王弗时不时就要给苏轼剪剪枝丫。
做官做久了,朋友就多了,加上苏轼才名远播,总有人想来巴结他。
苏轼和访客在家中侃大山的时候,按照古代的礼数王弗是不可以露面的。
可王弗和苏轼这两口子从骨子里就不是什么循规蹈矩的人!
每每有客人来访,王弗就悄悄躲在屏风后面偷听。
客人一走,王弗就出来“指手画脚”:
“那个谁谁谁,他的智商跟你就不在一条线,你怎么跟那种人聊得那么嗨?!”
“还有那个谁谁谁,他来拍你马屁准没啥好事!我跟你说,你给我离他远一点!”
但是苏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在他眼中,这世界上就没有坏人。所以对于王弗的劝诫,苏轼一笑而过,没有太当回事。
直到阴沟里翻了船,苏轼后悔早已来不及,因为,王弗已经不在了!
事实就是这样残酷,年仅二十七岁的王弗撇下苏轼和他们六岁的儿子苏迈,撒手而去。
苏洵待王弗如自己的亲闺女,他嘱托苏轼:“你媳妇跟着你这个混小子不容易,千万不要忘了她。你应该把她葬在你母亲旁边!”
王弗陪苏轼走过十一年,这十一年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都是最美好的时间。
这十一年里,王弗有一个爱自己且不断成长着的丈夫。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看着自己爱着的人一天天变得更强大,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
在这段时间里,苏轼金榜题名,他积累了足够自己用一生的名气,他在地方磨练自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将来的朝堂之争做好准备。和之后的颠沛流离相比,这算得上是他一生中最平稳的十一年。
王弗不用像王润之和朝云那样,随苏轼饱受贬谪的煎熬和迁移之苦,甚至还有牢狱之灾的担惊受怕。
也许老天早已安排好苏轼起起伏伏的一生,不忍再看见王弗这样一个可爱的女人也跟苏轼一起遭受漂泊的痛苦。于是老天让王弗早早离去,只把人世间最美好的幸福赐予她!
王弗与苏轼相遇的时候,他们都是最美好的。
她有着美好的年纪、美好的脸蛋儿、美好的家教、美好的婆家;
初遇王弗时的苏轼,是一个朝气蓬勃、无所畏惧、充满理想和抱负的有为青年。他正有大把的浪漫无处释放,他也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谈情说爱,只差遇到那个对的人。
在最美好的时间,遇见最美好的人。
相聚的时间很短,还好他们都曾彼此珍惜。
王弗死后没多久,苏洵也病逝了,接连的生离死别让苏轼淹没于哀痛之中无法自拔。
他怀着沉重的哀思为亡妻写下墓志铭,在墓志铭中尽述了妻子生前的点点滴滴。并根据父亲的嘱托将王弗葬在父母墓边。
然而此时的苏轼还是太年轻了,他远没有体会到失去这样一位妻子对他来说是一种多么大的损失!
我们不难假设,如果王弗能够一直陪在苏轼身边,能够一直在幕后听言,也许苏轼能够在他的一生中被少流放几次!
经历了一系列宦海沉浮,在十年之后,当苏轼再一次回想起自己的妻子,他终于明白了王弗对自己的重要性。
苏轼写下那首流传千古的悼亡词......
醉东坡醉眼朦胧看东坡
下期预告别着急,等时候到了,我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解析那首著名的悼亡词。
现在,先让我们把目光转向苏轼人生中的另一个节点:金榜题名。
进京赶考的苏轼遭遇了哪些波折?他又在考试中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