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杭州图书馆里经常能见到这样一幕——一位老人,带着一根竹竿,踏着一双被泥染黑的运动鞋,脚下放着装满了塑料瓶和管子的塑料袋,专心致志地读书。
老人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1月23日,他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了他生前曾一次次安静地翻开书卷的地方:一场“精神世界的拾荒者——韦思浩老人事迹展”在杭州图书馆开幕,韦思浩老人的雕像正式向公众展出。
老人的身份和事迹,直到他因车祸不幸去世后,才为世人所知。看起来落魄的韦思浩老人,退休前是一位一级教师,每月退休金有5000多元,但他却省吃俭用,把钱都捐给了贫困学生。他没有留下钱财,只留下了一张张泛黄的捐资助学凭证、希望工程的救助报名卡、受助孩子的感谢信和早已签署的遗体捐赠志愿表。
韦思浩老人的雕像是半身铜像,加上底座总高度为1.95米,老人身下是一叠报纸和书籍,旁边还有他不离身的竹棍和一些塑料瓶,线条简单而硬朗。
“这是经历多次修改后,才定下的最后方案,老人就是这样在图书馆看书的。”设计铜像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说,“用古朴厚重的铜来讲述韦思浩老人平凡却动人的故事,再合适不过了。”
“我们希望以这样一种方式,让这个温暖的故事留在这座城市。”杭州市城市品牌促进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5年12月启动的“众筹老人雕像”爱心行动从正式对外公布到众筹完成,前后不过1个多小时,1178位热心人士便迅速完成了公益众筹。
另一个消息,则是老人精神的传承。受邀设计制作铜像的朱炳仁将这笔众筹的用于雕像制作的费用全部捐出,韦思浩老人的女儿们也希望继续接力父亲的爱心,捐助更多爱阅读的人。因此,在开幕式上,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公布成立“温暖阅读推广专项基金”,两笔捐赠将作为“温暖阅读推广专项基金”启动资金,以此鼓励更多爱读书的人,传递求知、助学的精神。
在杭州图书馆借阅区二楼还展出了吴秋筠姐妹向浙江大学档案馆捐赠的韦思浩各类证书、捐资凭证、来往书信等实物、资料约60余件。在捐赠的信件中,一部分是写给女儿、女儿老师的信,更多一部分是来自受捐的学生寄来的感谢信。整场展览将持续到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