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经典成语 - 鸡黍之约文言文

鸡黍之约文言文

1. 鸡黍之约的原文出处

《后汉书·独行列传》记载:

范式字巨卿,山阳乡人也,一名汜。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说):“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zhuàn)(酒食)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诚耶?”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至,升堂(登上大厅)拜饮,尽欢而别。

式仕为郡功曹。后元伯寝疾甚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征晨夜省视之。元伯临终,叹曰:“恨不见我死友。”子征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 式忽梦见元伯,玄冕乘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忘我,岂能相及?”式恍然觉悟,悲叹泣下,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耶?”遂停柩。移时,乃见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异路,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选自南北朝·范晔《后汉书·独行列传》)

2. 鸡黍之约的后世传说

范式诚信赴约、为死友下葬的故事在当时广为流传,成为千古佳话。

范式张劭这种生死相约的诚信精神感人至深,范式家乡人民自发捐资修建了庙宇,纪念二位贤士,并把范式家乡山阳范庄,更名鸡黍村,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山阳郡太守闻知后,遂上表奏请。

汉明帝感其诚信,遂下令拨款修建范张祠,命名为“二贤祠”。明成化年间,知县央盛德复修。

清康熙四十八年,由民间自发再次重修,并刻有重修记事碑。范式的诚信之举,在金乡留传下了“鸡黍之约”的千古佳话。

这段佳话在《后汉书》和《喻世明言》中均有记载,《搜神记》、《金刚经》中也有记述。鸡黍之约的故事广为流传,也称“菊花之约”,不过后世传授中故事多有渲染,如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中的记载就十分感人: 种树莫种垂杨枝,结交莫结轻薄儿。

