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韩宁宁
得趣于墨海弄潮
韩宁宁正式开始练习书法篆刻是在18岁。1978年7 月1日,韩宁宁在东城区文化馆报了一个书法班,授课老师是赵家熹先生,也是她的启蒙老师。从那一天开始,她正式迈入了书法艺术的道路。 在赵家熹老师的指导下,韩宁宁学着执笔、写字,主要学习基础楷书,多练习《多宝塔碑》。1982年,她考入北 京印痕楼治印社,从事专业刻字工作。老师曾对我说,‘如果你想学书法,首先你要耐着住寂寞,否则学书法就是一句空话。’ 因为书法一点假都掺不了。你这字写的好坏,尤其像行楷书,差一点都不行。所以在楷书的基础上,只能是勤学苦练, 每天都练习、去研究它的结构。” 1982 年,韩宁宁拜韩绍玉为第二位老师,跟随他学习行书、草书,常写《圣教序》。两位恩师的指点,和自身不懈的努力,让韩宁宁奠定了坚实的书法功底。
行楷为宗 兼收并蓄
书法有着实用和欣赏的双重价值,但 都是以“美”来展现书法的艺术,是用笔、结构和章法来体现书法的内涵和功夫。书法最终是要表达情感的,它之所以不同于写字,而成为艺术,需要立足于书法本体,展现审美之境。
在尝试草书、隶书、篆书等不同书体之后,韩宁宁把行楷书作为自己书法的主攻方向。她说 :“每个人对艺术的审美不同,观点也不同。所以我在选书法定位的时候,选择了走行楷书的道路,让老百姓能看懂,业内人也能看的懂。”行楷书最大的特点是在楷书结构的基础上融入行书的连带笔法,变端庄严肃为活泼跳动,但基本不作过多的俭省, 大致保持楷书风貌,这些特点使得历代在行楷书体上出现了无数书法大家难以超越。长时间的临习和研究容易使人产生一种平淡无奇的畏难情绪,加之行楷书相同字体过多, 往往会给书家在抒发时带来很大的困难。故在书法艺术之林,选择行楷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不多。但韩宁宁用淡泊 宁志的胸襟,持之以恒的去追求传统书法更高的境界。 在《多宝塔碑》中获得无数风骨受益后,韩宁宁又陆续学习二王书体与柳公权的书体,充分地吸收了颜体的端庄严谨,王体中的韵律变化,柳体的精瘦风骨和刚劲,从而形成自己融合众家之长的书风。自1984年,韩宁宁频繁地参加书法展览,包括每年全国举行妇女书展或国际书展,屡创佳绩。1987 年加入了北京市书法家协会。1992 年,由北京书协推荐,韩宁宁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后多次举办个人书法、篆刻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