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的起源
鸽子鸽种、鸟属、鸠鸽科、鸽形目、孵卵纲、脊椎动物门。
鸽子亦称家鸽、鹁鸽,鸽子的祖先是野生原鸽。早在几万年以前,野鸽成群结队地飞翔,在海岸险岩和岩洞峭壁筑巢、栖息、繁衍后代。由于鸽子具有本能的爱巢欲,归巢性强,同时又有野外觅食的能力,久而久之被人类所认识,于是人们就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鸽子作为家禽饲养。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5000年以前,埃及和希腊人已把野生鸽驯养为家鸽了。
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人就开始用鸽子传递书信了。根据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中介绍,大约在公元前2000多年,埃及的第五王朝就驯养鸽子;公元前1600多年印度的权贵阶层极爱养鸽,他们在宫廷内饲养着各种各样的鸽子达2万余只;到了公元前1000多年,埃及人已开始举行公开的鸽子竞赛,贵族们都以养鸽为乐,甚至用鸽子作为陪葬品,公元200年,巴勒斯坦人已十分普遍地饲养鸽子了,以后将鸽子传到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亚非各国。
我国也是养鸽的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越绝书》记载,"蜀有苍鸽,状如春花"。在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相马经》所见,其中就相马眼指出"欲如鸽目,鸽目固具五彩"。按该帛书含有楚的语调,由此推测,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南方,已经有了目色不同的鸽子。秦汉时期,宫廷和民间都醉心于各种鸽子的饲养与管理。
隋唐时期,在我国南方广州等地,已开始用鸽子通信,在《唐国史外》中就指出"南海舶,外国船也,每岁至安南、广州……舶发之后,海路必养白鸽为信,舶设,则鸽虽数千里亦能归"。这说明在海上的中外劳动人民已用鸽子传递信书,以向家人报平安。唐宋时期,养鸽之风极为盛行,在当时杭州一带,以养鸽为乐,在鸽腿上系上风铃,数百只群起群飞,望之若锦、风力振铃,铿如云间之佩。当时不但民间好鸽,皇室也不例外,唐朝宰相张九龄,在岭南家乡,曾养群鸽,并用鸽与家人来传递书信。到南宋时,高宗赵构更是迷恋养鸽,甚至不理朝政,故有人曾写打油诗,如《古杭杂记》中写道:"万鸽飞翔绕帝都,朝暮收放费工夫;何如养取云边雁,沙漠能传二圣书"。
明朝时,我国的养鸽已具相当水平,据《鸽经》记载,明朝正统年间在淮阳,一日大风雨,有鸽坠落在主人屋上,十分困乏。被捉之后,正准备杀吃,忽见足上有一油纸封裹的信函。看封面题字,知道该鸽是从京师来的,时间仅有3天。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从淮阳到京师,只有3天,空距700多公里,足见当时信鸽的竞翔水平。清朝时,养鸽业更是繁荣发展,这时我国已从国外引进了大批的优良名鸽品种。尤其到了清末民初,无论达官显贵、八旗子弟,还是走卒贩夫、顽童老翁,以豢鸽放飞者大有人在,少则畜养一二十只,亦有多至数百只者,这时的养鸽者非常喜爱给鸽佩哨。(给鸽尾带上哨子)人们不但可以看到鸽子在蓝天上翻飞,而且还能享受到美妙的太空雅乐。
