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耜读音为lěi sì,耒的声母为l,韵母为ei,声调为三声;耜的声母为s,韵母为i,声调为四声。
耒耜为我国古代神农发明的农具,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翻整土地、播种庄稼。后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又将耒耜发展成犁。
耒耜的发明证明我国古代对于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农学水平的提高。耒耜耒是耒耜的柄,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耒是一根尖头木棍加上一段短横梁。使用时把尖头插入土壤,然后用脚踩横梁使木棍深入,然后翻出。
扩展资料
陆龟蒙在《耒耜经》正文的开头,首先解释“耒耜”的含义。他说,“耒耜”是农书中的用语,是“学名”;人民群众习惯上把“耒耜”叫做“犁”。这就是说,在《耒耜经》中所谓“耒耜”即“犁”的代名词,因而所谓“耒耜经”自然也就是“犁经”了。
当然在古书中,“耒耜”是不是一定指“犁”,这倒不尽然。在不同文献中“耒耜”的含义是不尽相同的。在许多文章中,“耒”“耜”和“耒耜”两词的含义是不甚分明的。也有一些古书把“耒耜”作为农具统称的代词,即泛指各种农具。把“犁”称为“耒耜”,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比较多见。
百度百科-耒耜经
百度百科-耒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