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时代全部电子版本的时代,手写稿渐渐绝种。没想到马振骋先生却像个独行者一样,完全凭手写完成《蒙田随笔全集》的翻译,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手译稿”。《蒙田随笔全集》***3卷,107章,近百万言。全集不仅卷帙浩繁,而且使用古典法文写成,其中近1200条的引语,都是用希腊、意大利等国语言写成,行文中还频频跳出斯科涅方言、拉丁语的冷僻字眼,这对翻译家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对从来不用电脑打字的马振聘来说,不管是字数还是难度都是一个浩大繁重的工程。整个翻译稿近2000页的作文稿纸上,满眼的是不断修改后留下的痕迹:各式修改符——删除、补充、替换、调整;至少四种颜色的笔迹——正文用黑色笔,修改用红色笔,引文和脚注号码专门用桔色荧光笔标示,与编辑沟通的旁白则用铅笔;很多地方呈现出删除-恢复-再删除-再恢复的迹样。就是在这样貌似凌乱的手写稿上,却没有一处因为笔迹模糊而“失序”,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
据粗略统计,《蒙田随笔全集》中,出现近1300个人名,这并不包括重复出现的人物;近500个地名,重复出现的也不包括在内。马先生对于每条引文都一再核实,每个人名、地名力求翻译准确,而那些重复出现的人名、地名,更是小心谨慎,生怕出现不统一的地方。最值得重视的是马先生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编写了一份详细的“蒙田年表”,给我们直观地描述了蒙田的人生轨迹;在原来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多条注释,以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制作了多达215条的“人名、地名、历史事件索引”,订正了前译版本中许多的误译与不准确之处。这不仅让读者能够了解法兰西文化,还能深入了解古希腊罗马等世界文明。这些,都足以显示马振骋先生翻译功底的深厚以及对待翻译的真诚。杨伯竣当年作《论语译注》,附带把自己研究论语词义的功课作了一个“论语词典”附在书后,这个词典成了许多人读论语的工具,深受欢迎。马振聘编写的蒙田年表也有同样的功用,颇见学者风范。
如果说蒙田倾注了所有的生命体验而完成了他的随笔,那么马振骋先生也是投入了全部的人生体验来完成了蒙田《随笔》的“第二次创作”。有这样严肃认真的翻译家坐镇,我相信,再见蒙田,不管对熟悉蒙田还是第一次接触蒙田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份难得的幸运。