鸽子是一种常见的鸟。世界各地广泛饲养,鸟纲,鸠鸽科,鸽属。翅膀宽大,善于飞翔。羽色有雨点、灰、黑、绛和白多种。足短矮,嘴喙短。食谷类植物的子实。嗉囊发达,雌鸽生殖时期能分泌“鸽乳”哺育幼雏,属晚成禽类。配偶终生基本固定,一年产卵5—8对。
由于人们对鸽子的偏爱以及饲养目的的特殊性,我们专门给它单列了个栏目。鸽子的归类――鸽种、鸟属、鸠鸽科、鸽形目、孵卵纲、脊椎动物门。
鸽子亦称家鸽、鹁鸽,鸽子的祖先是野生原鸽。早在几万年以前,野鸽成群结队地飞翔,在海岸险岩和岩洞峭壁筑巢、栖息、繁衍后代。由于鸽子具有本能的爱巢欲,归巢性强,同时又有野外觅食的能力,久而久之被人类所认识,于是人们就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鸽子作为家禽饲养。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5000年以前,埃及和希腊人已把野生鸽驯养为家鸽了。而家鸽经过多年的培育和优化,繁衍成当今的赛鸽,俗称信鸽。
/index9.htm
鸟类的分类
分类最主要是确定鸟种间的亲缘关系。例如鸽子和斑鸠的关系,绝对比鸽子和麻雀或斑鸠和麻雀的关系还要亲近。所以分类学家就订定一套分类标准,就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如果我们以麻雀为例,则它的分类阶层如下:
界 Kingdom.¨动物界
门 Phylum…¨脊椎动物门
纲 Class…¨鸟纲
目 Order.….燕雀目
科 Family.…¨文鸟科
属 Genus.…¨麻雀属
种 Species.¨麻雀
所以每一种鸟,都可依上述例子,确定它到底是哪一目、科、属的鸟种。而其亲缘关系,种比属近,属比科近,以此类推。但是我们用甚麼依据来做分类上的标准呢?最主要是以形态为基准(如嘴形、羽毛的排列、脚的鳞片…)。但近年来运用细胞遗传和蛋白质来做分类基准,已蔚呈一股潮流。根据上述的形态分类结果,现今存在全世界的鸟类,***有27目173科9000多种。
四、鸟类的羽毛与飞翔
羽毛是鸟类独一无二的特徵。没有羽毛,鸟类就飞不起来。鸟类除了生在前臂的飞羽外,还有一些其它羽毛,如体羽、绒羽、半绒羽、纤羽、刚毛(须)等(图二)。这些羽毛各有其功用,像体羽覆盖於体表,构成严密的保护层,使鸟体保持流线形,以利飞翔。而绒羽有保暖作用,在鸭子身上最多。最值得一提是飞羽,飞羽轻而富有弹性,在羽片上有很多羽小钩,互相钩住。当羽片裂开时,鸟类
只要用嘴一拨,它就又恢复原来羽片的模样,不像蝙蝠翼膜一裂开,就难以恢复原状,所以对鸟的飞翔有很大的帮助。
羽毛除了飞翔的功能外,尚能保护鸟类薄而脆弱的皮肤,也可以调节体温,并藉羽毛的颜色,传递讯息。
人类衣服穿旧或穿破,总需换换新衣,鸟类也是一样。一般的鸟类,一年里有两次的换羽,以确保羽毛的功能。除了换羽外,鸟类平时就很注意羽毛的维护,它们有水浴、日光浴、沙浴、蚁浴、涂油和涂抹粉冉羽等行为。蚁浴是某些鸟类(约200种)会让蚂蚁爬上身上,利用蚂蚁分泌的蚁酸帮忙除虫。而涂油是大部分鸟类有一个尾脂腺的腺体,会分泌油脂物,鸟常用嘴去刮取,再涂抹全身,以达
到防水的效果(如鸭子)。另外有些鸟类(如白鹭),羽毛的羽尖会破碎成很小颗粒,叫做粉冉羽。粉冉羽涂抹在鸟身上,能隔绝一些污物(如鱼的黏液)。
