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字的意思是衙门衙役。
衙,汉语一级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本义是行进的样子,旧时为官署之称,唐代皇帝坐理朝政的前殿也叫“衙”。
旧时官吏每日到公堂排队参见上级,禀报公事,以及排列成行的事物也可称“衙”,以上义读作yá。“衙衙”连用形容列队行进的样子,或通“御”,义为迎面阻止,或通“御”,义为强横、豪强,以上义读作yù。
衙形声字。从行吾声。吾从口五声或重“五”繁化用为自称代词。衙本义是行进的样子。(楚辞·九辩)“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衙旧时为官署之称音yá。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公牙)“近代通谓府廷为公衙。公衙即古之公朝也。字本作牙。”
唐代皇帝坐理朝政的前殿也叫“衙”。旧时官吏每日到公堂排队参见上级禀报公事以及排列成行的事物也可称“衙”。衙又读yù通“御”义为迎面阻止。或又通“御”义为强横、豪强。
行皃。从行吾声。鱼举切。又音牙。衙衙、依广韵九鱼补二字。行皃。九辩。导飞廉之衙衙。王注。风伯次且而埽尘也。按衙衙是行列之意。后人因以所治为衙。从行。吾声。鱼举切。又音牙。五部。
衙役的意思
衙役,汉语词汇,意思是衙门里的差役,亦指在衙门中当差的人。吏役名。清代地方州县等衙门内供驱使奔走之差役隶卒人等,统称衙役。衙役的地位低于吏员。
具体又有内班与外班之分:内班是在衙内服役,如门子、侍役之类;外班又有壮班、皂班、快班等三班以及粮差、仵作之类。都是招募自民间市井,属于职役性质之义务职。
役的地位低于吏员。吏员尽管没有品级,但好赖还是官方人员,而衙役根本没有官方身份,只属于为衙门服役性质。这些人负责衙门的站堂、缉捕、拘提、催差、征粮、解押等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