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的演变具体如下:
“老”字是中国汉字,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甲骨文。它的古字形是一个手持拐杖的长发老人形象,形象地表现了老年人的特征。
随着汉字的发展,“老”字经过多次演变,其形状和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在隶变后,“老”字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仍保留了其原始的形象特征。
在现代汉语中,“老”字被广泛使用,表示年龄大的人,也可引申为经验丰富、历事多而熟练等一系列义项。同时,“老”字也被用作某些词语的前缀,如“老王”、“老李”等。
总的来说,“老”字的演变历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但始终保留了其原始的形象特征和含义。
扩展资料
老(拼音:lǎo)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手持拐杖的长发老人形象。“老”本义指年纪大的人。
又引申指时间长,由此引申出长久、陈旧、总是、历事多而熟练等一系列义项。还引申指程度深,并假借指极、很。排行在最后的也称为老。老也用作某些词语的前缀。
老是汉字部首之一,序号123。用老作意符的字大都表示年龄大,如寿、耆、耄、耋。
文字源流
甲骨文的“老”字,其字形像一个面朝左的老人的形象,长着长长的头发,弯腰驼背,手持拐杖,慢慢向前走。商承祚《殷虚文字类编》中说:“(甲文)老者倚杖之形。”可见甲骨文的“老”为象形字,是一持杖老者的形象。
甲骨文中“老”和“考”是同一字,甲骨文中的拐杖形音化为“丂(kǎo)”后,就成为“考”字。金文的“老”字,其人头部的毛发变得更长,像一条竖起的辫子,下边的拐杖变得完全不像一条拐杖了,小篆继承了金文的形体。隶书字形改变比较大,已经看不出“老”字最初的原型了。
《说文解字·老部》:“老,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许慎对“老”的意义的训释与甲骨文的“老”字所表示的意思是一致的。
根据小篆形体,许慎认为“老”字是由毛、人和匕(化)三字组成,会意字。其意思是须发变白了的人就是老人,即他所说的七十岁(亦说八十岁)的老人。可见“老”的本义就是指年纪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