鸟类的飞翔,著重在前臂飞羽的结构。初级飞羽就如同飞机的螺旋桨,产生推进力,次级飞羽则像机翼,产生上升力(图三),而尾羽则起舵的作用。滑翔、翱翔、和振翅飞行是鸟类常见的飞行方式。大型的鸟,如鹰或海鸟,它们常利用上升的气流或海面阵风的差异,作盘旋翔翔飞行(图四),而一些小型鸟种,则常作振翅飞行。所以鸟翼的形状变化很大(图五),主要是为适应飞翔而演化出来的。
五、鸟类的生理结构
为了适应空中的生活,鸟类的骨骼起了很大变化,就是朝「轻」和「愈合」方向发展。一只鸟的骨骼重量,仅占其体重的5%左右,而人类骨骼,则占体重20%。鸟的骨骼大都中空,骨片薄,中空里面有斜行小骨梁,能强化薄弱的骨片(图六)。另外骨架一体化(愈合),减少不必要的可动关节,并且重心下移,在飞翔时起著平衡作用。但是鸟类为弥补身体的不灵活性(关节少),因而颈子特别灵活,.并比其它脊椎动物长,天鹅的颈椎有25块,最小的蜂鸟也有8块,比哺乳类的7块还多。另外鸟的颈椎构造非常特殊,猫头鹰的头可旋转至270度。
除了骨骼的变化外,鸟类的膀恍消失,直肠短,所以不贮尿粪,一有粪尿就排掉。而雌鸟右侧的卵巢和输卵管并已退化,雄鸟在非繁殖期间,睾丸则呈萎缩状态,这些都是减轻体重,有利飞行的适应。
在肌肉方面,鸟类的胸肌非常发达。胸肌是搧翅飞翔的主要动力来源,它附著在龙骨突上(图七),其重量约占鸟总体重的1/5-1/3以上,如将麻雀换算成和人一样的体重,则它的胸肌可发出3马力的功率,而人类的胸肌,只能发出l/8马力而已,所以一些尝试装上人工翅膀的人,模仿鸟类飞行,结果都失败了。
有一种候鸟叫金班行鸟,它每年春秋两季,都会往返於北极附近的阿留申群岛和夏威夷群岛之间,这两地的直线距离约3000公里,它以时速约90公里的速度,连续飞35个小时到达,中间并无休息。这种惊人的飞行力,是如何和办到呢?这就涉及到它的呼吸效率。鸟类的呼吸系统,有所谓的气囊结构(大部分为9个),气囊除了分布在内脏之间,有时也深入骨骼里面(图八)。当鸟类呼吸时,前、后气囊好像唧筒一样,使气体作同一方向流动,不似哺乳类的双向流动(图九),因而肺部永远都有新鲜空气进入,所以呼吸效率大为提高,对飞翔相当有利。
气囊除了辅助呼吸之外,还可以减少内脏摩擦,减低体重,以利飞行,并能调节体温(鸟类没有汗腺,余热山呼吸调节),在水禽方面,尚可增加浮力。
感官方面,鸟类的视觉最为发达。有些大型鹰雕的眼球比人还大,据估计视力比人类高3倍以上。在视野方面,除了一些肉食性的鹰、猫头鹰外,大部分鸟类的视野都非常宽广。以鸽子为例,它大约有300度的视野,有一种叫山鹬的鸟,视野更高达360度,也就是它前后都能看到来袭的掠食者。但是这些视野宽广的鸟类,它们看的东西比较没有立体感,不像鹰和猫头鹰,只将视野集中在前面(约70度),因双视重叠有立体感,对捕食猎物有很大帮助(图十)。这种视野的差异,主要是鸟眼在头部的位置,一般鸟类在头约两侧,而鹰和猫头鹰则集中在前面。
鸟类的听觉非常灵敏,能分辨人类无法区分的音符。在味觉方面,鸟类的味蕾很少(100个以下),而人类约有10000个,所以鸟类吃东西是没有甚麼味道的。除了少部分种类外,嗅觉和触觉也不很灵敏。
脚趾、璞和爪在鸟类中变化也很大(图十一)。如非洲驼鸟只有两趾,以适奔跑生活。鸭子趾间有璞,适於划水,如从空中降到水面时,还可用璞来当煞车。鹰常用利爪捕捉猎物……。这种种变异,无非是为了适应多变的栖息环境。
在长期的演化下,鸟类的嘴形变化多端(图十二),以适合捕食各种食物。像鹫的钩嘴,以利於撕碎猎物;像麻雀的嘴,适於咬碎种子;而鹦鹉的嘴尖,可以挖取果肉,嘴基则可咬开种子.,….。这样多变的食性,使鸟类在自然界食物网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除了嘴形变化外,鸟类的舌也是多种多样,啄木鸟舌能伸长,舌端有倒钩并具黏被,可伸入树穴钩黏昆虫;企鹅舌后部有角质钩,可牢牢钩住吞入的食物;有些蜂鸟舌能伸长,并能卷成管状,以吸食花蜜等。
