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縻州,是指古代朝廷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之州。以夷制夷,因其俗以为治,有别于一般州县。相当于现在的自治区。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羁縻地并非都是少数民族,垒主、世侯、四藩、果敢杨姓土司及大勐稳段姓土司全都是汉人。
基本解释:
羁縻,《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解释说:“羁,马络头也;縻,牛靷也”,引申为笼络控制。中国设羁縻州,始于唐朝。唐朝对一些边远少数民族采用羁縻政策,承认当地土著头目,封以王侯,纳入朝廷管理。
唐朝的羁縻制度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在唐朝军事力量笼罩之下的地区设立的羁縻州、县,其长官由部族首领世袭,内部事务自治,行进贡,但是负有一些责任,如忠于中央政府、按照要求提供军队物资等等。朝廷将其视为领土的一部分,文书用“敕”。
第二种是内属国,如南诏、回纥等,一般封为可汗或郡王,有着自己的领土范围,但是其首领的政治合法性来自于中原政府的册封,不能自主,中原政权将其视为臣下,文书用“皇帝问”。
第三种是所谓的“敌国”和“绝域之国”,如吐蕃、日本等,虽然可能亦有册封,然多为对现实情况的追认,其首领的统治合法性并不依赖中原政权的册封,中原政权的文书多用“皇帝敬问”。
宋朝进一步加强了对第一种情况的羁縻州、县的控制,在部族首领之外,加派中原政府任命的监管官员。元朝时逐渐演化为土司制度。历经明朝小规模和清朝大规模的改土归流,直至中华人民***和国正式废止土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