杨枝不耐秋风吹,轻薄易结还易离。君不见昨日书来两相忆,今日相逢不相识!不如杨杖犹可久,一度春风一回首。

这篇言语是《结交行》,言结交最难。今日说一个秀才,是汉明帝时人,姓张名劭,字元伯,是汝州南城人氏。

家本农业,苦志读书;年一十五岁,不曾婚娶。其老母年近六旬,并弟张勤努力耕种,以供二膳。

时汉帝求贤。劭辞老母,别兄弟,自负书囊,来到东都洛阳应举。

在路非只一日。到洛阳不远,当日天晚,投店宿歇。

是夜,常闻邻房有人声唤。劭至晚问店小二:司壁声唤的是谁?小二答道:是一个秀才,害时症,在此将死。

劭曰:既是斯文,当以看视之。小二日:瘟病过人,我们尚自不去看他:秀才,你休去!劭曰:死生育命,安有病能过人之理?吾须视之。

小二劝不住。劭乃推门而入,见一人仰面卧于土榻之上,面黄肌瘦,口内只:救人!劭见房中书囊、衣冠,都是应举的行动,遂扣头边而言曰:君子勿忧,张劭亦是赴选之人。

今见汝病至笃,吾竭力救之。药饵粥食,吾自供奉,且自宽心。

其人曰:若君子救得我病,容当厚报。劭随即挽人请医用药调治。

早晚汤水粥食,劭自供给。 数日之后,汗出病减,渐渐将息,能起行立。

劭问之,乃是楚州山阳人氏,姓范,名式,字巨卿,年四十岁。世本商贾,幼亡父母,有妻小。

近弃商贾,来洛阳应举。比及范巨卿将息得无事了,误了试期。

范曰:今因式病,有误足下功名,甚不自安。劭曰:大丈夫以义气为重,功名富贾,乃微末耳,已有分定。

何误之有?范式自此与张劭情如骨肉,结为兄弟。式年长五岁,张劭拜范式为兄。

结义后,朝暮相随,不觉半年。范式思归,张劭与计算房钱,还了店家。

二人同行。数日,到分路之处,张劭欲送范式。

范式曰:若如此,某又送回。不如就此一别,约再相会。

二人酒肆***饮,见黄花红叶,妆点秋光,以劭别离之兴。酒座司杯泛荣英,问酒家,方知是重阳佳节。

范式曰:吾幼亡父母,屈在商贾。经书虽则留心,亲为妻子所累。

幸贤弟有老母在堂,汝母即吾母也。来年今日,必到贤弟家中,登堂拜母,以表通家之谊。

张劭曰:但村落无可为款,倘蒙兄长不弃,当设鸡黍以持,幸勿失信。范式曰:焉肯失信于贤弟耶?二人饮了数杯,不忍相舍。

张劭拜别范式。范式去后,劭凝望堕泪;式亦回顾泪下,两各悒怏而去。

有诗为证: 手采黄花泛酒后,殷勤先订隔年期。 临歧不忍轻分别,执手依依各泪垂。

且说张元伯到家,参见老母。母曰:吾儿一去,音信不闻,令我悬望,如饥似渴。

张劭曰:不孝男于途中遇山阳范巨卿,结为兄弟,以此逗留多时。母曰:巨卿何人也?张劭备述详细。

母曰:功名事,皆分定。既逢信义之人结交,甚快我心。

少刻,弟归,亦以此事从头说知,各各欢喜。自此张劭在家,再攻书史,以度岁月。

光阴迅速,渐近重阳。劭乃预先畜养肥鸡一只,杜酝浊酒。

是曰早起,洒扫草堂;中设母座,旁列范巨卿位;遍插菊花于瓶中,焚信香于座上。呼弟宰鸡炊饭,以持巨卿。

母曰:山阳至此,迢递千里,恐巨卿未必应期而至。持其来,杀鸡末迟。

劭曰:巨卿,信士也,必然今日至矣,安肯误鸡黍之约?入门便见所许之物,足见我之持久。如候巨卿来,而后宰之,不见我倦倦之意。

母曰:吾儿之友,必是端士。遂烹炮以持。

是曰,天晴曰朗,万里无云。劭整其衣冠,独立庄门而望。

看看近午,不见到来。母恐误了农桑,令张勤自去田头收割。

张劭听得前村犬吠,又往望之,如此六七遭。因看红曰西沉,观出半轮新月,母出户令弟唤劭曰:儿久立倦矣!今日莫非巨卿不来?且自晚膳。

劭谓弟曰:汝岂知巨卿不至耶?若范兄不至,吾誓不归。汝农劳矣,可自歇息。

母弟再三劝归,劭终不许。 候至更深,各自歇息,劭倚门如醉如痴,风吹草木之声,莫是范来,皆自惊讶。

看见银河耿耿,玉宇澄澄,渐至三更时分,月光都没了。隐隐见黑影中,一人随风而至。

劭视之,乃巨卿也。再拜踊跃而大喜曰:小弟自早直候至今,知兄非爽信也,兄果至矣。

旧岁所约鸡黍之物,备之己久。路远风尘,别不曾有人同来?便请至草堂,与老母相见。

范式并不答话,径入草堂。张劭指座榻曰:特设此位,专持兄来,兄当高座。

张劭笑容满面,再拜于地曰:兄既远来,路途劳困,且未可与老母相见,杜酿鸡黍,聊且充饥。言讫又拜。

范式僵立不。

3. 鸡黍之交的文言文的侧重点

该文侧重点是挚友交往的守信精神。

其他资料:“鸡黍之交”语出《后汉书·独行列传》,八拜之交中的“鸡黍之交”即源于上述故事。实际上此故事强调的乃是“守信之交”。

那么为何此故事不称“守信之交”而从故事中又见不到“鸡黍之交”的字样呢?这是因为《后汉书》的这段故事被元朝的宫天挺改变为剧本《死生交范张鸡黍》了。因为这个剧本比《后汉书》深入人心;这样“鸡黍之交”就代替了“守信之交”。

那么“鸡黍之交”在宫天挺的剧本中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是作者在范式与张劭约定拜访日期时,让张劭说了这样一句话:“来我家我要以鸡黍相待。”分析这句话,似有以下几层意思:(1)用典相约。

此典是孟浩然《过故人庄》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用此典以寄托“相邀”之意(2)有表明自己的家是田家之意(3)自谦;来我家没有什么好招待的,祗有“鸡黍”而已。

4. 古人交友的故事,文言文的,谢谢

鸡黍之约

秀才张劭,字元伯,乃汉明帝时人,汝州南城人氏。自幼奋志读书。

有弟张勤同在家务农耕种,以供六旬老母。时到东都洛阳应举,于客店遇秀才范式正危于时疫之中。

式字巨卿,乃楚州山阳人氏,年四十岁。元伯扶救巨卿于垂危之际,二人结成生死之交,式为兄,伯为弟。

二人已误考期,时值重阳节,临别,相约于明年今日,巨卿到元伯家相会,元伯言设以鸡黍相待。

到明年,巨卿因家中衣食所累,忙苦之中,到日邻舍俸酒插萸,方想起鸡黍之约。

其心慌极已碎,盖因相隔千里之遥,非一日可至。闻‘人不能日行千里,魂行千里’之说,特以死而赴。

元伯是日终日伫立而待,至夜半方迎来巨卿,乃魂魄也!后元伯急赴山阳,半月至。见兄棺,亦自刎而求同葬,以死相报耳。

盖义约之重,过生死也!

《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