六、鸟类迁移的奥秘
动物在两地之间,有周期性往返,谓之迁移。在动物界中,某些昆虫、鱼类、爬虫类(如海龟)、鸟类和哺乳类(如鲸、蝙蝠等),都有迁移习性。其中以鸟类的迁移最引人注目,据估计全世界的鸟类,参与迁移活动有几十亿只。这样庞大数量的鸟类,每年春秋往返於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它们的这种行为,已引发鸟类学家的长期研究。但是有些鸟类并没有迁移的习性,我们称为留鸟;而有迁移习性的鸟类,则称为候鸟。候鸟又可细分为冬候鸟、夏候鸟、过境鸟。以台湾为例,它们定义如下:
留鸟:终年留居繁殖地,不迁徙,有时仅作短距离游荡。
冬候鸟:在北方国家繁殖,而在台湾度冬。
夏候鸟:夏季在台湾繁殖,冬季则往南方避冬。
过境鸟:仅在春、秋迁徙期看到,不在台湾繁殖或度冬。
但是上述并非绝对划分,有些鸟种在一个地区,往往具有多重身份的。例如有一种叫东方环颈行鸟的小鸟,他夏季有一族群在台繁殖,冬季叉有一族群从北方来度冬,所以他具有夏候鸟或留鸟(因不知繁殖族群有无往南避冬)和冬候鸟等不同身份。当然有些鸟种就很好判断,如麻雀就是道道地地的留鸟。
候鸟一般都沿著固定路线迁移(大部分南北向,少数东西向)。如果候鸟飞离自己的航线,逸到别的路线,我们则谓之「迷鸟」,这种偶见鸟,见到的机会是非常小的。
大多数候鸟在南北半球奔波,有些飞行距离超过几千公里,而最有名的是一种川北极燕鹤的鸟类,他单程的迁移距离约有18000公里,而且每年反覆著从北极(繁殖地)飞到南极(越冬地),南极又飞回北极。
为什麼北极燕鹤要如此奔波劳累呢?它们又没有罗盘协助飞行,又是如何知道目的地的正确方位呢?这两个问题深深困扰著鸟类学家们,至今依然还在探讨之中。
根据现有的研究显示,候鸟为何要迁徙?有三个因素(但非绝对正确)。一是生态因素,二是生理因素,三是历史因素。
生态因素:纬度越高,夏候鸟越多,留鸟越少。有人做过研究,在中国的云南省(北纬21度~29度 ),留鸟占70%,候鸟30%;而在中国东北的长白山区(北纬42度~44度),留鸟仅占18.8%,候鸟则高达81.2%。这种差异主要是生态因素所造成的。在冬天北方极端寒冷,所以促使鸟类向南迁移;夏季时,北方日照长,食物丰盛,鸟类天敌少(如蛇类),所以候鸟飞回北方繁殖。
生理因素:当春天来临时,日照变长,刺激内分泌腺,促使生殖腺膨胀,因而候鸟向北迁移。曾有人做过实验,在春季时,在候鸟身上注射抑制内分泌腺的制剂,则该候鸟迁徙能力就受到抑制。
历史因素:地球曾经历多次冰河侵袭和退却,冰河来临时,气温下降;冰河退却时,气温回升。鸟类随冰河这样一进一退,遂养成迁徙的习性。
关於候鸟如何在长距离飞行不曾迷失方向,鸟类学家们作做过很多观察和实验。其中太阳、星星和地球磁场,是候鸟定位的主要依据。
根据实验指出,在迁徙季节时,把鸟关在实验笼中,改变阳光角度,迁徙的候鸟也随阳光角度改变而改变方位,从此了解到有些候鸟是以太阳为定向。另外有些鸟类(小型鸟),主要是在晚上迁徙,它们无法利用太阳定向,则以星星定向。实验者在星象馆里将人造星空旋转,一些实验鸟种,也随星体旋转方向而改变迁徙方向,这种方向的改变,证明晚上迁徙的候鸟,是以星星定向。在地球磁场方面,地做过一些实验,有相当的证据显示,地磁也是候鸟定向的依据。另外风定向、嗅定向、听觉定向…种种理论与学说,还在实验讨论阶段。
七、鸟类的分布
世界上有9000多种的鸟,并非均匀分布於全球,大体可区分为陆地地理分布和生态分布两种。陆地地理分布又可划分为六大鸟类地理区(图十三),每一区都有它的鸟类分布特色,
现在简述如下:
1.古北界
此界鸟类大都是迁徙鸟类,以雁鸭和食虫鸟类最多,大约有69科750种繁殖鸟,仅有一科为特有科(其它各界没有分布),与新北界类缘较近。
2.新北界
此界鸟的种类并不多,和古北界一样,大都是候鸟,而其气候、自然生态环境与古北界相似,全界约有52科650种繁殖鸟,无特有科。
3.东洋界
此界岛屿很多,主要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食果鸟分布繁盛,鸟类约有83科1500种繁殖鸟,也只有一科为特有科,与旧热带界类缘较近。
4.旧热带界
此界奔走鸟类与食种子鸟类较多,而水鸟较少,约有67科1900种繁殖鸟,有8科为特有科。
5.澳洲界
因为此界与大陆隔离原故,独自演化的鸟种十分丰富,栖地性的鸟类分布很多,约有82科1200种繁殖鸟,其中14科是特有科。
6.新热带界
此界有「鸟洲」之称,原始性的鸟种分布不少,主要以果实为主食的鸟类为主,约有97科2900种繁殖鸟,特有科高达32科,为六界之冠。
除了上述的鸟类六大地理区外,还有生态分布,受自然环境(如气候、地形、海洋、海拔高度与纬度的差异)与生物因素等影响,其分布状态也是很不均匀。
八、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自从人类在世界舞台出现后,就和鸟类保持密切关系。我们的祖先,在敬畏大自然的威力下,常能和鸟类相安无事,甚至还将某些鸟类,奉为崇拜的神只。而古代的壁画、文学与艺术,更时时和鸟类保持密切的关系,丰富先人的生活,并且惠及至今。而一些鸟类也被驯化成家禽,提供人类所需大量动物性蛋白质的来源。鸟类的羽毛、蛋和鸟粪,也被广泛利用。这种亲密的伙伴关系,直到近代已开始变质,因人口遽增(1970年全球有37亿人口,1986年增加至50亿,公元2000年,将有人口60亿),对土地需求日增,於是人类大量侵占自然土地,完全不顾鸟类和其它生物的生存,又加上污染日趋严重,鸟类和其它生物倍受严重威胁;根据资料统计显示,自西元1600年来,有97种鸟类可能已经灭绝,如从生物演化灭绝速率来看,其灭绝速率是自然演化时间的上万倍,这是一个非常可怕
的事实,只有恐龙大灭绝差可比拟,而现在还有1000多种鸟类面临严重威胁(根据估算,如果有两种鸟类灭绝,同时会有一种哺乳类、4种鱼类、70种植物和180种昆虫消失)这完全是人类对自然界过渡掠夺所致。
九、 鸟类是最好的生态指标
鸟类在自然界申,起著平衡作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自然界一些动物(如昆虫和鼠类)族群大量繁衍危害生态时,往往是由鸟类加以扑灭制止。除了上述的事实外,鸟类也是最好的生态指标,在1960年代时,科学家发现鹰隼巢中的蛋破碎或畸形时,而大感恐慌,经追踪调查后发现,证实是一种杀虫剂DDT污染所致,於是全面禁止使用这种杀虫剂,以免危害到人类。1969年在爱尔兰有17000只海鸟神秘死亡,经查证后大部分是多氯联苯所造成的,於是多氯联苯的使用被严格限制,这些例子不胜枚举,如果没有鸟类适时发出的警讯,危害层面必将更广。
十、今日鸟类.明日人类
鸟类是人类的忠实朋友,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环境的侦测器,如果人类不加以珍惜,任其灭绝,最后终将危害到自己本身。於是我们提出严正呼吁:「救救鸟类,就等於拯救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